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本論文,總有所謂的研究動機 / Motivation,所以,我也不可免俗地…..好吧,我承認這是職業病。
結婚是人生大事,從為什麼結婚是人生大事,為什麼要結婚,結婚前要做什麼,結婚後又有什麼挑戰要面對,有太多疑問,與太多答案。本論文並不以完整這些問題為目的,本論文所要回答的,是在「要結婚」的前提之下,如何去籌備一場「還算可以」的婚禮。包括背景資料,注意事項等資訊,供我的指導教授參考之用。
當然,這裡所指的「還算可以」,每個人定義不同。我希望最基本的共識,是要舉辦婚禮的兩個人,以及雙方的家族,覺得「還算可以」。如果認定有歧異,那麼,只好先溝通了。
本章主要要介紹與討論的,是對於婚禮的初步認知。從結婚的意義和動機、整體的時程規劃,重要里程碑,預算花費、相關資訊來源等。在本章的最後,會有一個簡單的論文架構,介紹本論文接下來主要的章節內容。
1.1 結婚的意義和動機
為什麼要結婚? 這個問題我問過我自己,也問過我的指導教授。可惜,我們倆個的答案並不一樣,也不完全能說服對方。
在研究者自述與指導教授雙方的看法之前,先引述一篇文章吧:
[引用文章略]
就研究者自己過去的看法而言,結婚其實只是一個手續而已。所謂的「結婚之後才有安全感」,為什麼聽起來那麼像是「想找一張長期的飯票」呢? 有人說,這安全感指的不是經濟上的安全感,而是指承諾所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感。那麼研究者又要問了,兩個人在一起,用來維繫的,是彼此的感情、相處,還是承諾,協議,亦或者是一張有兩個人簽名,號稱會愛對方一輩子,相知相守到「永遠」的一張紙呢?如果這樣子的一張紙,這樣子的承諾是永恆不變的,那麼為什麼又有許多在一起的人分手、離婚呢?不過在法律上,結婚的確給雙方規範了新的責任與義務。不管是在財產、行為、子女等方面,這些責任與義務的確帶給對方另一種由國家所帶來的保障。從這方面來說,的確會有「安全感」的存在。
另外一個結婚的理由,是社會壓力和年紀。有人說,女孩子愈老愈不值錢,所以要在幾歲之前把自己嫁掉;社會上的觀點也會認為,女生到了一個年紀,如果不結婚,會招來異樣的眼光。這種傳統價值所帶來的壓力,雖然在現今的社會減輕了些,但不可否認的,仍然有許多看不見、卻感受得到的壓力施加在許多男男女女的肩上。
再來,就是上面引用文章中所提到的「沒有婚姻關係的情況下,許多計畫根本無法實行,或是不踏實」。結婚,變成了兩人在往後一起實行人生計畫時,一個阻力較小的前提條件。也就是說,不結婚許多人生計畫仍然可以實行,只是要冒比較大的風險,以及要用比較大的決心才能推動。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因為這三個理由而要結婚。婚禮,仍然只是人生計畫上的一個點而已。戀愛中的兩個人所要做的,是通過那個點,繼續往下走共度人生,而不是以那個點當作目標終點,認為結婚是戀愛的終點、目的地。只可惜,有許多的男女,似乎視結婚為戀愛的目的地,有「以結婚為前提來交往」,也有「目標是有一個夢幻的婚禮」,就像是小時候所讀到的故事中,「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只要結完婚,從此就過著美好的日子,婚禮幸福,人生就幸福,婚禮美好,代表兩人的感情是美好的。畢竟以大部份賓客的觀點,才不會在意兩個人在相戀的過程中美不美好,也不會在意在婚禮之後,兩個人幸不幸福,會不會吵架;他們所看到的,是婚禮那天的排場,婚紗照所拍出來的效果,以及現場氣氛所營造出來的幸福與美好。
這,往往造成了錯覺,讓人過份重視「婚禮」,把婚禮放在太重要的位置。主角,是公開的結婚儀式,是給其他人看得到的外表以及營造出來的氣氛。相較之下,有兩個人簽名的結婚證書,反而變成了配角。
對我而言,不管結婚,責任都還是在的。只要兩個人在一起,責任就在。只是結婚之後,責任更重了。這個責任,不是兩個人在一起所衍生的,而是外界社會所給予的。只是我也意識到,這個責任是必須扛起來的,就算兩個人在一起,本來就會自動產生的一些責任與義務一樣。但是,我仍然不希望過分強調婚禮的重要性,而忘了婚姻的本義。只是為了配合指導教授的需求,我仍然會儘量達成指導教授的願望。畢竟,替指導教授圓夢也是學生的責任和義務之一。
這就是為什麼研究者我決定要結婚,決定要籌辦這場婚禮,以及決定為什麼要寫這本論文的原因。
你好樣的
這樣也可以…XDDD
拜託 結婚才是開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