旅行的藝術

sIMGP0757

「比起現實,藝術和期待的經驗比較容易該人接受。在期待或藝術的想像裡,有著許 多的省略和壓縮,捨去無聊煩悶的部份,把我們的注意力導向精彩的片刻。這麼做並沒有 假造或修飾,只是去蕪存菁,呈現生活生動、協調的一面。反之,生活的當下常是雜七雜 八,教人心煩意亂。」

辦公室的隔間,一格格地,是個人的小天地。有的人,堆滿了書、文件、paper, 有的人,空無一物,彷彿荒蕪無人,有的人,永遠一塵不染,東西擺放得整整齊齊地, 讓你覺得就連把一張便條放上去都有罪惡感,有的人,瓶瓶罐罐、各式各樣的小玩意, 吊飾、相框、布偶、抱枕,無奇不有。

我看到,有一個人,在隔間的牆上貼了數張風景明信片,羅馬、巴黎、紐約、南太平洋 的不知名小島….那一個人,每年都會請個兩三個星期的長假,拋開一切,前往某一個 地方,過著完全不一樣的生命,在我的眼中,她的工作,好像就是為了那幾張明信片而 存在,一個又一個的地方,代表一次又一次的記錄。只是,我所看到的,恐怕就只是那 美好的一瞬間,當然,還有我自己期待的映射。

「若我們想像眼前的美景可以帶給我們快樂,而忽略這種邏輯,那鄉們就錯了。事實 上,似乎我們的感情或心理需求必須先得到滿足,例如得到別人的了解、關心與尊重, 也能表達自己的感覺,我們才能享受美的東西,並獲得快樂。原本深愛對方的兩個人, 如果發現他們的關係充斥著誤解和怨懟,那麼不論熱帶花園再怎麼繽紛美麗,海灘上的 木屋再怎麼舒服,他們也會覺得無法消受。」

其實,我最害怕在旅行的時候,和同行的人吵架。在那美麗的景色、在那人間天堂之中, 為了路要怎麼走,為了吃東西要給多少小費而爭執,真的是一件非常惱人的事情。尤其 是在那美好的狀態之中,我總是放鬆了心情,想要好好地享受這一切,所有的事情都是 如此的令人滿意,都在我的預期之中,很容易,我對挫折的忍受力就會降低了,於是乎, 一件小小的事情,很容易便引起我的不滿。「為什麼這麼完美的一刻,要出現這麼不夠 完美的事情?」於是,我發脾氣,我不滿,我生悶氣,我無法再去感受那美麗的天空,美麗 的海洋,美麗的一切一切。當我回來之後,回想起這些事物,常是啞然….

「儘管這家店陳設簡單,但不會令人不舒服。這裡也許還有別人,但大家都在做自己的 事,一樣喝著咖啡,一樣陷入沈思,一樣遠離人群:這種共同的孤寂減少了無人作伴的 壓迫感。路邊的小餐館,深夜的自助餐廳、飯店大廳和車店的咖啡館,在這些寂寞的公 共場所,我們沖淡孤獨的感覺,重新發現社群的特別意義。家也有該人感到不安的時候 ,此時走出個人空間,來到公共場所,置身於明亮的光線和沒有個人風格的陳設中,或 許可以得到解脫。身處在貼著壁紙、掛著相片的客廳,也就是所謂的避風流,我們心中 也許仍有驚濤駭浪;相較之下,在公共場所,我們可能反而比較容易遠離沮喪。」

我曾經在山間的小路盤旋數個小時之後,來到一個山中的「森林遊樂區」。由於身體和心理都十分地疲累,因 此我下了車,想到裡面找點吃的。依山而建的遊客服務中心,既使是在假日的中午用餐時間,人依舊不多。我 坐在窗邊,吃著較山下貴了一倍不止的餐點,一邊享受著從山谷吹上來,經過針葉林過濾的涼風。很舒服。但在我腦海浮現的,是這幾位溫文有禮,又不失天真可愛的服務生,她們在平時的日子裡,是過著怎樣的生活? 想了又想,我開始和同行的友人討論起了這個話題。

是從山下上來的嗎? 為什麼不在山下找工作? 應該住在山上吧? 一年中,到山下的日子有多少? 到了山下,除了探望家人和朋友,還可以做什麼呢? 在山上,沒什麼豐富的資訊來源,恐怕也沒有cable,那麼,下班的時光,要怎麼度過呢? 她們的青春年華,就這樣過去嗎?

如果是我,會選擇這樣的生活嗎?

「由於這種經驗,他信誓旦旦地表示,某些自然的影像可以長存在我們心中。這美麗的影像一旦進入我們的意識,就會與我們的困境形成對比,而能夠安慰我們。華滋華斯稱這種自然經驗為『時間點』」

好像是大學時代的某一個下午,我和室友在夏日午後窮極無聊,不知道要做什麼好。一句「出去走走吧」就把我們三人帶出了新竹市,帶進了南清公路,帶往大霸尖山。一切,只是因為那路上標示著「大霸尖山 100 Km」的牌子。騎著車,完全沒帶任何裝備的我們,就在新竹與苗栗交界的一個電話亭,因為油料不足而停了下來。夏日午後,我們聊啊聊,決定一人一通電話,打給最想打的人。在那個年代,每個人都有心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就著身上的零錢,將那具有歷史意義的一通電話撥了出去。之後,我們利用著剩餘的油料,找了一條小路,來到一個面臨小山谷的懸崖。站在懸崖邊,放眼往下看。無風的夏日午後,被樹圍抱的小山谷,遠方的山林,構成了我的「時間點」。多年之後,不管我人在哪裡,只要有心靜下來回想山的意境,總會出現那一幕。不論是被困在都市叢林裡,或是坐在防波堤上看日落時……

「如果透過攝影就不能如此擷取。如果要真正擁有美景,就必須用心觀察其中的元素和構成。我們只要張大眼睛就可以看到美景,但美在記憶中留存的長度就看我們如何用心欣賞了。相機會使得觀看與注意之間的界線模糊,同樣地,它也會使觀看與擁有之間不再分明。相機或許能讓我們見識真正的知識,但不知不覺會讓人誤以為不用費力就可得到知識。似乎,只要按下快門,平麼都手到擒來。然而,要好好吸收一個地方或一片樹林的景色,似乎自己會發出一連串這樣的問題,像是:『莖如何與根連結?』『霧從何處而來?』『為什麼一棵的色澤看起來要比另一棵來得深?』在素描的過程中,我們會生出這樣的問題,也試圖找出答案。」

「人不快樂唯一的原因就是,不知如何靜靜地待在自己的房間。」

「反之,我們對家的期待卻早已定型。由於在一地住了段長時間,我們確定這附近沒什麼有趣的東西了。要是住了十年以上,更難想像此地還有什麼新鮮的東西。在一地住久了,習慣了,也就盲目的對很多東西視若無睹。」

「大家都習慣了,認為這個界本來就很無聊。結果,生活正如他們預期的一樣無趣。」

旅行的藝術,最終還是要回歸。也許每個人會為了不同的目的而去旅行,但旅行總有終點,在回程之後,除了思考當初前往旅行的緣由,並留下旅行中所得到的美的感覺之外,回過頭來,看看旅行的起點或終點,也許,你所需要的,是另一個「斗室旅行」。

旅行的藝術

艾倫.狄波頓(Bontton, Alain de)著/廖月娟譯

台北市/先覺/2003[民92]

ISBN: 9576078415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05603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