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不滿百,
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
何不秉燭遊?
我很喜歡馬森在書一開始的地方所引的這首古詩。就如同白先勇的簡介一樣,對於書中的女主角佩琳而言,那是一段秉燭夜遊的經歷,而就看書的我而言,又何嘗不是一段秉燭夜遊的閱讀經驗呢?
沒有留學經驗的我,可以從書裡面嘗試去感受留學在異鄉的心情、文化的衝突、和適應文化的過程。「洋化」過的留學生,可能中介在兩個不同的文化之間,往好處想是兼容、往壞處看是兩邊不是人。如果再加上愛情和親情、和女權,那就更複雜了。愛情的部份,作者花了不少章節試著陳述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的現象,雖然以目前的眼光來看好像沒什麼,這都是愛情,但是別忘了這本書出版的年代 — 民國七十三年(1984),那是一個多麼遙遠的年代啊…..在那個時代,作者就能用寫出這些東西,我邊看邊覺得佩服。
不過馬森在這本小說裡放了太多的論述,大部份都是藉由主角的言談或是思考來陳述,我自己倒是覺得太多了點。文以載道,應該指的就是這種吧。不過也因此,看這本小說的時候,不用像閱讀某些小說時,得小心翼翼地去猜測作者在飄渺的情節鋪陳中到底想表達什麼 — 許多作者想說的話,書中的主人翁都替他說了;許多作者所想的事情,第一人稱的主角思考都寫的清清楚楚……
也許我永遠都沒有機會過過留學生的生活,就像生命中的許多條路只能選一條走,不能每條都試試看。不過看書或是聽聽他人的故事就是有這個好處,即便自己沒走過的路,看看人家的描述,再加上自己一點點的想像,也許可以多少體驗到一些些吧。
夜遊 馬森著
爾雅出版
博客來網路書站連結 (九歌版)
PS. 要回營了,書摘下次放假再補
以下是一些我覺得書中蠻有意思的句子。
任何社會現象都是應社會的需求而發生的。任何價值的評斷,不過是一種文化的產物。在不同的文化中,對不同的社會現象,可以有極不相同的價值觀念。
其實出國也有出國的好處。這裡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要是不出來,是萬萬體會不到的。可是我們中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保守,生活在人家的國度裡還要自己搞一個圈子來過自己的生活。與其這樣,何苦又跑到國外來?
一個成熟的人應有所抉擇;在抉擇之後毫無反悔地負起應負的責任來,如此而已。
兩人之間的彼此溝通到底有沒有限度? 人與人之間,真能夠完全彼此溝通、彼此了解嗎? 愛和了解又是極不同的兩種感覺。愛一個人的時候,不一定了解他;了解一個人的時候,也不一定愛他。然而,沒有了解的愛,算不算愛呢? 沒有愛的了解,算不算了解呢?
一種慾望饜足後,又會帶來另一種慾望。如果那另一種慾望得不到饜足,那慾望便停留在那裡,虛懸在那裡,也許會化做另一種形式出現,但那慾望是不會自行消滅的。
我覺得生活的意義也許並不在要完成實現什麼,生活的本身就具有充足的意義了。
update:
其實入伍到軍中走走,也算是一種夜遊吧。
我覺得您 blog的主題配色很好耶.
能不能借用啊?!
您的logo, mark一定會保留.
馬森在8O年代的確是個敢言真言的散文作家
嗯…..好久沒再找出來閱讀囉
我沒看過這本書..我也是個愛看書的人..但我很認同你說看書可以聽聽別人故事的想法..這篇寫得讓人看了很舒服~
這本書,七年前九月初秋,一個人倫敦街頭的starbucks,曾讓我潸然淚下,若非有相同境遇,很難嚐盡箇中滋味…
這本書,七年前九月初秋,一個人倫敦街頭的starbucks,曾讓我潸然淚下,若非有相同境遇,很難嚐盡箇中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