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厚黑與話術

被會社調去上了五天的課程,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一連五天。

課程的內容,著重的是工作上一些輔助上的技巧和管理領導方式 (當然對有些人的業務而言是「主要」而不是輔助)。

其中有堂課,著重的是情境演練,講師會一直出狀況題,然後各組討論處理方式,最後再比較各組方式跟老師的答案。這些情境跟狀況,大多是在辦公室裡會碰到的工作業務相處、進度管控、情緒管理、辦公室人際關係等。更有趣的是,這些狀況題並不是獨立的,也就是說,如果一開始的處理方式不夠好,後面還會冒出要讓人善後的狀況。

正好,前陣子把白話厚黑學翻過一遍,索性來試試用厚黑學作答會怎樣。

Chair (by PipperL)

因為是小組先討論過,所以在討論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蠻有趣的了。有直覺反應,有好好先生,也有心機解讀,不過回答了幾題之後,對照其他組和老師提供的答案,我發現幾件事:

1. 通常討論過後心機或是厚黑法會出線
2. 講師的答案也通常埋了心機……或者說是多層式的考量
3. 講師或有的小組提出來的答案,有時往往比我想像的厚黑許多
4. 這些答案,表面往往是蓋了仁義道德,從「厚而硬、黑而亮」到「厚而無形、黑而無色」都有。但講師一講解「為什麼」之後底上的厚黑就露出來了。

但是經過分析之後,我也不得不承認,這些作法,往往對事情的解決很有幫助。有時一開始的稍稍心機,可以免除後續的種種後患。而一開始的手法若不夠好,後續的狀況出來之後,也有機會再「危機處理」一下,試著把大勢拉回來。這些手法,因狀況而異。

有的時候乍看是好好先生、按兵不動,其實背後已經思考了好幾翻,正所謂「以不變應萬變」,然後先放任事情惡化或演變,看著同事受苦或專案 delay,直到適合的時機或是timing 才出手,這忍功真是了得。

有的時候則是得在事情還沒演化到某個階段前,提早出手 — 但不是直接對事,而是對另外一事。打蛇不打七寸,卻斬向虛空中某點,神奇的是,經過講師的解說,這竟然可逼蛇退回防守,甚至落荒而逃。這已經是武俠小說的境界了。

這些東西,跟工作上所要用到的專業技能一點兒關係也沒有  — 不,應該說沒有直接的關係。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技巧和思維,可以協助事態向你所想要的方向傾斜。心法就像是下棋對奕時,要了解對方在想什麼,下一步他想要什麼下,下三步他想要怎麼下,他這麼下有沒有什麼策略或目的,自己應該要如何反制其棋步,甚至是誘導他落入自己設好的局;招式則是話術,什麼該說,什麼不能說,什麼要故意說,什麼要故意住不說,不說時要怎麼不說,慢慢地將對方導向自己想要發展的態勢,讓世事保持在自己可以掌控、進而引導到自己想要的局面。

幾天的課下來,我的收穫頗多。不過,這種高深的東西就像武功,技巧招式是固定的,心法是簡約高深的。就算只有十八式,也要時常練習才行,更別說武功心法得要牢記並融會貫通,內化成思維的一部份才行。不然過陣子就忘記,真的上場過招時,對方一拳過來,自己若還是用直接舊的思維伸手去擋,可能還是中了對方的計,若在當下還得先苦思如何對應之法,在時間上也來不及,等到想出來也已經中拳倒地了。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已經演練過某些狀況、過招練習過,但職場狀況千變萬化,實戰時對方又不一定照你的牌理出牌,其中狀況眉眉角角,同一拳打來,其中可能有千百種變化,真正在江湖上走跳,如果都照著狀況題反應,我覺得還是太天真了點。

另外,談到那本白話厚黑學。看完之後,我對厚黑學的定義和思維的確有了了解,不過對於作者(李宗吾)的印象,我跟ihower的看法是很類似的。

當牛頓發現蘋果落下,進而發現萬有引力,我們佩服。

如果牛頓提出萬有引力,然後說「都是因為我發明萬有引力,所以過去數百年來蘋果才會落下,過去數千年來橘子才會落下,過去數萬年來石頭才會向下滾。」

我們會對牛頓有什麼評價呢?

更糟的是,如果今天某個農夫,說他發現了曬太陽會暖和,然後說都是因為他提出這件事,世界才有溫暖,所以全世界應當感謝他,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的人。

我們對他會有什麼評價呢?

我本來以為自己找的是一本工具書,這之中一定有什麼誤會。

在〈充電、厚黑與話術〉中有 3 則留言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