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效應初試

身為一個科學的信徒,在閱讀黑天鵝效應時,首先就是檢驗裡頭的邏輯,看看裡頭的邏輯是不是言過其實,拿特例當常例 (畢竟,黑天鵝本身就是特例)。話說掃過一次裡頭所提到的幾個謬誤,包括確認謬誤 (Confirmation fallacy)、敘事謬誤 (narrative fallacy)、沈默證據的謬誤 (silent evidence fallacy)、戲局謬誤 (ludic fallacy)等,大體上我還真的接受了作者的論述,接受了自己平常認知了解中所不足的部份,並且嘗試開始在生活中、規劃、思考裡加入作者所倡議的黑天鵝思維。避免 (未來的)黑天鵝事件對我而言不再那麼重要,減少到時發生的衝擊才是王道。

Cross road (by PipperL)

接著,我開始回顧檢視前陣子所接收到的資訊,然後看看能不能從裡頭找到一些思考的謬誤。第一個被我拿出來看的,就是前陣子剛看完的厚黑學

首先,是厚黑學裡頭所出現的敘事謬誤 (narrative fallacy)。李宗吾把春秋、戰國、漢朝、三國等的君王拿出來比較,用曾經發生過的一些事件其手段和結果來歸類至厚黑,並針對其厚黑的程度來歸類,使讀者相信這些事件所對應到這些君王的厚或是黑手段。然而,過度因果化的結果,是忽略了一些手段或策略採用時,其時空背景或其他因素的配合,因而使得事件的結果好像是某厚黑的手段所致,事實並不然。

其他常見的謬誤,像是非凡新聞yahoo股市常見的「因為 OOXX ,導致股市今天上漲/下跌 OOXX 點」,每天都要替股市、替類股、替個股找到上漲、下跌的消息面,也很容易落入這樣的謬誤中。

再來,是沈默證據的謬誤 (silent evidence fallcy)。李宗吾說,自古至今,這些成功者都是因為厚黑學,失敗者也都是因為厚黑學。然而,當試著從歷史事後諸葛回頭看,要用厚黑學去檢驗成功者和失敗者時,本來就很容易從成功者的特質或手段裡,找到符合厚黑的例子和證據;在失敗者的特質或手段裡,也能夠找到厚黑不夠的例子和證據。然而,真的要去找,還是能夠從成功者的特質或手段裡,找到「厚黑不夠」的例子。這樣還不夠,從沈默證據的角度來看,如果今天成功者或失敗者在某事件應用厚黑卻沒有生效,由於事件沒有如預其的發生,因此從事後歷史來看並不會看到此事件。 從「成功者」的身上找特質並歸納,很容易出現這類的謬誤。

商周常見的「OOO 成功的七大特質」「XXX只花三年當上第一名的方法」也是類似的狀況,我們看到了成功者身上的某些特質,卻忽略了具有同樣特質的失敗者。當然,真的拿失敗者的案例出來,他們還是可以找出「雖然具有這些成功者的特質,但是最終失敗的原因」。對我而言,這些成功的特質,還不如當作是某些正向的特質,具有的人,可以增加成功的機會,雖然所謂的「增加成功的機會」,其增加的幅度大小不可知,負面效應不可知,相較於隨機或運氣的大小也不可知。

繞了一圈,厚黑學還是只讓我留意到一些保護自己和達成目標的手段,對於成功的必然性,還是沒有什麼幫助。

那麼積極面呢? 作者提出來的槓鈴策略 (Barbell strategy)很不錯,不過我還在思考在生活的層面中,怎麼去作這樣的配置。對我而言的當務之急,應該是在財務規劃吧,拿黑天鵝來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跟規劃,真的是蠻糟的。然而自己手上的理財工具,要能夠組合出槓鈴策略,乍看之下卻有點困難。看來我還得再花時間針對這一點作些功課才行。

在〈黑天鵝效應初試〉中有 2 則留言

  1. 自動引用通知: 終極邊疆BLOG » 有錢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