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靠北部落客和假分享真廣告的看法

最近江湖上出現《靠北部落客》這個臉書專頁,提供網友一個匿名抱怨(靠北)部落客的管道。抱怨的內容大多是針對業配文/廣告文/廣告連結,收了錢假分享真廣告的不滿,尤其是價碼有的說三五萬,有的說部落客 Grace 一個連結8萬元,還有 486 跳出來說有廠商開價碼30萬。當然,也有另外一面的說法,像是經營粉絲團/ 部落格很辛苦人家也是要吃飯的不然你來試試看

我覺得這件事可以從幾個面向來看:部落客 blogger 獲利、商家/行銷公司利用部落格業配文/連結行銷、以及匿名抱怨這件事。

原來#pchome #shopping 也玩紙本DM 啊?

與商家/公關公司/廣告平台合作,藉著寫文章/分享/開箱文/試用文/推薦文來賺取收入已經不是新鮮事。從2007 年時就已經有相關的議題討論和反省:

當時我自己除了儘量避開踩進用部落格賺錢之外,也認同「一定要作好利益揭露」這個 code of conduct。也就是說,如果有牽涉到利益的收取,部落客本身一定要在文章裡說明清楚。至少讀者在看的時候,可以了解到這篇文章背後可能的動機脈絡,而不致於有被騙的感覺。有的部落客可以要靠這個吃飯或貼補支出,利益揭露的同時除了提醒讀者之外,也可以提醒作者自己不要太拿人手軟。這樣子的作法也見諸於傳統媒體,所以我們會在雜誌上看到小小的字樣「廣編特輯」。廣告不管用什麼方式包裝,甚至包裝成名人證言都okay,只要你給讀者一行小字,告訴他這仍是廣告的一種行式,讀者內心的警鈴就會響起,會小心地不會全盤皆收。

比較早期我所看的部落客,像是草本新鮮迴紋針老師,都是用這種方式達成某種平衡的狀態。

而隨著行銷公司愈來愈用力,每隔個一陣子,就會再有相關的討論出現。由於揭露要求完全不能滿足行銷公關公司。就跟傳統媒體一樣,很多公司/商家還是認為能夠不揭露就不揭露,不被察覺是廣告的廣告才能打進心裡的最深處,畢竟被騙還幫忙數鈔票才是最高境界。所以有的行銷公司會要求不得揭露,反正殺頭的生意有人做。部落客/臉書名人這麼多,總是找得到人願意配合置入的。我不是從事相關行業的,所以雖然偶爾會有些流言流語說某某某又踩了線,但是我自己卻不是很關心這一堆。天下人那麼多,大家想法不一樣,怎麼能要求每個人都跟你一樣不淌這灘渾水 ? 我自己因為幸運,不用靠部落格來賺錢或是貼補家用 (所以連廣告都不放,免得自己看了都礙眼),但也不需要擋人財路。

至於行銷公司用這種我不認同的方式來曝光/賣東西,除了我自己可以拒絕合作 (基本上所有的商業合作我都是拒絕的,別讓自己不開心)之外,我覺得隨著醜聞一次次的爆開,行銷手法只會更低調,或是改找其他更願意配合的管道。這個部落客的「信用」用完了,改換下一個。反正這個時代,「網路名人」、「宅男女神」、和「知名部落客」這麼多 (說這句話真的覺得自己又老了),用也用不完。

回到源頭,還是得靠部落客自己和讀者的把關。至於價碼,三十萬乍聽之下很高,可是如果拿藝人的價碼來看好像也還好。只是讀者可能會不平:你不是分享嗎? 怎麼拍張照片寫個文字就收那麼多錢? 是不是拿我們的信任賺錢? 是不是一定騙很大,不然怎麼需要這麼高的價碼?  別人賺錢其實不用眼紅,賺錢沒錯,只要不要騙人,作好利益揭露,讓讀者自己把關,自然沒有受騙的疑慮。價碼這件事,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收三十萬作個利益揭露,一點都不會手軟。我記得以前還有人嫌部落格的廣編/露出太廉價呢!  關鍵不是價碼,關鍵是揭露,如果他不是收三十萬說真心話,而是收三十塊假分享真廣告,你會比較舒服嗎?  如果讀者還是會眼紅,覺得「價碼」不該這麼高,這時候就只好回到「不然你也來試試看」吧。

這次的事件,比較讓人擔心的還是「匿名」這個元素。網路上的匿名性本來就比真實世界強了一點。一個新註冊的ID就是一個新的免洗帳號,完全的匿名則是連ID都不用。匿名性有其好處,對於網路言論的自由和推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助益。之前的「我作了一個夢」手法,則是再放寬ID發言時對於言論需要負責任的程度 (尤其是在法律上)。而這次的靠北部落客粉絲團,則是再更進一步鬆綁限制,做到不具ID名 (雖然後台系統還是會有紀錄)的「爆料」和批評,這種吹哨者的手法用過頭很容易變成不負責任的攻擊,尤其是聽說據說傳說的事情。長久下去,對於網路言論的可信任性反倒造成了威脅。當網路雜訊太多的時候,即使有真神人講真話爆真料理性論述,又如何能被聽得到呢?

那如果是另外一個極端,不匿名靠北像是陳沂這樣呢? 當她舉著「揭發不公不義、合理懷疑」的大旗用力揮舞,到最後是會一時的爆紅博版面,還是變成跟宅神一樣轉型成名嘴,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這時候,潛水(不發言) 鄉民 (看熱鬧) 模式是很好用的 XD

在〈對靠北部落客和假分享真廣告的看法〉中有 2 則留言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