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們忙著解讀著她「哭」的語言。
然後,她的語言更多樣化了,知道哭不是唯一的武器,嗯嗯地撒嬌、嗚嗚地裝可憐、嘻嘻地微笑、喔喔地學大人,搭配愈來愈多的表情,她開始知道如何跟我們作「更有效的溝通」。只是,這更有效的溝通,也意味著我們一些「騙小孩的招數」會被輕易地識破。
舉例來說,當她不想喝奶瓶裝的奶時,如果你拿著奶瓶出現在她的視線裡,她的警戒心就一口氣升了上來。把奶瓶靠近她的嘴巴,頭立刻撇開或是後仰並發出抗議的聲音。要是你還不放棄想朝她的嘴裡進攻,她就會立刻哇哇哇起來 — 直到你把奶瓶移開,一切又恢復正常。
不過,這並不代表她不喜歡嘴巴有東西。相反的,她非常喜歡用她的嘴巴和舌頭去探索這個世界。從嘴邊的紗布巾開始,到脖子上的圍兜兜 (會用手捧起來舔);自己的拳頭當然不夠,手套和袖子也得嘗嘗才行。還好現在她還不會翻身,不然連床單的味道她恐怕也迫不及待地想試試。
喝奶的量並沒有持續增多,這點讓人有些擔心。睡的時間變少了,醒來的時間變多了,這意味著需要大人更多的注意和陪伴 — 好家在,偶爾她會開始享受一個人,當大人不在視線裡的時候,她會試著自己去探索外界的事物。雖然她能觸及的事物有限,但是多多少少能吸引她一些些的注意力 — 只是不超過十五分鐘 — 過了,她還是希望有著黑色眼珠的巨人會過來抱抱她,跟她說說話。
超級嬰兒通裡面所提到的 E,A,S,Y (Eat, Activity, Sleep, and Yourself) 循環,漸漸變成了日復一日的規律。早上五六點醒來喝點母奶之後,就先回去睡個回籠覺;十點的時候,如果她先醒來了,就會自己在小床裡玩耍著,等待窗簾被拉開,陽光透了進來的那一刻,她會開心地呵呵地笑著 (所以大部份她開懷的照片都是指導教授在早上拍的。),迎接正式的早餐。早餐完,是活動和運動時間,也許是體育課,也許是音樂課,也許是國台英三語混和教學課,也許是按摩課,一直到十一點多才又回床去休息一下,順便給媽媽一些些休息的時間。下午兩點,吃午餐的時間到了,吃完,繼續和媽媽玩耍著,然後才是去睡個午覺。晚上六點,起來吃個晚餐,看看下班後的爸比,手舞足蹈著,不過笑容已經不像白天那麼多,吃飽後休息個一個小時,就是洗澡時間,洗完澡八點多,餓的話再喝點奶充充饑,等待夜裡十點多的宵夜和最後一餐。
這樣一天的規律循環,我和指導教授都很珍惜。
只是接下來的日子,小幸福白天要交給保母,她是不是還保持著這麼多的學習剌激,生活作息的規律形態能不能適應,全部都是未知數。但我想就跟小朋友強大的學習和適應能力一樣,她會適應的。
希望如此。
我現在簡直就是跟著你的腳步啊~XD 這篇非常有參考價值~
我也是跟著前人的腳步~ 每個小孩都有「個性」,要花點時間才能摸索出屬於你們之間的節奏。
如果在你的 blog 上看到育兒文,應該是蠻有趣的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