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親的目的與準備

一句「我也要去」,七人核心小組變成快二十人的參訪團….Orz

3.2 提親的目的
提親,簡單的說,就是男方找一個提親的媒人,到女方的家裡去,「公情夾」(台語)。雙方坐下來,好好談談怎麼把兒子/女兒賣個好價錢 (笑)。

以現在而言,由於要不要結婚,已經由年輕的一輩決定好了。不像過去提親時由女方父母決定要不要把女兒嫁給對方,現在提親的時候,女兒早已答應男方的求婚,決定要嫁給男方了。也因此,提親的目的就從「討論要不要把我們家女兒嫁給你們家兒子」,變成了「討論婚期、大小聘禮金、宴客桌數」等等的執行細節了。

通常而言,要討論的項目有:

  • 訂婚、結婚、歸寧的日期和時間,看是請中午還是請晚上。有的人還會討論一下日子好不好。
  • 喜宴、歸寧宴客的形式,大概要擺的桌數,場地可能的選擇與洽談。男女方要不要分開收禮,要不要分開付桌錢。
  • 聘金要多少 (大聘和小聘),女方要怎麼處理這筆錢。有的連嫁妝也會列入討論。
  • 喜餅樣式 (中式還是西式),以及大概的盒數。費用由男方還是女方支付。
  • 男方要送女生的金飾、女方要送男方的西裝等細節。
  • 訂婚、結婚迎娶時的形式,要不要用古禮,以及兩方的地方習俗(像是牲禮、六禮/十二禮、帶路雞、臉盆啦)。

3.3 提親前準備

一般來說,提親前男女主角最好已經就上節中,針對提親所欲商談的項目作一討論,取得共識,並各自與家裡的長輩溝通好,取得長輩的同意。這樣一來,提親當天的討論內容,不過是把決議好的作法再確認一次,並且雙方家長好好聊聊。如果事先沒有取得共識,那麼提親當天可能會流於在討論一些執行上的小細節,既浪費時間、不易達成結論,一不小心,可能還會造成雙方的不愉快。因此,提親前務必要把當天要討論的項目事先取得共識。

在議題取得共識之後,就是要找一個適當的日子前往提親了。一般說來,提親的日期並不需要特別看農民曆,只要找個假日,雙方家長、介紹人、和新人都有空的時間就好。出席的人數要先確定,看雙方人馬有多少要到,該約的先約好,同時也讓雙方都有心裡準備,知道出席的對象和身份。以本研究為例,男方應該就是研究生的父母以及介紹人(目前暫定為[—嗶—])。女方則可能為指導教授的父母 (此點尚待確認)。

3.4 民間的習俗

通常,在提親後雙方會交換新人的八字,去算算看合不合,有沒有適合的日子等等。但是在現代的社會裡,如果還得看八字、挑日子的話,不但太沒有彈性,萬一要是一年中適合的日子只有一天,還落在非假日,那就麻煩了。與其這樣,還不如由研究生先選定數個農民曆上適合的日子,先取得雙方家長的共識,然後在提親的時候「正式通過」。

此外,習俗有「正月不宜提親」的說法,這點要稍微注意一下。

其他習俗還包括有:

  1. 提親要帶圓圓的禮物
  2. 男方家不宜在女方家逗留太久
  3. 提親禁止喝茶,因為有找碴的含意
  4. 提親完之後男方迅速離開,不在女方家用餐
  5. 提親後,由媒人帶回新娘的八字合婚,合婚後將寫有雙方八字與合婚日期的紅紙交由女方家長放在家中神桌上擺放,若七天內家中平安無事則可應允合婚日期

另外,在提親、看日子的時候,有一個地方要注意。傳統的習俗上,看日子通常是由男方去看的。如果碰上男方不在意日子,而要女方去看時,女方的家裡有可能會認為「男方不夠慎重」,或是「日子哪有女方在看的」。這個時候,也許可以由男方配合,簡單找師父看一下(雖然男方不在意),再給女方挑選,這樣子女方至少會覺得比較有面子。

如果萬一算出來的日子男方/女方不滿意呢? 沒關係,師父不止一個,可以再找找看其他的師父,紅包包下去,算到滿意為止!

算日子時,需要的除了男女新人的資訊之外,最好連雙方父母的生肖或生日都一起拿去,有的人會在意父母會不會被沖到。

3.5 提親預定流程

首先,是議題的確立和溝通。新人必須先就前面所提到探親可能的議題各自與家中討論,徵詢意見,並詢問有沒有其他要加入討論的項目。並就討論項目充份交換意見。等到雙方都和家裡的長輩達成共識之後,就是選定日期當面提親了。

日期的選定,就如同之前所提的,找一個適當的假日,事先約好雙方父母及媒人,確定有空就可以。目前是預定在三月底或是四月初。

交通方面,研究生傾向由男方家長和媒人從[嗶][嗶]開車北上,研究生和教授則開車由[嗶]南下,在女方的家附近會合,再一同前往女方家提親。由於傳統習俗上認為男方不宜在女方家用餐,因此可考慮快中午時會合,男女新人與男方父母先找個地方吃飯,並做最後確認,然後再前往女方家提親。在提親儀式結束之後,新人開車回[嗶],男方家長則開車南下。

3.6 小結

提親是雙方家長面對面坐下來,好好討論兒女終身大事的機會。如果順利,雙方都會有個好的第一印象,在之後的溝通也會比較順利。有時候,會因為擔心兒子或女兒未來的幸福,而對於某些細節上堅持自己的立場,一不小心可能會造成雙方家長的小小不快。身為兒女,最好能事先對這類的情況作準備,並事前與家裡作充份的溝通,這樣才能使提親順利進行,也為未來的「婆媳」、「女婿/岳父」關係鋪路。

實作心得:

心得1: 事先的議題確認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我真的非常慶幸在事前就有我跟指導教授各自與家裡達成部份的共識,然後再彼此達成共識:

我家 <=====> 我 <===> 指導教授 <=====> 指導教授家

雖然事前必須花上不少時間溝通 (一個問題/建議/議題拋出去不會馬上有回應,必須等個兩三天),也花了不少的長途電話費 (感謝這個世界還有 skype! ),但是成果是值得的。居間協調的結果讓我們倆人的想法能夠加入兩家長輩們的決策過程中,還能夠事先找出兩家觀念/理解不同的地方,並且提早打預防針。

在溝通的過程中,要特別小心「這個我們沒什麼意見,看你們的意思」這句話。「沒什麼意見」不見得是真的沒什麼意見,搞不好是「先看看你們的意見/誠意再說」,一旦對方表達了「意思」,原本「沒什麼意見」的另一方可能「又有想法」了。

我曾經很毒地用下面這句話測試:「你們說沒什麼意見是吧,那麼到時對方要是OOO也沒問題囉?」

馬上,「沒什麼意見」就被收回去,並且加上了但書 :-p

心得2: 永遠永遠要有備案 / 底線。

備案永遠不嫌少。只要有時間的話,先和另一半想好「不滿意但尚可接受」的方案。另外,先打聽好各自家裡的底線,找出一塊交集,然後先提出最佳方案,不行的話的再退。記住,千萬不要踩到事先設定好的底線,這樣才不會打壞感情。

心得3: 先打聽好對方的尾巴

每個家庭 / 家族都有自己最在意的部份,也許是自己最堅持的事項,也許是自己最不喜歡別人提的。先打聽清楚,不要白目地去讓自己家人在還沒當成親家前,就去惹到對方的家人。

心得4: 搞清楚誰的話最重要

雖然說這是兩家子、兩家族的事。不過如果要把兩個家族裡的每一個成員每一個人的意見都通通包括進來,相信我,應該是找不到交集的。所以事先要設定好誰的話最重要,通常雙方家長的話最重要,媒人的話聽聽就可,其他家屬有聽就好,不一定要聽進去,至於串門子發表意見的遠親或是鄰居…….又不是他們家娶媳婦 / 嫁女兒。

心得5: 人愈少愈好,但是緩衝不能少。

人愈少意見愈不雜,愈有機會得到雙方的共識。乖兒子 / 寶貝女兒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緩衝,尤其是兩個人一搭一唱的時候。如果覺得這樣還不夠,或是怕晚輩說話太沒有份量,找個個性好、明理又有份量的長輩當當緩衝,不但能夠控制場面也有助於決策的形成。

我個人認為如果事前可以把議題通通 go through 一遍並取得共識,大概就成功一半了。剩下的主要是當天雙方認識聊天時的臨場反應,以及當天會做一次議題確認的「臨時提案」。在事前共識的形成階段,記住要讓雙方的長輩有「決策權操之在我」的感覺,不要小倆口自己把提案都準備好,然後要長輩簽名。畢竟對他們而言,要是沒有盡到「娶媳婦」或是「嫁女兒」的責任,生活會太單調,會覺得自己好像沒做到什麼事情…….

在〈提親的目的與準備〉中有 4 則留言

  1. 緩衝者,隨時要有擋的替身準備啊。感覺很像 Matrix II 裡面不斷出現的 agent Smith(老梗)
    亂入一番,真是恭喜啊~~~~~

    不過我還真的嚇了一跳,以為有人要向指導教授求婚說(如果真的還真是 biang 閃到不行)

    衷心祝福你們的 ilya

    回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