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裁員對地方新聞的效應(二)

這一篇想要討論的問題是,當像中時這類的商業媒體在營收的考量之下,決定退出那些「不划算」的地方新聞市場時,誰該來填補這塊市場?

我認為,有下面幾個選項:

公民記者:

公民記者可以收集到地方所發生的第一手新聞,然後經由像 PeoPo 公民新聞 這樣子的發佈平台,把訊息給傳遞出來。當閱聽人想要了解地方的新聞 — 不管是自己所在地,自己家鄉,還是自己關心的地方 — 這樣子的一個管道,該夠讓閱聽人有機會接觸到所想要知道的地方新聞。

除了 PeoPo 之外,人們在部落格寫作,紀錄身邊日常生活所發生的大大小小事件,其實也提供了一個管道,讓我們了解在某一個特定的角落,發生了什麼事。比較可惜的是,如果那一篇部落格文章在網路上不夠紅,或者不在讀者的 RSS 清單中,那麼,要接收到特定地方的新聞資訊,相對來說是比較困難的。

以公民記者/ 公民新聞在台灣的現狀,除了規模仍然不大所帶來的限制之外。另外一個問題,是公民記者所受到的新聞訓練。就我所知,公視的 PeoPo 有在舉行公民記者培養訓練的相關課程,也有成立校園採訪中心,並且舉辦巡迴說明會和工作坊,這樣子的努力,我相信除了讓公民記者有基本的新聞素材收集/整理/運用/寫作能力之外,也是為了要拉近公民記者和地方新聞記者的差距。

阿潑在《地方記者存在之必要》裡有提到,相較於一般的公民記者,「受過專業訓練」的媒體記者,更有能力去找出一個事件的新聞性,正確的查證方式,探究背後的脈絡,用較適合閱聽人的方式呈現,以及與其他議題、資源的結合。阿潑認為,公民記者 / 部落客的存在,並無法取代媒體記者的工作,比較適當的方式是互相依存。我也是這樣子認為的。

當商業媒體 / 全國性的媒體決定把地方新聞這一塊放掉的時候,這些公民記者/公民新聞,就變成了地方新聞的資料收集 / Input Box 角色了。那麼,原來的地方新聞中心裡,那些編輯和記者呢?

地方性媒體:

地方性媒體,也許是一個地區性的報紙或媒體,也許是一個社區的新聞來源 (像是小地方新聞網 這類的組織)。他們之前的角色,可能是要訴求地區性的讀者,報導社區 / 地區內讓人關心的新聞,而不一定是要讓島上遙遠的另一個角落、或者是大都會裡的中產上班族,知道他們最近發生了什麼。以小地方新聞為例:

因為每個人生活的地方,都是一個很小的地方,為了更瞭解彼此,所以希望有一個新聞平台,交換大家在各自的小地方發生的重要事情,因此我們在2003年成立了「小地方新聞網」。

幾年之後,我們發現這個島嶼真的很豐富,有好多好多的小地方,產生了各種不一樣的觀察與經驗,然後也多了好多的新聞平台,交換著不同領域,不同區域的感受與記錄。

2008年,我們做了一個大的變化,希望把「小地方新聞網」變成是一個比較針對「非工業型態的,非都市型態的區域」來觀察記錄的新聞平台。特別是「山村、漁村、農村…」仍有耕作勞動的區域,另外也包含原來是鄉村地區,卻因都市化過程而被迫轉型,或急遽變遷的都市外圍鄉鎮。因為在大環境的急遽變化下,這些小地方受到的衝擊最大,包含地景、環境、工作方式、人的關係…,都會面臨很大的改變。這些變化,也標示了台灣島嶼將來可能會演變的方向。

不論是不是生活在上述的小地方,「小地方」邀請大家一起來關注,紀錄,認識這些正在面對變化的人與動植物,地景與環境;分享他們勞動與耕作的方式,美食與趣味的故事。

他們可能苦於資源不足、人手不足,甚至,不一定有足夠的受過訓練的記者和編輯。也許,就因為這樣,在紀錄和分享單一事件之後,他們會錯過了事件背後,那綿密又複雜的社會、政策、法律、或者是時空背景所交錯出來的脈絡;又或者,會失去一個把不同社區單一事件串連在一起,顯露出國家層級或是整個社會層級缺失或不足的機會。我認為,如果原來地方新聞中心裡的那些記者/編輯,那些有經驗、夠敏銳、能挖出新聞價值 (喔,這裡指的不是狗血價值噢)、能將論述適當的呈現的那些記者和編輯們,能夠填補這一塊的話。那麼地方性媒體,其實很有機會撐起地方新聞這一塊。

更進一步,如果能夠和「中央」的全國性媒體合作,以公民新聞/公民記者為「手」,地方性 / 社區媒體為「腦」,一方面供應地方閱聽人的需求,獲得生存;另一方面將地區性「事件背後的事件」作成專題,供稿給「中央」的全國性媒體,一方面得到那些「菁英」的關注 (相較於單一事件,社會現象或是整體國家社會機器對地方的衝擊比較會吸引他們的興趣),一方面藉此得到資源的挹注和支援,這樣一來,好像是一個美好又雙贏的策略。

政府、國家的角色:

那麼,政府的角色又該是如何呢?  我認為,如果單純只讓地方性媒體和全國性的媒體去談合作,其實是很吃虧的。在沒人沒錢沒資源沒管道的情況之下,地方性的媒體要跟全國性的媒體談合作,一開始就處於弱勢的狀態,更糟的是,會不會變成供稿的「手」,而不是整理組織的「腦」? 到最後,社區媒體淪為供稿的機器,只好再失望地退出這合作的機制。

如果政府能跟培植公共電視一樣,把這類型的地方性媒體視作公共媒體,而給予資源上的協助,那麼,當這些公民記者 / PeoPo 平台 / 社區報 / 地方性媒體經由資源的整合與合作,相輔相成地有把地方新聞這塊餅給撐起來,他們才有機會用更平等的立場去跟那些菁英報、菁英媒體談合作,才更有機會用遠方「菁英閱聽人」感興趣的新聞,換取在新聞編採中所需要的權力、資源和機會。如果政府不把手伸到這一塊,不用適當的方式介入這塊市場,那麼這種理想中美好的合作,這種閱聽人、地方、中央三贏的結果 (這裡的中央沒有地位高下的意味),是很難有機會實現的。

這是我對中時退出地方新聞後,地方新聞可能的解套方式 — 甚至有可能是更好的替代方案 — 的一些想法,歡迎各位給予意見和參與討論。

會不會有第三篇呢? 我不知道。也許當想到什麼其他要補充的,或者當我埋首於迴響與討論之中時,會出現吧。

在〈中時裁員對地方新聞的效應(二)〉中有 1 則留言

  1. 不如叫那些員工自己組一家新聞單位

    專門報導這類地方新聞

    而且是營利導向的

    回覆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