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部落格要不安?

看完 IX blog beta:令人相當不安的部落格,我還是不太能理解,為什麼要不安?

從該文的本文及迴響中作者的補充中,發出了這樣子的疑問:

我文章所說的三個圈圈,一個圈圈是由geeker成立的技術圈圈(其實我相當欽佩geeker,我更可望能與geeker作互動交流)、blogger高手和一般網民。也因為技術的門檻,使得blog真正重要的互動和索引功能很難發揮功能。那我們對部落格賦予希望的「草根媒體We the media」功能根本無法發揮。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部落格不過是個人網站的延伸,BBS的Web版,誰能告訴我,少了這些難以進入的技術門檻,部落格和過去的webpage有何不同呢?

我試著想要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先從最容易回答的最後一句好了。文中所謂 「blog 的技術門檻」,指的是 RSS/Trackback 所帶來的互動交流,但是除去這兩個技術門檻,blog 與「過去的 webpage」之間仍然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存在,那就是在blog中,架設與發表資訊的門檻消失了

在過去的 webpage 年代,要在www上發表資訊/寫作,要嘛就要懂HTML,要嘛至少要會用 FrontPage /Dreamweaver等網頁編輯工具,最不濟,最少要用 Word 打出你要的文章內容,轉存成HTML,然後用 FTP 上傳到網站上,才有「一頁」的出現,這還只是基本的、沒有迴響功能、沒有搜尋,沒有索引的一頁。對於一般人而言,這就是技術門檻。而這些技術門檻,大部份都因為 blog 軟體/blog service provider 的出現而被消除了,當有資訊要傳遞/發表時,要做的只是打開瀏覽器,登入網站,然後把字打出來,其他的,都交給軟體去解決。也因為這個重大的不同,才使得所謂「草根媒體」有可能實現,才讓沒有「專業電腦知識和工具」的人,可以專心在自己擅長的內容上。

再來,是 RSS和Trackback。要到什麼地步,才叫做有「blog真正重要的互動和索引功能」? 互動是雙方的,使用一般的 blogging software/service時,其 rss/archives 都是由軟體自己生成,根本不用使用者擔心。 blog 作為公開/散佈/提供資訊的這部份功能,已經沒有門檻了,別人可以輕易地訂閱、發表迴響、送 trackback過來。換到另一方,如何訂閱別人的 rss,如何把 trackback 送給別人,我想,這才是作者文中所謂的門檻。只是訂閱別人的 rss ,這只是搜尋資訊的一種方式,就跟有人使用google,有人使用書籤,有人使用del.icio.us/Furl,有人看聯播,有人看網摘一樣,應該算在資訊渴求/焦慮的頭上才是。

而 trackback 別人所需要的門檻,目前有的 blogging software 已經提供了自動 trackback 的功能,可以根據你文章之中的鏈結,找尋對方是否有提供 trackback 的機制,若有,會自動送出 trackback給對方。不過以我用的 WordPress 而言,會花上不少的時間(wait timeout吧,我想)。如果要手動,軟體也有提供欄位可供輸入。這看起來技術門檻也不高。而到底 trackback 了多少人,有沒有trackback到所有討論/關注同一課題的人,應該算在渴求聲音被聽見的焦慮頭上才是。

真正所謂的「技術門檻」,指的應該是 rss 和 trackback 這兩個概念。但怎麼看,也不到所謂「難以進入」的階段。真正難以進入的,還是那些如何要在自己的blog 上加聯播、加計數器、換 css 等網頁技術活兒,而blog 本身的「技術門檻」,倒是沒什麼讓我感受到不安。

就我自己而言,真正要不安,真正要傷腦筋的,反而是blog內容/取向的搖擺不定啊!

在〈為什麼部落格要不安?〉中有 3 則留言

  1. 不好意思,不知道要在哪提問,有點WordPress的問題:

    通常加入會出現以下的英文: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而您的部落格中卻是出現中文:
    深入閱讀

    請問一下我需要改哪一個檔案的哪一個位置呢?感激不盡
    如果打攪了請多見諒。

    回覆
  2. Jimmy:
    雖然說我好像有無主題留言版…..

    要改的檔案為模板(template), 在主要模板裡,可用tag 為 <?php the_content(‘<p>繼續閱讀 »</p>’); ?>

    回覆
  3. 因為之前作過一點小 survey, 今天 ggoogle 帶我來這邊, 也算有緣, 你要解的這個問題我也疑問過, 列一點國外論文的說法供你參考, 當然原作所謂”高技術門檻”這種說法我也很意外, 大概他提的是外行人自行架 blog system 而非使用 blog host 吧?
    =================
    以下出處便不嚴謹使用論文之參考格式了.
    Q. What’s different to mailing lists, USENET forums.
    A: The opportunity to directly tie contributions to a personal record, which enables (among other things) participants to get to know each other in a more multidimensional way because they are not subject to the constraint of on-topicness.(from “A Topic Sharing Infrastructure for Weblog Networks, CNSR’04”, IEEE 2004)
    A. Personal ownership an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patterns thus distinguish blogs from mailing lists and other collective discussion media. (from “Personal Knowledge Publishing : Fostering 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 IEEE 2005)

    回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