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還是要吃螃蟹

我很喜歡吃海鮮,小時還住家裡的時候,海鮮是桌上的常客,魚啊蝦啊蛤啊蟹啊,總覺得理所當然。

蟹、醋、薑茶、三者齊備

離家之後,來到外食的世界,才知道完全不是這個樣子。
魚的話很常見、蝦的話去個熱炒店也可以點個一大盤,
至於螃蟹,還真不容易碰到。

小時候其實我完全不覺得吃蟹是一種很儀式性的事,主要是吃蟹的機會多的是,不論是回阿嬤家,還是大舅託人捎來的,一桶一桶的紅蟳,一大隻一大隻的蟹螫,還有吃起來很痛快的蟹黃 (和少量的蟹膏)….. 這造就了我兩個習慣:

1. 我小時只吃蟹螫和蟹黃、其次是身體,蟹腳則不吃。
2. 在長大之前我不知道沙公沙母大閘蟹是什麼,只認得紅蟳。

不過這種「福利」,在我離家之後,就漸漸地變少了。算一算,也只剩下這幾種場合,才有機會吃到螃蟹:

1. 過年,像2004 過年時,餐桌上出現的這盤:
2004 過年的蟹

2. 在海鮮餐廳聚餐,像 2005 夏天 在基隆吃到的這一盤:
2005 聚餐的蟹

3. 喜宴,像 2009 在 Portnoy婚宴上吃到的這盤。
2009 Portnoy 婚宴的蟹

但是「秋天吃螃蟹」這件事,不知道是何時被灌輸我的腦海,反正,只要一到秋天,我就有個衝動,想去吃螃蟹。

秋蟹,秋蟹。

不過吃秋蟹畢竟不是一個…..非常國民化的運動….
在外頭吃螃蟹,不便宜。君不見大飯店一頓下來上千跑不掉,份量還少到你吃完真的會吮指 — 因為不舔舔手指,沒辦法止住那飢餓還想再來一隻的感覺。
在家裡料理螃蟹,得要先跑到海邊去找幾隻好螃蟹,再把自己家裡的半開放式廚房 (和客餐廳)弄得味道滿滿,最後還得想辦法搞出一桌搭配的菜。

唉,懶人哪。
於是好幾年都是嘴上說說,秋蟹秋蟹,卻還是在不知名的遠方,不在我的嘴裡。

2012 終於迎來大閘蟹
今年,又再喊著秋蟹秋蟹。
本來海鮮餐廳的資訊都找好了,打算揪一些人開一桌。但是託指導教授的「指點」,搞了個宅配大閘蟹,還沒有最低量限制。所以雖然要運費,還是買了幾隻三兩多的試試。料理法嘛,就先傳統的清蒸好了,反正從小在家裡就是這麼做,開水一燒,蒸盤一擺,螃蟹一放,就成了。

人家說,蟹性寒,最好搭薑茶。這簡單,指導教授大姨媽來的時候,薑茶我都不知道煮過幾次了,要口味重的還是要清淡的任君挑選。乾薑切片 (要口味重一點就拍個薑) 丟進沸水煮個五到十分鐘,再慢慢加進黃糖或是黑糖,試個味道關爐火, check!

蟹醋就比較麻煩一點,人家說要用鎮江醋,但是貌似不好找,最後還是找了瓶全聯的五印醋回來。小火煮醋,加些黃糖,等空氣中的酸味淡些,關掉爐火,切些薑末, check!

最後就是主角了。

小幸福研究大閘蟹

躺在宅配保麗龍盒裡的大閘蟹,小得可憐,應該是我吃過最小的螃蟹吧。小幸福在旁嚷著「螃蟹螃蟹」,索性拿一隻給她研究研究。一歲十個月的小孩子膽子大,根本不知道螃蟹螫的威力 (是說,被五花大綁的蟹也不能怎樣吧),抓在手上東摸摸、西摸摸、上瞧瞧,下看看,還跟螃蟹打招呼你好我叫小幸福;反倒是指導教授哇哇叫,把小幸福拉去洗了好幾次手。
上架準備蒸囉

用自來水加牙刷刷淨了,腹部朝上放到蒸盤上,上下都放個幾片薑片 (是說,資料上都說要搭紫蘇的,只是這季節哪來的紫蘇?) 大火一蒸,二十分鐘就可以上桌了。

一點都不吸引人的蟹膏

怕冷掉,記得先從蟹腳開始吃起,最後才是膏黃。蟹腳無肉,我沒耐心細細品嘗,一折一口一挑匆匆了事;蟹膏的確可口,入口即化,但……太少啦。離廣告上說的「蟹黃蟹膏飽滿欲滴,一剝開蟹殼,豐盈滋潤的蟹黃蟹膏立刻露出,濃郁的蟹香滿盈室內」的境界還差得遠哪! 我知道,要是三兩多的蟹就像廣告詞那樣,那老饕們還去追求六七兩的肥蟹作啥?

話雖如此,我還是一個人喀掉了三隻,和一大杯薑茶,小小地滿足了 2012 的秋蟹癮頭。

下次,改去買一斤重的沙公沙母吧,我還是比較適合那種大口吃蟹的生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