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寫文章需要有所謂的靈感,那麼我今天會寫下這篇文字,靈感就來自董福興的這一段話:
但是這一切發生了,在這裡邊,我們這些所謂的宅男、文青、奮青、準蛋頭都好像感覺到了什麼”說不出來的東西”。這”說不出來的東西”就這麼一棒接一棒往外傳,像是傳染一般擴散。目前還是無以名狀,但是我想有一天,會有一些東西浮出來。
對於樂生,我本來也是懷著「抱持距離,以策安全」的態度。尤其是覺得樂生的問題太複雜,有政治、有商業利益、有人權文化、有經濟發展,不是所謂「專業的社會運動者」的自己,沒有那個心力去完全地了解,要是因為片面的資訊,得到了不正確的結論,怎麼辦?
直到,我看到媒體在報導蘇貞昌官邸抗議事件時,只著眼在那些尖叫哭喊的鏡頭。當時我知道,如果我也這樣子去看樂生,那麼樂生給大部份人的印象,就只有那些衝突。
當我在閱讀樂生的相關資料後,發現原來還有一個90%的方案沒有被好好地放上檯面時,我決定聲援公開審議的訴求。然後,就如同大家看到的,這一場串連,像野火一樣燒開了。
除了大家印象比較深刻的「100元買下保留樂生的小小夢想,24小時募款20萬在蘋果日報登廣告」之外,其實我覺得很感動的,反而是那些不是「專業社會運動者」的部落客們,在下線之後,所踏出的步伐:
小柯、豬小草和幾位部落客走進了樂生,用他們的相機和錄音筆帶回來了不只是樂生的樂生;弱慢請教了他的朋友,分析了包括捷運局、劉可強、喻肇青老師等各個提案的優點,然後將各個方案之比較用圖說的方式清楚地呈現;wenli用他的鉛筆,一筆一筆地讓立體的方案圖呈現在你我眼前;How 拿著這些資料,親自跑去向提案人之一的劉可強求證並請求說明。這些這些,本來都應該是身為公權力的政府機關,在處理樂生和捷運局的爭議、在向大眾說明他們的決策時,所應該要作的事。
現在,這些努力開始引起了網路上的討論,無論是 90%的方案可不可行;機廠軌道的設計符不符合工程上的規範;還是採用90%方案是不是真的會延宕捷運通車等等,正在那些部落格裡進行著。就連公視的公民眾議院,也讓各方的意見,有機會一同呈現。在我的眼中看來,這就是一開始所提倡的「公開審議」。只是,什麼時候我才看的到公權力出來主持這樣子的一個對話呢?
其實這兩天行政院已經開始有動作,北縣府也開始鬆口。只是這種單向的「指示某部會研議評估」的動作,離公開審議仍然有一段距離。希望當行政院工程會把方案研議出來之後,能夠把所有的意見,包括樂生、新莊、捷運局、工程會統統拉到台面上公開來談。
我繼續期待著。
在那一天來到前,就讓這種說不太出來的東西,繼續擴散下去吧。
本篇文章為應 政大菁報 之邀所寫,編輯所下之標題為「下線之後的社會運動步伐」。不過我有依近日事態之新發展補充部份內容。
樂生議題,我感動的部分有好幾個。
我最感動的是從頭持續到現在超過兩年的協助樂生者。
燃起熱情很容易,但持續關心真的難,
這些年我親身參與和觀察幾項行動或改革,
對「持續超難」有很深的體會。
即使部分持續者使用的方法或態度被外界視為「不夠恰當」,
我都認為持續堅持下去的心意和行動是非常可貴的,
因為持續去作,才有「逐步改善」的可能,
中途放棄,就沒有繼續改善的空間。
次感動的,就是PipperL文中所提,
在部落格關注樂生的風潮中,
幾個依照自己的能力主動去作些事的發起人。
湊起這些小小的力量,
擴散成引發公眾討論的漣漪,
正是台灣透過網路邁向公民、民主社會的展現,
也是我一直深信「每個人都很重要,每個人都能夠發揮所長貢獻社會」的實踐。
沒意外的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第二期會以樂生相關議題作主題,
第一期創刊號分欄已有三篇談到樂生了,
但第二期會以主版頭條新聞來報導。
批ㄟ司
創刊號出爐囉,希望能聽聽你的看法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