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跑完步,喝完水,沖完澡,吹完頭髮,把衣服丟進洗衣機,最小水量,加入洗衣精。啟動後,想一想,還是把水量往上調一格吧。回到書房,坐下,打開電腦,想一想,決定,寫下今天一點小小的「曝」。

趁著歲未年終,在尾牙的混亂空檔中,跟幾個很久不見的朋友吃了飯。有的談未來,有的談產業,有的,只是再次回顧相遇的開始…以及怎麼走到今日的。刻意把手上的loading降下來,開始梳理、備份、回顧、歸檔、數位化。

一直以來,在會社裡,我都有作筆記的習慣。當年,進公司的時候,我挑了一本萬用手冊,前半段,是依據GTD的原則自己設計的 daily planner、自己印、自己裁、自己打孔;後半段,則是不以日期為index,而是以專案分類的supplemental material。這一堆筆記伴著我走過好多個專案、好幾代的團隊。從每天一頁慢慢退化到每週一頁,記載過晨會的報告和注意事項、也記載過專利創意和發想的點子、記載過重要會議的結論和follow up,也記載過要分享給弟兄們的討論要點。每當筆記本快滿的時候,就拆下舊的內頁,換上新的內頁。每一次參加業務說明會,或是全公司的 align meeting,我總是沒忘記往前翻個幾頁,看看上一季的那些「預言」是否正確,看看前一年信誓旦旦的方向和策略是否還存在空氣中,看看幾年前我在筆記邊邊自己用綠色標註的心得感想(像是「又在唬爛了」或是「笑話太冷,掩不住景氣的寒冬」)現在看起來到底是是當年的我好傻好天真,還是某些事情的跡象早在當時就已種下。

一本萬用手冊就像人生一樣,有些當下寫的,一年後已經不重要,可以輕易取下歸檔,有的七八年前的支字片語,卻一直捨不得取下。曾經聽過某個大老闆的演說,當時還沒中風的他意氣風發,記下的一些句子每一兩年我再看一次,都有不同的體悟。不知道是文字在那兒,解釋和依附在我個人,還是說真的當年他的用意就是那麼深,只是當時我是個小菜鳥不懂,直至今日才有些略懂略懂。

筆記這東西,遵循著80/20法則,真正會讓你回頭去翻閱的,只有20%不到。而工作上80%的成果,又取決於那20%的筆記。

那剩下的80%呢,就等到歲末年終的時候,從手冊上取下,分類用橡皮筋或長尾夾固定在一起,然後疊好,找個箱子放進去,直至來年的歲末年終,再次重見天日。

 

沒在怕的啦。

該去把洗好的運動服晾起來了。

延伸閱讀: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