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首先寫於2006/10/14,然後在2006/11/01確定入圍後,修改部份內容並刊出。
是的,我去參加了2006的第二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 (而且還入圍了)。沒錯,就是由自諭「守門人」的中時電子報所主辦的活動。要決定參加這個比賽之前,其實我是經過一番掙扎的,即使到目前為止,我仍然不能確信自己參加的決定是否正確。而接下來,就是述說一下我在下這個判斷的過程。
不想參加的原因:
最主要的就是中時所謂的守門人心態,這一點在去年第一屆的部落格大獎比賽中曾經被罵到臭頭:
部落格本來就是由下而上,每個人都訴說著自己的聲音,一定要抓出一個人說「你是最好的」然後我頒獎給你,讓你掛個貼紙? 然後還掛上「為了避免部落格的浮濫化」這種說法(這句話後來在公告中被刪除),難怪去年會被罵。
有了去年的教訓,今年的活動網站和公告就成熟許多,看不太出來那種菁英/守門人的心態。不過年度獎項的設定「年度最佳XX部落格一名」的心態,還是給了我一種奇怪的感覺。就我自己而言,實在是沒有所謂的「最佳部落格」,文章本不能天天好,篇篇好,報紙/新聞也不能/不該去實現「天天大頭條/天天大踢爆」,讓所有的部落格文章一起,在HEMiDEMi 上隨著時間,隨著不同地域、生活圈、關心主題等,呈現出「熱門書籤」,讓更多人可以關注到,那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我絕對不是在暗示葛力可以辦個年度熱門書籤 )。像年度部落格大獎這活動,要是真要選,選出「年度最佳XX部落文章」或是擴大現在的「部落客大事件」規模,我認為才是比較適合的。
想參加的原因:
那為什麼我還報名了今年活動,而且還是報名「年度最佳XX部落格」呢? (我報名的是新聞/時論類),這個部份我打算從兩方面來為自己辯解:名和利。
先說說名好了,從 2005 年開始,我開始把更多的比重放在媒體及部落圈的觀察與評論中,尤其是對於新聞媒體的評論。這一點在 我的2005回顧裡可以很明顯地看得出來,也因此,關於技術類的文章比重就變少了。2006這一個重心的改變繼續延續著,變得更加的明顯。說要把自己這個blog歸類成「新聞/時論」分類,變得比較不那麼心虛。而在未來的2008年,我即將邁入生命的另一個階段,到時接觸網路,看文章,寫blog等的時間恐怕會大幅減少,無法負荷我目前的資訊吸收量,因此在2007年我會慢慢地試著再度調整比重,找出一個我可以接受的平衡點。很明顯的,到時就沒辦法有這麼多的文章產量,也不會這麼關注社群的動態了。也因此,我希望藉著參加這一次的活動,可以為自己留下一個紀錄。這就是所謂名的部份。
再來,是利的部份。我這兩天會開始動起參賽的念頭,一開始是因為看到獎金。我一直很想要幫 Schee 的 台島萬里盡點心力,看到他這麼熱情為這個夢想努力著,我很感動。只是就他最需要的經濟支援來說,我能做的有限。當我看到有這筆獎金的時候,我就在想,反正這筆獎金對我而言是身外之物,我也不需要這筆獎金,那麼我去參加這個比賽。萬一有獎金,就拿來贊助 Schee,好像是一件不錯的事情。我很天真地有了這個念頭,只是就Schee的行程規劃而言,好像太遲了一點。anyway,如果萬一有拿到獎金,我會轉給 schee….
嗯,以上就是我參加部落格大獎的心路歷程,給自己,也給注意到這件事情的人一個交代。
來幫你集氣~~
名與利每個人都想要,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罷了。
只是被「中時」收編,多多少少讓我這個讀者有所失落。
無所謂,人只要對自己負責就好。
在這個發表迴響的欄位,附上我對中時的感想。
http://www.eyenote.com/archives/2005/12/post_194.html
名利是手段而非目的,
這是可理解的。
要真是貪戀名利,為什麼一開始便不當銀行家和小明星。要花上同樣巨大的心力,誰也知道網路文字不值一錢。但因為寫,便想分享,要分享,便要嘗試不同曝光的渠道。這也是我參加的原因,其他的東西太複雜了,不想管。
這讓我想到 我朋友去年得名後,
還在該貼紙下方放另一個"我不看中國時報"的貼紙
拿此來對比諷刺 還滿好玩的
好多人參加之前都有類似的掙扎,原因泰半也都是因為,寫部落格是為了自己而非需要什麼獎項來肯定。不過話說回來,就如您說的,參加,無非就是個一個記錄。
(要拿到獎金還不是件容易的事=.=)
純然的商業行為
用些獎金就可以收到很多效益
大家應該都很清楚
只是
他的名字取得太誇張了吧
他有資格主辦嗎
不過
這也就是網路的特性
先喊先贏而且吹牛不必繳稅金
他不是也辦了全球華文廣告金像獎嗎
真是夠了…XD
也許吧,說不定中時只是想收攏網路社群的人心。但是有主流媒體肯投注一定的資源在「社群」上總是好事情。
而且,誰有資格主辦這樣的活動呢?我想應該不會是有心沒錢的Blogger們。
如果真的這麼討厭中時,同時把得獎貼紙跟「我不看中國時報」的貼紙放在一起,不是更有成就感嗎[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