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 年菜還是思鄉菜?

過年,總是合法有正當理由大吃大喝的時節。離鄉背井的我,雖然泡泡麵、煎煎蛋還過得去,不過說到記憶中的「家常菜」,還是得回到家鄉才嚐得到。

但有趣的是,某些「常客」往往會出現在家鄉的餐桌上。這些「常客」,並不是餐桌上的常客,而是當孩子回來時,才會出現在桌上。而這些常客,又通常分成幾個類型:

第一類,是認為孩子在外面吃不到的。孩子在外面工作打拚,三餐有便當而不是麵包就偷笑了。便當大多是油膩,兩三樣小菜搭配一樣主菜,也許是炸雞腿、也許是滷排骨。新鮮的海鮮、營養的魚類單價偏高,處理又麻煩,孩子在外頭一定沒什麼機會嚐到。

IMG_4149 (by PipperL)

所以,孩子回來時,每天必須要有魚或海鮮。新鮮的、好吃的、營養的魚或海鮮。也許是撒上些埔子清蒸、也許是散發誘人香味的糖醋、也許是單純卻美味的乾煎。一定要在孩子回來的這幾天,把他在外頭幾個月沒吃到的東西補回去。

第二類,是認為孩子營養不夠,趁回來好好「補補」。這兒的補,不見得一定是藥補或是食補,但是你想到得到,香菇雞啦、羊肉爐啦,往往會不經意地出現在餐桌上,讓你在啃下飯和菜,肚子已經飽足,只想喝碗湯時,才發現,湯往往才是隱藏版的主菜。

IMG_5177 (by PipperL)

而湯裡的食材,往往是講究的。雞肉一定是選擇放山雞,只留下孩子喜歡吃的部位;香菇絕對比在外面吃到的還大朵,卻又不會嚼之無味;羊肉入口即化,卻又不會把全部的精華都釋放到湯汁裡而只剩下纖維感。只要稍稍稱讚一下,連篇的「家傳秘方」就會傾囊相授,即使你在異鄉的大賣場根本買不到同樣品質的食材也一樣。

IMG_4138 (by PipperL)

第三類,是從小到大,孩子曾經說過好吃,或是風迷過的菜色。要知道,長輩的記性總是特別好。小時候我不愛吃蚵仔,有一次在外婆家吃了炸蚵仔配番茄醬,驚為天人,從此,只要我回家或是回外婆家,餐桌上總會出現一盤炸蚵仔,旁邊擺著一碗番茄醬。二十多年過去了,每年都不變。她的兒子、孫子在外從來不吃炸蚵仔,總是嫌棄外頭的蚵仔又小又灌水,那一盤炸蚵仔,已經變成遺留在家鄉的定錨。

IMG_4266 (by PipperL)

牛肉也是,自從某年孩子誇讚那 costco 的牛排好吃後,不吃牛肉的他們,在孩子回家時冰箱裡總有來自 costco 的牛排。真不曉得沒有 costco 會員卡的他們,這些牛肉是哪兒來的。

IMG_4100 (by PipperL)

不只是兒子,媳婦也是。有一次,指導教授在我家吃到花枝丸,驚為天人,因為口感紮實,花枝又大又彈牙。從此,我們回家時桌上總會再多一盤固定班底花枝丸,不是托朋友從澎湖帶回,就是購自往來數年的老販。「我家媳婦過陣子要回來,上次那種好吃的花枝丸記得幫我多進幾包。」

在家吃還不夠,這些食材,往往變成我們的行李之一。

羊肉爐、花枝丸、牛肉等等,放在冰箱裡,變成了與家鄉的連繫、思鄉時的暫時解藥。

更多照片在相簿:2010/02 Chinese New Year年菜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