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軟體超人X光眼:專案開發揭弊大爆料』跟『在公牛身上擠奶』是同一本書呀!,想到當年第一次看「在公牛身上擠奶」的心得:
裡面的文章沒記錯的話,都在Java週報裡連載過。只是編輯很明顯地沒盡到什麼責任,只是直接把文章電子檔 copy / paste 過來而已,中標、小標沒下好,分項符號、標題、字形、字體大小、縮排等等不是沒有,就是不連貫,跟把TXT檔直接印出來差不多。最誇張的還會有莫名奇妙斷行、跟整段消失的狀況。
現在看到作者出來講的話,果然是被編輯惡搞的一本書。
我在想,編輯這樣對待一本書,作者拿到第一個排好的版本之後,應該會很有「感覺」吧。只是當時不曉得是什麼時空環境,竟然沒有阻止這樣一本書的出版,或是對於排版的內容作再次的修訂……
編輯的角色應該是書本內容/排版的把關,而作者在拿到剛排好的稿時,也應該對編輯/出版社是不是有盡責來把關才是。
相較之下,媒體編輯/記者,所謂的「把關者」角色,卻是更加慘不忍睹。基層記者抱怨因為編輯的「要求」,而必須用聳動、腥羶的角度去報導,把責任交給報社/電視台/雜誌社的編輯,或是更高的高層。而所謂的高層,卻受到廣告主的「把關」,追著所謂的收視率/閱報率。
到頭來,把關的變成花錢買廣告的人。
(是的,我是故意把金主跟把關給混在一起的)
不僅在操作社會議題方向沒有人「把關」,在專業議題上也是。科學新知、奇人異事,記者寫好了,交給編輯,往往就此刊登,記者「可能」是新聞專業(恕我用這麼不客氣的語氣),但是不是所要報導題材領域的專業,卻是一個更大的問號。
之前Richy提過:
大多是專家直接講某某東西含有什麼什麼、吃多了會如何如何,食用與病症之間的關係,大多是發稿單位自己講的,這樣新聞才會曝光,一氣呵成,中間沒有停頓。
電視台記者心機沒有那麼重,大多是人家講啥他就報啥。
誰要替報導的正確性把關,是被採訪者、記者、還是其他人?
想起以前社團某次接受採訪,結果記者寫出來跟內容差十萬八千里,一大堆謬誤,不知情的人還會覺得是受採訪的人搞不清楚亂說。當初有問過該記者可不可以稿子寫好之後先讓我們看過一遍,至少幫他抓一些typo或聽寫所造成的錯誤。想當然爾,由於業界的慣例,被回絕了。記者沒有該領域的專業,編輯也沒有,當然也沒有尋求其他專業人士審視報導內容是否正確。
下場? 就是慘不忍睹。
要說這個個人的經驗有沒有影響到我看待媒體的不信任和不專業,我覺得是有的。
記者做個滿一年以上的所謂老鳥,通常就開始當起檢察官兼判官的角色
對新聞採訪對象又酸又苦的評等評分兼評語
那怕他是業界行裡二三十年既廣又深的資歷
只是我很納悶檢察官或法官要獲得自由心證的評判權
需經過專家學者出試題考核
在極低的錄取率之後還要經過多時的訓練
加上同樣素質整齊的同僚評比
為什麼沒有經得起考驗的養成及淘汰機制
這些自封專家的記者可以信口雌黃為所欲為
更可悲的是還有人根據這些毫無公信力的屁話建立對實際上是陌生人的好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