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米樂和摩托車日記

Roach 那邊看到無米樂的試映會的消息,又在 ISLIFE 那邊看到這篇,突然想到自己好久好久以前,好像看過無米樂。

是一年還是半年前嗎,沒什麼印象了,在公視上看到的。熟悉的風光、親切的人物,就像黃小黛講的:

裡面陳述最多的主角崑濱伯,看著他,我都忍不住想大笑起來,真的ㄋㄟ,我爸大概也是那股脾氣,在鏡頭面前就是愛表現,就是出一隻嘴,老愛滔滔不絕的講出一番道理,那些道理夾雜著他一生奮鬥生存的經歷,他們對於工作有份認知與認命,對於政府永遠有份敬畏,是那種對自己活著有份責任感的人,

差的,是把我爸換成我阿公 :p

當時看完其實很有感覺,不過竟然沒有寫下來,時至今天,已經模糊了許多。 想了又想,最後還是看著黃小黛的文章,來尋找當時的感覺:

我們這一代,已經不太靠天吃飯,對於天地的敬仰就少了那麼點畏懼與感激,我覺得越是貼近土地的人,越能了解生命與天地之間的關係,而在這部片子裡,關於農民的現況與政府相對的反應,堅實直述的說了處境。

我寧願說,我們這一代,少了那種順天時、應天命的「骨氣」,我們抱持的,是人定勝天,是「魚兒往上游」的精神,是「只要你夠努力,給你時間,你就會在你的位子上發光」的信念。每個人爬呀爬,衝呀衝,比著競爭力,搶著位置…….

這沒什麼不好。

只是,少了那麼一絲絲敬畏,少了那麼一絲絲認命。

這真的沒什麼不好的,不同的位子,不同的人,不同的觀念而已。

裡面,是一種生活,外面,又是一種生活。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想到自己對於「出國去玩」的觀念。腦袋,真的有點混亂了。管他的,就說下去吧。

生病休養的時候除了睡覺、喝水、吃東西外,我還會拿來「清理」長久未看的片子、長久未看的 blog/電子報/書等等。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看的。

因為之前看過了介紹,所以從影片的第一分鐘開始,就在留意哪些人、哪些事、哪些地方、哪些場景觸動了切格瓦拉的心,改變了切格瓦拉。這種從結果回去找原因的觀影方式,有其樂趣,但也有其限制。我想,編劇/導演在取材、取景的時候,也是這樣取捨的吧。只是,當電影落幕後,我回頭想一想,如果不要用這樣方式去看他,單純用「摩托車日記」、亦或是「旅行」這樣的角度去看,雖然感受沒那麼飽滿,但得到的感覺也許才是我需要的。

我其實是不喜歡出遠門去玩的人。朋友找我出國去玩,我卻一點都提不起勁,說到出國去玩或是遠行去玩,我想到的就只有觀光、只有累,只有舟車勞頓。其實想一想,自己討厭的,其實是「到某個目的地去,看一個非常美麗的風景,然後回來」這件事。這好像不能稱之為旅行。看到切格瓦拉說:

Dear Mom, Beunos Aires is behind us. Gone is “this wretched life”, the uninspiring lectures, the papers and medical exams. All of Latin America is ahead of us.

那才是我要的東西。那才是我稱之為旅行的東西。尤其是那幕 “All of Latin America is ahead of us”…..

也許有人說這只是一種逃避,從現實生活中逃避。但是,從另外一個觀點去想,我寧願說:換個環境,不同人、事、物的刺激,才有新想法、新觀念的形成。

夾在老天爺和政策之間,無米樂,是自嘲。但是看了無米樂,我想到的,是旅行。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