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閒錢!平均1年只看2場電影 (聯合報 黃玉芳)
文化消費也有M型化現象!一份最新調查顯示,月收入六萬元以上,看電影、買畫看畫等的文化消費力最高,而月收入在1到2萬元間,為生活打拚的人最「沒錢沒閒」,各項目的文化消費情況普遍較低。
月收入較高的人,能夠在日常生活開支外享受文化、娛樂類消費;而月收入低的人,薪水拿來填肚子都不夠了,當然「各項目的文化消費情況普遍較低」。
這樣子叫常態,怎麼會叫作是「文化消費也有M型化現象」?
真要有所謂的「文化消費M型化現象」,調查出來的結果應該是「收入高的文化消費力高」且「收入低的文化消費力高」,然後「收入中等的文化消費力低」。
這樣才叫 M 型嘛。
如果用標題的「看電影」當例子,那麼就是「月收入六萬元以上每月看數場電影」,且「月收入1到2萬元間每月看數場電影」,然後「月收入3~5萬元的族群每月只看一場電影」,這樣才叫 M型嘛。
報導中所提到的分佈,根本不是 M 型! 而是正常的分佈!!
我本來以為跟之前的 《7成大學生承認作弊?》一樣,是記者自己把「文化消費M型化」塞進去調查結果裡,然後形成一篇報導,但是看到 東森新聞葉正玲也把「M型化」放進了標題:《 文化消費M型化! 調查:平均1年只看2場電影》,中央社周永捷也是:《台師大調查顯示民眾文化消費M型化》。而教育廣播電台的《政策不確定 台灣文化創意產值呈不穩定成長》在報導中只把此一分佈給陳述出來,沒有提到所謂的「文化消費M 型化現象」。
我會試著去找尋該份調查報告的內容,想了解該份報告中是否有所謂「文化消費M型化」的描述、結論,有的話又是如何做出結論的。如果有人手上有該份調查報告的完整內容,也歡迎提供給我 🙂
我想, 是M.
因為我算中產(硬要這樣想), 但我都不看電影.
well, 我都不去電影院. 我都在家裡看電視播的. (下載也有啦, 但值得下載的沒幾部嘛…)
M型化和宅男一樣現在是流行語!
其實黃玉芳黃玉芳說的沒錯,我一年看0場電影,0次畫展,而我的薪水4萬,所以是M型沒錯。
唉!連傳播資訊的記者素質都這麼低,民眾怎能得到正確的資訊?
我現在看到 “M型” 就自動取代成 “兩極化”
所有可以量化東西本來就是有大小兩極,所以可以近一步設定 “M型” => 廢文
就個人感覺,媒體又在幫舊詞創造新的定義了,就像他們對 “宅” 做的事情一樣。
現在「M型」這個詞已經被濫用到一個極致了
我想,那些坐在主播台上 or 正在寫新聞稿的根本不懂何謂「M型」吧!
同意saki
但我覺得是媒體掛在嘴上的流行語
濫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