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仗著小平安兩歲了,安排了宜蘭童玩節的玩水計畫。行程還是以孩子為主,大人取向的行程幾乎沒有。不過我也習慣了,就當作司機和陪玩,好好地讓孩子留下有記憶的美好。
第一天的旅程到傍晚的時候,我就發現我相機裡的照片,天空的比例占了有點多,看起來是不自覺地確立了這次的主題。於是接下來的幾天,相機裡除了孩子的照片之外,就被天空給塞滿了。而回來之後在後製時,也刻意用了口味比較重,類似HDR的手法,反映了自己近來的心境,並作為不滿宣洩的出口。也許這麼重的口味,幾年之後自己看了都會覺得汗顏,但攝影若稱之為一種創作,這就是創作時當下的情緒。而後製,只是讓其更為突顯出來而已。
這張是進宜蘭市時所拍的。看到那陸橋上的「東門觀光夜市」,我就湧上了一口陳年的胃酸回憶。左前方躲在陸橋後的伯斯飯店是我對宜蘭住宿的第一印象。過去學生為了預算又為了便利,考量的就是伯斯飯店。從上次的八年,這次再加個四年,算一算,已經十二年了。十二年對一個飯店而言,好像很短,又好像很長。有的飯店四年後再訪,那種「舊了」的感覺就很明顯。我不知道現在的伯斯飯店如何,畢竟這次是要落腳冬山河,但看著伯斯,想想這些年來身邊的變化,還是只能深深嘆一口氣。
停車在演藝廳的地下停車場,本來要去吃宜蘭的傳統小吃的,卻因為「沒開」改成「家樂福」。在路口等紅燈的時候,馬路對面的舊洋樓店面是「蘭陽牙科診所」,診間的裝潢和佈置都是數十年前的風格,感覺走進去不是叫醫生,而是要叫「先生(台語)」,回家查了一下,原來真的很有歷史,是蘭陽第一家牙科診所…這一張照片愈看愈覺得那條橫過相片的電線非常礙眼,如果那天用後製把它修掉,應該也是意料中的事。
在「家樂福」 (原來全名是新月廣場,也就是蘭城晶英酒店的大樓) 吃完午餐,從另一側走出來,意外地來到一個可以等公車的地方,有棟古早的建築,裡頭是間餐廳,門口立了塊牌子,寫「舊宜蘭監獄門廳」,聽起來是以前監獄的大門/lobby。16-35mm F4.0 在仰角的變形真的很嚴重,不過哪支超廣角不是這樣呢?對我而言,暴力般地把觀眾的焦點拉到我想投射的地方,正是我想要的。
換個方向,都說這門廳是 lobby 的概念了,那門廳後頭接著應該就是監獄的本體吧。所以推論的沒錯的話,新月廣場的前身,應該就是宜蘭監獄吧。過去囚禁犯人的高牆已經不復存在,但是改由高聳的水泥建築、購物商場、著名烤鴨和豪華飯店來圈養現代人的慾望。過去的犯人,也許肉體是被禁制,但心靈可能是自由的,現在呢?
順著演藝廳旁的走道,我們來到演藝廳後方的草地和水池。除了一組兒童遊樂溜滑梯組之外,還有個小池,一個舞者旋轉著,雙手平張,澎裙飛舞,仰望著天,那是自由吧。為文時查詢才知,原來這是雲門舞集前藝術總監羅曼菲的紀念銅雕:旋的冥想。
越過馬路,走進校園,這是中山國小,聽說裡頭有一些兒童遊具。一艘以船為主題的溜滑梯組,好幾組小朋友爬上爬下,玩得不亦樂乎。一邊的家長冒著汗,有的坐在長椅上滑著手機打發時間,有的呼喚著孩子過來喝水擦汗,更有的不放心跟在孩子身後亦步亦趨地。這裡的校園設計是友善的,不過可能親子組太多,唯一的一組飲水機來不及製水,來活動的話水要多準備些。再過去一點還有長長的石頭溜滑梯,不過大熱天的不想當石板烤肉的人,還是不要輕易嘗試好。
繼續穿過校園,再越過馬路,就到了宜蘭火車站前的丟丟噹森林。這個建築物我之前好幾次「經過」,有的時候是開車經過,有的時候是走路從對面經過,但一直沒有機會直接踩進這個從遠處讓我著迷的領域。真的走在底下,才發現頂頭是上不去的。一群團客在合照,看起來像是導遊的人拿著手機指揮著大家,不知道是什麼笑點讓大家笑彎了腰,沒有辦法好好拍照。除了傳統的仰頭火車照之外,我在後頭走啊走,仰頭找尋稍稍順光的角度,然後讓不規則的屋頂和天空彼此占據了觀景窗的一半,再利用帶一點角度讓畫面不那麼無聊。
好了未完待續。
其他更完整的宜蘭天空系列,請移駕到我的 Flickr去看。
在〈宜蘭童玩節:天空 (一)〉中有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