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ch Taiwan 2016 心得

今年又去大拜拜了。今年角色比較特別,單純看展,但卻又不是只有單純看展。這幾年展會前後,最常出現的話題有:

  1. 展前幾家公司發布的新聞稿跟媒體對應的報導,通常都是抄抄抄。這個除了內部拿來了解一下各家預計的展品外,大部份的民眾並不會看。
  2. 展時開幕幾家大廠/主辦單位和貴賓的「發言」,以及後續不管是斷章取義還是刻意操作所帶來的話題,像是今年小英的談話,光看標題「蔡英文:顯示器產業是一個值得持續投資的產業」就十分引戰啊。
  3. 展後技術圈子裡各自檢討「現況」,到底領先多少,哪個據點被偷襲了,哪些技術今年都沒人提了….等等。文人相輕最常出現在這個時候。
  4. 看展湊熱鬧的人常見的話題:今年哪家 Show girl 最正;哎唷技術沒什麼亮點,顯示器產業要沒落了;今年中午去吃了哪家,真的好吃!

不管怎樣,還是快速把筆記和心得分享一下:

一如預期的,伴隨著 smartphone的CAGR衰退到個位數,智慧型手機面板的「規格」也已經接近攻頂。大概就是95分以後的進步幅度。智慧型手機面板的「創意」看來也已經到達了盡頭,今年已經不見有什麼新奇的應用。有一些延續的能量投入了OLED,有一些則是延伸到 VR 或 wearable。

取代往年 「行動」,今年的關鍵字變成了「電競」、「車用」和「OLED」。雖然大廠們還是把展示區分成大 (電視/公用)、中(monitor/NB/平板)、小(手機、穿戴),但是這兩年可以感受到開始已經針對主題和情境去用心。這樣一來公司策略和著力點差異化也慢慢出來。只是跟小公司的單點突破不一樣,大廠的戰線很全面也很長,每一點都想顧也必須顧,所以要很仔細看才看得出著力點的改變。而就個人觀點而言,這三者加起來還是沒辦法把「行動」這塊的oversupply(RD研發能量和BU) 給消化掉,預期明年應該還會繼續有板塊的變動。

IMG_1100e

電競:

先留意一下邏輯陷阱:電競雖說「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在玩遊戲」,但這五分之一的人有多少玩的是手遊有多少玩的是console?就算是用PC玩的,又有多少的遊戲類型是需要電競顯示器?

而且電競顯示器目前的規格還不算是主流規格的疊加,尤其是在視角方面。主流monitor主要用 IPS跟VA來處理視角問題,但是電競為了反應時間還在用TN。這部份如果市場繼續捧場的話,接下來的一兩年RD仍然有題材可以發揮。拿來作為技術展示和毛利率的標桿仍然是可行的。

車用:

車用看來正經歷從藍海開始往紅海邁進的過程。被smartphone的衰退而嚇到的RD能量和BU不斷投入這塊市場。說實在的反而讓這塊領域變得不是很健康。一方面是價格,這樣下去只會加速價格的下滑;另一方面會造成規格的over-supply。如果有坐飛機的話應該對椅背上的娛樂顯示器那超低的解析度和超爛的觸控螢幕有印象;汽車也是。但是在市場炒熱這一塊之後,車廠已經會開始用消費性 (智慧型手機)的規格(如解析度)來要求車用螢幕了。問題是,車用的運作環境嚴苛、開發時間長,如果同樣的表面規格我做得到車用,我幹嘛不下放到智慧型手機上? 這次群創和CPT在論壇裡都有好好抱怨一下 XD

OLED:

這次群創的OLED和flexible OLED「偷襲」得很成功。雖然展場人員告訴我這目前是技術的展示為主,若要量產會以其他的應用為主 (應該就是穿戴或VR吧)。其他像是AUO的OLED繼續穩定(且保守)地進步中,工研院也是。不過要看技術最頂尖的對決還是得到SID去。

IMG_1173e

碎碎唸:

檯面上來說,目前顯示器相關的展會真的就四散在日本 (橫濱展)、台灣 (Touch Taiwan)、韓國、和中國了。大家其實也沒什麼好「當面」較量的了,技術上隔空也行,到SID去比也行。商業操作就更直接了,直接到客戶那邊去決生死就好。以現在台灣社會對面板業的「慘狀」印象,要「活下去」或者是「永續經營」好像比「世界第一/唯一」還重要了。即便是世界第一/唯一,目的也是要讓公司活下去/永續經營,那種我要把別人通通幹掉的霸氣已經不能當飯吃了。如何能擺脫「老大吃肉、老二肉屑、其他人喝湯」的賽局困境,目前看來反倒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只是一來這不會是一兩年可以成就的事,二來過去那「兩兆三星」的Star 心態也得放下才行。別人都是國家隊,問題是,我們也要國家隊才能有「立足」之地嗎?不要說隱形冠軍啦,如果把心態從以前以顯示器產業帶領相關的產業,變成以顯示器產業支持相關的產業發展,並且 anchor住部份的產值和就業人口,保持技術及研發的能量,這好像就是功德一件了。畢竟,台灣不需也不應該在每一個行業都出頭。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