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禮堂裡的時候,我想起了兩年前入學典禮時,坐在這個禮堂時的心情。還記得當時入學典禮是小學跟幼兒園一起辦的,幾百人的小一新生加上幼兒園,把整個禮堂擠得鬧哄哄的。因為人多的關係,大部份的家長都被安排到最後面的看台區,所以坐下望過去,要從密密麻麻的人頭中找到自己的小孩,是很困難的。我還記得那一天我並沒有什麼準備,因為小孩典禮後就被帶回了教室,所以我也是坐著看了一陣子就回家了。
然後就是收到畢業典禮請帖的日子。封底的囍字除了呼應了典禮後段演出的內容,也暗示了孩子要從園所「畢業」了。許多大人把結婚當成了畢業 (包括我),而孩子則把畢業典禮當成的婚禮。真是微妙。
總之,這次我又來到了這禮堂裡。不一樣的是這次小學和幼兒園開辦,所以家長有機會坐到很靠近舞台的地方 — 就在孩子的後面。當然這次我也是有備而來,事先就把器材道具準備好了。幼兒園人數不多,資源少,常常需要家長當當義工媽媽啦、說故事媽媽啦、或是科任老師啦。這典禮也是,早早就開放家長報名工作人員,有的負責協助場地佈置,有的協助小孩更衣梳化。雖然我不是個婚攝的料,也沒打算作婚攝,不過既然這場子包裝成婚禮一樣,那我就來充當一下婚攝好了。所以除了家長身份之外,今天我還是攝影組。
等到報名回條交了出去,典禮流程出爐後,我才發現這攝影組有點麻煩。如果我只是一般觀禮的家長,那麼就跟其他的家長一樣,在典禮、在表演的時候,自己的相機一定會對著自己的孩子。可是攝影組呢?如果要服務老師/園方,那麼需要的是典禮的全景和活動流程的呈現,這樣未來他們作檔案或是教學評鑑時,才有可以參考的依據;如果是要服務參加的家長,那我需要利用器材的優勢以及走位的優勢 (攝影組可以上台取景),幫家長們拍下他們坐在台下拍不到的照片。如果是前者,需要的是廣角鏡或標準鏡、較深的景深,以及較全景的取景位置;如果是後者,需要的是大光圈或長鏡頭,較淺的景深,較近的取景距離,必要時配合閃光燈(禮堂的光線通常是GG的)。 最後則是最難的:如果是所有孩子一起表演的景,我必須克服為把鏡頭對準小幸福的衝動,試著「公平」地替每個孩子留下「等量」的記錄。這個心魔我一直叮嚀自己,嚴酷到即使是家長和孩子合照的時間,我也沒有機會跟我最心愛的小幸福合照。嗚~~~
回到選擇前者還是後者的問題,我後來發現園方有安排錄影手,所以典禮的全景和流程,我就交給錄影手了。出門當天,帶了 24-70mm F2.8 以及 70-200mm F4 跟一支閃燈,兩顆相機備用電池,兩組閃燈備用電池,我就出門了。
雖然被安排了坐在台下蠻前段的位子,可是乖乖坐在椅子上的時間並不多。所以反而沒有入學時坐在看台上時的那麼多心思。大部份的時候都在思考下一張要怎麼取景(景深足夠嗎?快門時間能凝結嗎?),走位要走到哪裡,器材現在的狀況 (該換鏡頭嗎? 閃光燈回電了嗎?) 然而在小幸福接過畢業證書時,雖然按著快門的手指頭還是沒有停下,然而心裡還是酸酸的,眼角也酸酸的 — 哎,孩子畢業了。
事後回來檢查照片時,發現拍小幸福的那幾張大概心情當下沒有空明,不是手震,就是對焦跑掉了。該死!
這次當攝影組,事後檢討,有三個可以供作 review 的地方:
第一個是器材準備:典禮拍到後半段,我開始發現問題了。32G的記憶卡可以拍上800多張,這在一般的活動裡沒有什麼問題,甚至在三~四天的假期出遊也夠用。可是這兩個小時的畢業典禮,因為身為攝影組,每一段流程如果每一個孩子都有三張照片,60個孩子就要花掉180張檔案,也就是典禮進行到第四段流程,我的相機就剩下不到一百張照片空間了。千金難買早知道,備用的兩張記憶卡舒舒服服地躺在家裡的防潮箱裡。猶豫一下,只好先關掉RAW檔,改用 JPG only,馬上又擠出五百多張空間出來,撐到最後一刻。
所以啊,所有的器材還是把備用的都準備好,即使是像記憶卡這種幾乎不占空間的也一樣。
第二個心得,是快門永遠不嫌快。除了用閃燈凝結的那些照片外,其他用長鏡頭抓的照片,即使最低快門是1/100秒,回來在電腦看仍然有2~4成左右的失敗率,因為鏡頭有 IS 防手震的關係,所以大部份失敗的原因並不是手震 (小幸福的那幾張除外)。主要會糊掉,一方面是攝影主體本身的移動 (例如彎腰鞠躬),另一方面是對焦鎖定後重新構圖時,因為防手震機構的作動導致跑焦。要應對這種狀況,除了大光圈(開放光圈撩下去啦!)、短快門之外,如果可以不用重新構圖 (例如有很多可用的對焦點)也應該可以改善這種狀況。另外一個折衷的辦法,是當下克制重新構圖的衝動,先全部把對焦主體置於正中間,用中央十字對焦點來構圖。等到後製時才重新裁切,犧牲一些畫素。
第三個心得,是典禮舞台燈光的混亂。頭上有聚光燈,背後有大型投影幕,搭上白底的影片或投影片。正常的相機一測光,臉一定是黑的。要嘛使用中心測光,然後不要重新構圖(測光會跑掉),要嘛就是回來後後製再拉,把EV多加個幾級。再不然還可以用閃燈試著壓過去 (我這次就是這麼做),但是閃燈直拉一定很嚇人,如果打到天花板再反射 — 你知道的,禮堂天花板有多高。倒是有一個小技巧,可以跟園方討論,頒獎時把背景投影片改成以黑底為主,而不是常見的白底。
最後的心得,開寫之前,本來以為會花比較多篇幅著墨在孩子畢業,身為家長心態的轉折。可是手指頭打呀打呀,自然而然長出來的,卻變成了一篇分類比較接近攝影心得的文章。管他的,這年頭,有寫總比沒寫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