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災後政府作為的思考

對於這次的莫拉克颱風災情相關報導,我有看,但是看得不多。第一時間不看,是不想看到電視台的記者,在新聞報導時用那誇張且煽情的語氣,消費那些災民的苦痛。我寧願用比較沒血沒眼淚的方式,直接看數字,在網路上的救災資訊裡,在推特上一堆被 retweet 的訊息裡,試著讓自己在這些訊息洪流中站穩。然而,且每天固定會打開一至兩次的電視新聞裡,我還是必須面對那些慘痛的畫面,必須聽著災民的呼喊。這時,我真的慶幸,我不必像馬英九那樣,說「你不是已經見到我了嗎?」

Freedom! (by PipperL)

是的,風災過去一個星期了,現在新聞的焦點,慢慢地從風災的慘痛,轉換為責任的歸究。現在執政的政府,當然有最大的責任,要在救災的同時,去處理許許多多來自於人民的抱怨。也因為那些人民正在傷心時、正在激動處、正在氣頭上,政府在處理這些災民的情緒時,就必須更加柔軟,更加小心,才不會拿油救火,愈加愈旺。這次八八水災後,總統馬英九和行政院長劉兆玄的一些談話、行動、或反應,會被拿出來檢視、批評,我想最主要的就是沒有真正做到嘴巴上所說的苦民所苦。

扣掉一些災民情急之下所爆發的一些衝突,身為去勘災、去視察、去慰問的政治人物,他們的同理心恐怕還要再多上幾堂課。不然當馬英九說出「是因為居民沒有理解到這次風災有多嚴重,所以才不撒離」時,聽眾會想,「這不是廢話嗎? 這是把責任推回人民身上嗎?」我相信,這次的災害程度超越人民的預期、超越政府的預期、也超越中央氣象局的預期的 (所以氣象局真的很可憐,一開始還被批)。說是人民沒有理解到這次風災會有這麼嚴重,那政府有理解到這次風災有多嚴重嗎? 既然沒人預期的到,那麼與其說出「這是因為居民沒有預料到」的話然後被批得狗血淋頭,還不如先把責任攬回自己身上(說「沒有人能預料到這次的嚴重性,然而我們正全力…」這種官腔還比較中肯);如果連責任都不想扛起來,那麼至少也不要說出這種讓人民聽了會更火大的話嘛!

還有當劉兆玄說出「民怨救災速度慢!我的評價是『很快』」時,也是很類似的道理。要知道,你做得再這麼快,再怎麼好,一定還是會有人不滿意,嫌你慢,嫌你做得不夠好。然而今天我們來看這次政府救災的反應,要說是這次的災害超越預期也可以,要說是國軍的人數已經削減而調不出那麼多兵力來支援也可以,要說是各單位配合出動的機制因為法令的規範而更加「制度化」(官僚殺人是可以被檢討的),不管是多少的「原因」,這次的救災速度,「結果」就是比九二一慢。身為政府官員,不把我剛才講的那些可能原因拿出來推卸責任的話就是拿到基本分 (那些原因可以等到事後內部的檢討和修法時再拿出來談)。基本分沒拿到就算了,還再加把油上去說「我的評價是很快!」這種反應真是……

前陣子看完黑天鵝效應之後,我覺得這次莫拉克的災情就是一個黑天鵝事件。回顧颱風來的時候,誰會料想得到這次的災難如此嚴重? 因為沒人預期的到,所以我根本不怪氣象局。如果氣象局預測得到,這樣子事件是不是就不會發生了? 如果居民有撒離,這樣子的傷亡是不是就不會發生了? 如果水土保持當初有做好,或是居民根本不在那麼定居,或是越域引水工程不做到那邊去,那麼傷亡是不是就不會發生了? 我們當然可以舉出許許多多的如果,也可以在事後針對這些許許多多的如果做出檢討,嘗試找尋改善或是預防之道。然而,就因為是黑天鵝事件,所以重點根本不在預不預期得到,而是在發生了之後如何應變處理。在這個情況之下,政府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反倒是最重要的。

今天的救災,已經不是單純的「政府派人手去搶救災民、去協助災民重建家園」這麼簡單。這是一個表現的機會,是一場秀。你不但要處理事,也要處理資訊的流通。災民不只是需要被救,他們自己、親屬、家人、朋友也需要了解災區的狀況,需要知道外面怎麼樣了,需要知道政府的下一步是什麼;就連一般的民眾,在台北看完電影逛完街之後回家打開電視看到南部的慘狀,也會想問「政府到底做了什麼,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到底在幹嘛? 我能夠做些什麼?」 這些資訊,流通了嗎? 而在災情比較穩定之後,有的比較早清醒過來的人,會問「為什麼會這樣? 是不是政府做得不夠多? 是不是誰做錯了什麼?」 更務實的人,會問「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 未來政府要怎麼安置我們? 我們的未來在哪裡?」災後重建時,這些問號會排山倒海,在媒體之力的助燃之下湧向政府。政府處理的好,也許還能夠把負分扭轉成正分,如果政府連這個表現的機會都不好好把握,那麼在這次的災難之中,就沒有人真正「得利」了。

在〈莫拉克災後政府作為的思考〉中有 4 則留言

  1. 其實氣象局已經做到他們該做的了,問題是那些高官到底懂不懂那些數據的嚴重性?

    回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