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裁員對地方新聞的效應(一)

這一篇,本來應該是不會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畢竟,在中時大裁員之後,不管是慕情的文章,還是阿潑的文章,都已經把我心裡一些對於所謂的菁英報的看法,或者是地方記者存在的價值,都點出來了。在「手上稿擠」這個很爛的偷懶藉口的掩護之下,本來我應該可以偷偷裝作若無其事地錯過這一次的討論。然而,由於某些機緣,我終究還是打開了寫了一部份的草稿,然後試著把他完成。

先說說所謂菁英報好了。

如果說,中國時報的下一個目標,是讓自己變成所謂的菁英報。而他所謂的菁英報,是公開信裡頭所提到的:

讀者對象應該是高社經地位、高教育程度、高所得收入、高度國際觀及高度社會參與的各界意見領袖。但由於我們能是一個綜合性報紙,因此應該涵蓋的將是不分年齡層和地域性的所有讀者。也就是說,未來的中國時報雖是偏重社會菁英,但並不孤芳自賞的脫離現實。

很不幸的,我看不懂他的目標。什麼樣子的客群,才是「高社經地位、高教育程度、高所得收入、高度國際觀,以及高度社會參與的各界意見領袖」,又同時是「不分年齡層和地域性的所有讀者」。我想來想去,最有可能的還是所謂的「中產階級以上」。

如果是「中產階級以上」,才能夠一方面訴求所謂的菁英客群,一方面用中產階級的閱報量來支撐一個報紙的運作。

只是誰來告訴我,這個訴求的客群,跟之前「傳統大報思維」的中國時報,有什麼特別的不同?


如果這裡的「大報」指的是報格,指的是相對於靠狗仔、踢爆、八卦、和露骨照片的蘋果日報 (雖然蘋果也不見得沒有報格)。那麼以中時過去已經嚷了很久的「質報」,菁英報還是不脫離質報 / 大報的本質。

如果這裡的「大報」指的是發行量,難道這是暗示過去的中國時報,因為訴求「發行量」,而把客群放到中產階級以下嗎?

把幾個可能性都刪除之後,再加上「裁撤地方版」的計畫,我隱約感覺到,中時給自己未來的定位。

當中時算算地方記者的「開銷」和對閱報量所帶來的「收益」,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可能是鎖定「台北都會區」、「中產階級以上客群」的一份都會型報紙。

這樣子發行量會銳減、然而算算開支後,就算不能賺錢,至少能夠止血。要賺錢,靠中天等媒體事業就夠了,中時,要的是止血。

那麼地方新聞呢? 新聞媒體的資訊傳達等社會責任呢?

以一個商業新聞媒體而言,「活下去」,是最重要的目標。所以我們會看到商業媒體有廣告,甚至靠置入性行銷 —  不管是賣給其他的餐廳、遊樂園、還是政府行政機關 — 來求得生存。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媒體的存在,因為只有在自身不以營利和生存的前提之下,公共媒體才能在商業媒體決定捨棄某塊市場時,繼續維持那塊也許是小眾、也許是弱勢的市場。

中低收入戶補助、失業救濟金等社會福利政策、補助偏遠路線的客運路線,或是接手、資助經營一些地區性的產業、合作社,都是類似的思維。

這也是我們需要政府的原因。

當私人企業、商業媒體把他們的焦點放在最能夠獲利、或者說,最有利於他們生存的市場時。政府的角色,是維護那些人數可能很少(或是很多),但是因為相對弱勢而不被企業青睞的人們的基本權益,不管是交通、資訊、教育、還是新聞閱聽。

我再強調一次,這就是我們需要政府的原因。

看到這裡,你應該知道不能太怪中時,他們只是「口嫌體正直」。最多,是未來他們如果不小心又把某些口號喊得太大聲時,我們會笑得更大聲罷了。要改善目前的困境,我認為,與其叫中時不砍地方記者、不裁地方版、不改客群,還不如由公民媒體 (如 PeoPo)、地方性媒體 (如 小地方新聞網)、或是政府 (如公視)來接手、試圖填補這一塊市場。

至於可行性,我們下一篇再來討論。

PS. 寫這一篇的時候,我腦海裡不時浮出之前在 2006 BoF阿孝老師提及他當初離開自由時報的原因之一:目標客群太中產了,他想到他務農的父母不在報紙的目標客群裡…..

在〈中時裁員對地方新聞的效應(一)〉中有 1 則留言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