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子堆滿桌的一桌青菜,你猜猜看要多少?
300? 不用!!
200? 不用!!
只要 新台票 185!
晚上,去大賣場,想買點青菜隔天煮鍋熱熱的火鍋。結果青菜愈買愈讓人心驚:
「怎麼這麼便宜?」
我喃喃自語著,一開始,是一種欣喜的感受,一種看到便宜東西可以大採買的快樂。然後,隨著愈買愈多,看到一樣又一樣的便宜青菜,我開始想到種這些青菜的農民們。手上挑菜的速度雖然沒有慢下來,但是愈挑卻愈覺得心酸……這,是我第一次因為東西太便宜而感到一股悲哀…..
這樣子的菜價,種菜的農民們要怎麼過活? 消費者買到的菜價已經這麼便宜了,再扣掉大盤商的酬傭,身為生產者的農民,一顆高麗菜能賣出多少錢?
如果把他們種植時所花費的菜苗、肥料、農藥、採收人工等都算進去,就算種植的農民本身的時間成本為零,可能計算收入支出之後,其收益還可能是負的。一時之間,我有一個錯覺,好像消費者買得愈多,農民賠得愈多……
相較於前陣子菜價飆漲的時刻,這陣子的菜價,消費者笑開了,農民呢?
讓我們,來看看這菜價,到底「俗」到什麼樣子的程度好了:
- 高麗菜 一大顆 10 元 (之前不是 100 元嗎? 一顆高麗菜,我要吃多久?! )
- 花椰菜 一大顆 15 元 (這一顆煮個兩餐沒問題)
- 玉米條 一條 10 元 x4 = 40 (一條玉米與一顆高麗菜等價!!)
- 白蘿蔔 一大條 9 元 x 2 = 18 (之前一條 30….)
- 小黃瓜 一盒 七條 15 元 (之前一盒 54….)
- 胡瓜 一大條 15 元
- 絲瓜 三大條 15 元 (一條 5 元,可以煮一道菜了….)
- 蔬菜 三把 18 元
- 茼蒿 一包 10 元
- 大芋頭 29 元 (這可能是跌最少的了……)
總共 185 元。
這一大桌的菜,我大概算了一下,如果以每餐兩道青菜來算,這 185 元的青菜份量可以讓我撐過 14 餐,也就是快兩個星期 (早午餐在外面解決)!! 平均每餐的青菜成本是 13.21 元。想想看,你面前的那兩個盤子裡的菜,加起來只要 13 元……(當然,加上肉類和白飯、瓦斯、配料等,每餐的成本會急劇拉高)
以資本主義來說,這樣的菜價,主因是供給過盛,供給過盛的原因,主要是前陣子菜價過高,造成農民搶種。因為搶種而造成這樣通輸的結果,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據我所知,政府主管機關目前所採行的穩定菜價方式,是在菜價高時釋出庫存蔬菜,而在菜價跌到谷底時以保障價格收購,甚至補貼因為搶種而遭受損失的農民。之前看到一則公視的新聞,裡面提及現行的收購機制和補助價格:
菜價一下跌,農民一抗議,農委會立刻舉行記者會,啟動九五機制收購,並呼籲農民耕鋤掉、生產過剩的蔬菜,每公頃補助七萬元。不過菜價「又」崩盤,農委會副主委李健全則表示,天氣好產量多,但農民搶種也是原因之一。
裡面也提到,農委會只能以道德勸說來叫農民不要搶種,也因此造成這種狀況年年發生。農委會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可以處理這種現象? 我真的很想看到菜價可以跳脫「天災 -> 高菜價 ->搶種 -> 崩盤」這種循環,而回歸「天災 -> 高菜價 -> 菜價慢慢平復」的正常方式。難道,市場機制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嗎?
這麼便宜,品質又好的蔬菜,外銷應該不錯吧。
太可怕了, 這麼多菜才185…
搶種? 是本來不種菜的都跑去種? 這個…很難去阻止…
那些窮苦的農民真可憐…
一定可以找到辦法,但以現在政府只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長遠規劃也缺乏政策執行力,就算找到好辦法也無力推廣執行吧!
農會、農業機關長期以來沒有發揮作用,這是一個很大的因素。從楊渡《強控制解體》到王振寰《誰統治台灣?》、陳東昇《金權城市》等書都有提到,因為爭奪政治勢力與各項歷史因素,使土地與農業成為犧牲品。尤其是《強控制解體》中具體描述,農業機關應該負責平衡產銷,例如規劃全台成為不同作物的主力生產區,或是由政府負責運銷以減少中間人之害。但是以前到現在都沒有發揮這種作用。另外,其實這是以前與現在政府共同的責任,畢竟像《強控制解體》一書早在民國七十年代就已經提到這個問題,我想這並不表示現在的政府在這方面不應該被批評、指責,我只是希望批評的人要看遠一點,尤其是這種有歷史背景因素的問題。
以前的政府作不到,現在的政府還是做不好,而以後的政府。。。。。。似乎依舊看不到有什麼好的政策被提出。
只是想想,那些沒有搶種的農民,只要他們供貨相當(非先前受創的),前後的利益得失或許能扯平;而搶種的,除非能搭到第一波,不然很容易得不償失。另外,若想成這是市場給那些投機者的教訓的話,那補助他們反而會讓他們食髓知味的繼續投機也不一定,猶如股票的護盤讓外資能讓外資輕鬆賺錢一般。
這讓我想起楊儒門 !(讚)
辛苦的農夫阿! 可悲的政治阿! 農委會的官員是作假的嗎(一群飯桶)?
老天賞臉時,一大顆高麗菜10元 那一片田都收成的話算1000顆好不好那不過10000元,阿採收的工錢運送的油錢,中盤商的利潤等,農夫定是賠錢賣,只是不採收的話白白糟蹋自己辛苦耕耘的心血定是很難受!所以賠錢也賣了!~~~~
颱風來淹大水時,菜都爛光光了,來得急採的也不多,所以農夫真的是很無奈!好天時苦!不好天時更苦!
其實不能說是搶種,主因是現在的季節是冬天,北中部一年二獲的水田都會在這段時間改種高麗菜、白菜頭等作物。在以前的社會種這些是拿來加菜、淹漬的,現在農村人口少則都拿出來賣。
您買的這些菜到傳統市場會更便宜,而芋頭價格較穩是因為芋頭是一年一穫比較不會突然爆出大量產量來。這些菜並不會賠錢賣,算過會賠錢的話都會讓菜在田裡爛掉當肥料,是不會花錢採收的。
其實動點頭腦務農獲利還蠻好的(從業人口持續減少,競爭對手變少),只是一般農友較不願意嘗試改變錯過了現在這段轉型的黃金時機。
以前我爺爺還在世的時候,種蘿蔔100斤才收150元,好可憐,天氣很冷,蘿蔔好重,那個時候我記得公車票一次是12元 ,唉,台灣農夫真的好可悲,我爺爺種了一輩子的稻子,年紀老了,也沒有隔壁榮民每個月一萬多可領來花,七八十歲,也是得下田工作,想想真是不值
農民就是弱勢阿,有什麼辦法!菜價高漲時,立委三天兩頭就上鏡頭嗆農委會,嗆菜蟲!現在,菜價低靡,農民生計有即時的危機,又有幾個民代出來關心呢?藍、綠都一樣,哪邊選民多就靠過去,政府官員更不用說了,比牛還更像牛,鞭子抽一下才動一下,鞭子不抽就乖乖領薪水辦公文,唉!
楊儒門的解法其實是個反向解,除非我們的農民全部都是有見識有思考能力有道德的高知識份子才有可能成功,但是現實顯然不是如此。
你要徹底解決供需不平衡的問題,只能開放農地的兼併,讓農業生產達到一定的規模,也就是資本化,這樣才有辦法從經濟面上引進並開發必要的技術。但是這樣的動作等於是瓦解社會對下層階級出路的最後一道防線,競爭失敗者將無處可去。
結論是你只能維持現狀,故意漠視這種供需失衡,頂多發點耕除費用安撫一下人心。但是這也只能撐一陣子,等到 WTO 的農業協定來敲門的時候,該死的還是一個都跑不掉。
我較贊成EEGA的說法,農民有種奇怪的思維是非局內人所了解的,在大自然的環境中無人干擾,看著農作物在你的照顧下成長茁壯,開花結果.似乎有著天地之大,唯我獨尊的情懷.但在與外界接觸時卻又有著怯懦的感覺.
所以要政府輔導農民作統一產區的運作方式,農民是絕對不會接受的,因為他們要保有自由,又會要政府保護他們.而且農作物因有著許多無法用人為的方式來控制的因素.所以就算政府統一產區還是很難控制這種供需失衡的現象.
而今年的農作物會如此大起大落,實在是氣候因素佔了太大的原因.太多的農產品是不能長期保存的.
冷凍蔬菜不知各位買過沒,如果你吃的下去,那我真的佩服你.要供需平衡實在困難重重.實際與理論有著太大的差距,尤其對這些因土地,氣候,人都無法克服的問題,要如何徹底解決呢?
看到大家都發表了那麼多意見,我卻發現我完全插不上嘴…..
我對於農業的了解、農民的思維、以及農業政策實在是太不了解了…..
要菜價便宜又要農民賺錢
那就只有產地直銷一途
但是產地離消費者太遠就會有高運費的問題出現
所以應該在都會區裡面或附近種菜
用溫室種菜
在都市裡面
由於是在溫室裡種植
所以可不受季節天候限制
病蟲害減少農藥的費用也可以省下來
———————————————
我會不會太異想天開啊
有人想試試嗎?
把干預巿場的那隻手拿開!
農委會沒作事?不,你已經幹了一堆壞事。
種太多跌價,菜農果農就上街、上報、找民代,叫政府收購
種太少價錢好,不講話悶聲大發財,來年準備找地種更多,然後重複狀況一
搞什麼,賺錢自己放口袋,賠錢就叫人民掏錢補貼嗎?
會鬧會吵的,永遠是搶種搶收的農業投機假農民
和農業系立委、椿腳合流,在立院裡搞一堆農業分錢條例
像無米樂裡的崑濱伯呢?沒有意見、沒有聲音
繼續任憑學院派裡的「農業專家」咆哮著他們的「專長」。
什麼台灣農業不能倒、供需失衡政府要干預、農地不可以買賣、戰備糧食不夠吃……一堆碗糕
到底我們還要忍受這些牛鬼蛇神扭曲巿場、扭曲台灣的農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