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和路透社強烈的對比

怎麼報社的反應差那麼多?

對照組:BBC 中文網 | 攝影記者作假 路透社撤回九百圖片

路透社宣布撤回一名黎巴嫩攝影記者拍攝的920張商業新聞圖片。該記者涉嫌在照片上作假。

[中略]

路透社圖片編輯斯盧科韋尼表示,哈吉的行為嚴重影響了公司對其稿件的信任,公司已經刪除了哈吉在資料庫的所有圖片。

斯盧科韋尼還在一份聲明中說,”哈吉擅自修改紀實新聞圖片的行為,嚴重違反了路透社的新聞準則。”

路透社還表示,網友的監督使媒體變得更透明、更值得信賴。因此,路透社公司歡迎網友的監督。

實驗組:南方快報《媒體修理站》《自由》點名批判,《中時》龜縮了!

針對中國時報報導馬英九訪日期間與官房長官安倍晉三、外相麻生太郎會談時,安倍與麻生曾強烈支持馬英九一事,日本產經新聞今以重要篇幅報導,安倍與麻生陣營『對此毫無事實的報導感到困擾』,並稱『沒有出現任何批判陳水扁政府的發言』。

[中略]

 《產經新聞》其實也表現了新聞專業的精神,因為「馬英九與安倍晉三、麻生太郎會談」是重要新聞,站在同業立場,如果台灣的《中國時報》能夠採訪到這則新聞,而日本當地一流大報卻漏了,這是記者的嚴重失職;如果這則新聞是假,是《中國時報》編造的,站在專業立場,這也是重要新聞,在日本就曾有《朝日新聞》因假新聞而使總編輯、採訪主任請辭的例子。

下面是我整理的事件經過:

2006/07/14:中國時報
「過去受李登輝影響 以為台灣人多支持台獨」 安倍晉三會見 盼「馬英九效應」
A17/兩岸新聞 蕭旭岑、何博文/台北報導

安倍晉三向馬英九當面表達堅定反對台獨立場,主張兩岸應維持和平現狀,避免掀起戰事,影響區域安定。他還一再強調,日本很多政界人士,長期受到李登輝等人傳遞訊息的影響,經常誤以為台灣多數民眾是支持台獨立場。
  馬英九聞言,為昭信於安倍晉三,還當場拿出台灣內部針對統獨所做的民調結果。據透露,看過民調數據的安倍,當場向馬表示,「我鬆了一口氣!」馬還向安倍解釋,台灣民眾其實多數都主張維持現狀,並希望台海兩岸關係穩定發展,與日本的看法一致。

2006/08/03:日本產經新聞
產經:台媒體對馬英九訪日不實報導造成困惑

產經新聞今天報導,台灣一家大報曾報導中國國民黨主席、台北市長馬英九七月訪日時,曾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安倍晉三以及外相麻生太郎分別會談,並贏得有力的支持。安倍和麻生支持馬英九的報導並無事實根據,造成安倍和麻生兩方面感到困惑。

2006/08/04:中國時報
見過安倍晉三? 馬:不能說
C2/北市新聞 陳洛薇、劉添財/台北報導

2006/8/4:自由時報
日媒︰日2閣員 否認中時挺馬報導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三日報導

對於產經新聞的報導,中國時報總編輯王健壯表示沒意見。

2006/8/4:自由時報
捏造新聞 暗傷日台關係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特稿

整起事件裡除了自由時報說「王健壯表示沒意見」之外,中時自己也有一篇「見過安倍晉三? 馬:不能說」,裡頭提到日本產經新聞的該則報導,不過完全沒有提到自己那則報導究竟是真是假,也沒有提到到底馬英九有沒有當面見到安倍晉三。如果中時蕭旭岑、何博文那則報導是假,中時內部有沒有懲處,倒也未知。(很自然地就會讓人想起吳清和….)

不過要說這一連串事件是指「媒體相互監督」,我覺得還早了點。媒體政治立場不同,找到對方弱點好好打一頓,我想才是比較中肯的說法。在現在媒體獨大,卻又無法制衡的情況之下,希望媒體繼續「互相漏氣」,然後看看會不會「求進步」,這才是我覺得可取的地方。

在〈中時和路透社強烈的對比〉中有 3 則留言

  1. 個人觀點:
    似乎越來越多blog都表現出對台灣媒體的反動情緒
    媒體似乎一直以為 她餵民眾吃什麼 民眾沒有挑的份
    記者幾乎都不需要外跑了解真相直接在辦公室就可以完成”美”篇報導
    幾乎各各都變成是劇作家了

    回覆
  2. eer:
    另一方面,媒體也會認為「閱聽人想吃什麼,我就餵他們吃什麼」,於是為了「固盤」,報導的立場或是內容就挶限了。

    更糟糕的是,有的媒體自以為自己知道觀眾喜歡看什麼,卻不知道已經開始引起閱聽人的反感….

    回覆
  3. 自動引用通知: 終極邊疆BLOG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