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對事物的觀點,往往來自自身過去的經驗,或是社會給予的規範和準則。這些都是比較的基準。藉著比較,人類才能衡量並了解許多事物。大或是小,高或是矮,好或是壞,過去還是現在,應該還是不應該。比較,對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技術,深藏在我們的意識深處,往往在不自覺的情況底下,被運用得自然而又難以察覺。
對有兩個小孩的我們而言,這種事一不小心,就會偷溜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裡。舉個例子來說好了,我記得小幸福大概一歲的時候,就已經會開始從一數到十。而我的室友有時會感嘆,不知是不是男孩比較晚熟,小平安到了現在快兩歲了,還是不會。不過這也不代表小平安沒有成長,語言上這一陣子很明顯感受到大爆發,從一個字「車」進展到連字「車車」,再進展到兩個字的詞如「汽車」「卡車」,只是三個字的詞現在還不行,所以會有「摩車」、「垃車」等詞。
除了名字之外,他也開始使用形容詞了,像是「好多」「黑黑」「怕怕」「沒了」等等。配合著清脆的童音從他口裡說出來,往往博得媽媽的驚喜。
而打招呼的方法也從「嗨」進展到「早安」,描述事情的方式也愈來愈有簡單的文法結構了(我的童言童語翻譯機功能還沒退化),像是「爸爸…剛剛…媽媽…罵你」不是來打小報告說他媽媽剛剛說了爸爸的壞話,而是來跟我投訴說媽媽剛剛罵他。(這年紀的小孩「你」跟「我」還分不太清楚差別)。就我自己而言,我覺得進展得很好啊。
雖然說大部份的成長和時間點小幸福都表現的比較好(你看我也用上了比較這個字),不過就受到的關注和包容度而言,一個五歲的小孩是遠遠比不上不到兩歲的小孩的。所以弟弟搶玩具,媽媽會叫姐姐讓;兩個小孩吵著要喝牛奶,媽媽會優先泡弟弟的;犯了同樣一個錯,得到的懲罰也不一樣。小幸福也學會了比較,「媽媽不公平,為什麼弟弟就可以?」
傻孩子,你五歲人家只有兩歲啊。
很多孩子,碰到這種事情,會用退化來處理。所以五歲的孩子會突然變成兩歲,這個不會那個也不會,都要爸爸媽媽的注意力和關愛來處理才行。小幸福只有在之前小平安還很小的時候才有少許的退化情形。印象中小平安過了一歲半之後,就再沒有經歷過小幸福退化的情形了。
我想,我們應該是度過這一關了。
呼。
說到公平,兩個差快四歲的孩子其實也蠻讓人困擾「公平」這件事的。有些事情,明明就是姐姐才可以做的,結果弟弟看到姐姐有,他也想要。大人跟小孩的差異,還可以說「這爸爸的,你不能喝。」可是姐姐喝的,弟弟要說不能喝,就有點難了。
結果弟弟就這樣喝了珍奶,吃了漢堡。享受了應該要再長大一點才能享受到的福利。還好姐姐沒有拿來比較說:「為什麼我四歲才能喝珍奶,弟弟兩歲就可以喝?!」
不過拋開比較這一項,隨著小平安的成長,兩個孩子的互動倒是進展得飛快 — 好的跟不好的都是。好的部份很簡單啊,小老闆/牧羊犬的概念,兩個孩子的指令,只要下給小幸福,她就會去搞定她跟弟弟這一塊。
「弟弟不能過去那邊!危險!」
「弟弟停下來,姐姐牽!」
「弟弟過來我們在這條線後面等!」
「弟弟我們一起收玩具,這台給你那台給我!」
而不好的部份,則是黑幫小頭目/不小心交到壞朋友姐姐的概念:
「弟弟我們來爬高。」哇呼!兩個人爬高,姐姐沒事弟弟摔了下來。
「弟弟我們來比賽跑跑」 衝呀!兩個人衝剌,姐姐沒事弟弟跑到一半跌倒了。
「弟弟我的玩具還我!啊啊啊啊啊~~~~」搶!兩個人搶過來搶過去,最後兩個人都被罵,弟弟還因此學會了「搶」和「尖叫」。
當事人小幸福偶爾也會有不滿的時候:
「弟弟~~~ 你幹嘛一直跟著我啦~~~」
「弟弟~~~ 你怎麼我做什麼你就跟著做什麼啦??~~」
「弟弟~~~ 不要一直再學我啦~~~」
人家說,身教重於言教。真的,沒錯。
這些「壞習慣」,加上快兩歲的小平安漸漸進入「連狗都嫌」的年紀,讓我們要想辦法讓小平安「聽話」的路,變得更加坎坷。小幸福小的時候,因為只有一個孩子,兩個大人使個眼色,還可以用話術連哄帶騙讓她就範,小平安加小幸福,就沒有這麼容易了。我們怎麼用「正道」教小平安,小幸福也在旁邊看。所以如何在小幸福的眼皮下帶著小平安度過「trouble two」,是接下來最重要的挑戰之一。我還記得某一天當小幸福開始「講理」時,我的感動。接下來,就是等待並迎接小平安那一天的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