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市長/市府團隊,你要如何跟市民介紹你的城市,告訴他們你為這座城市做了什麼?
細一點來說,你要如何讓許多日復一日埋首於工作,生活圈往往只有家裡、公司、便當店的市民,知道這個城市其他的角落有了什麼改變,多了什麼資源你也許用得上?
暗黑一點來說,選舉到了,你要如何宣傳你的政績,讓市民知道這幾年你不是白幹的?
高大上一點來說,你要怎麼讓關心和不關心市政的民眾,知道你打算怎麼帶領這個城市,邁向哪一個願景?這個願景和這個城市未來的路線,是不是符合市民的期待,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對於城市的想像。
有的改變,在你從住家到公司的路上,就會「有感」。也許是交通狀況的疏解,也許是路平計畫的成果,也許是新的路線、新的橋、新的路口號誌。
又或許,這種改變在讓你想買個晚餐回家時「有感」。也許是高檔的餐廳愈來愈多,而50元的便當店愈來愈少;又也許是飲料店愈來愈多,流行的餐飲種類一波接過一波。
又或許,這種「有感」會出現在你假日想帶孩子出門時,該去哪個公園呢?最近有沒有流行讓孩子放風的好地方好活動?要去的話有地方停車嗎?會不會其實只是人擠人加上一堆puncar再加上熱個半死的天氣而已?
又或許,哪天你想騎個單車、或是跑個步時,你有什麼路線可選?這個城市對於市民跑者和單車出遊者是友善的嗎?有多友善?所謂的單車車道,是連貫的還是破碎的?
一切的一切,又會回到那一句簡略到不行的問句:「這個政府,有沒有在做事?」
有感 or 無感?
對無感的人,政府說「有感」,只會變成一則笑話。
每個城市可以改變,需要改變的地方太多,建的學校、推的政策、挖的下水道,身為市長/市府團隊,你怎麼知道市民知道還是不知道?市民是有感還是無感?
如果市民要買你的帳,未來投你一票,在議題延燒時站在你這一邊,不管是在PTT,臉書,推特,還是公司的座位走道上。那麼市民不但是你的「主人」,還是你所推政策的「顧客」。要吸引顧客,傳統的作法,叫「廣告」,買又短又貴的電視政策廣告,或報紙雜誌廣告,或廣編特輯,或置入行銷。手段粗糙,受眾單一,成效不易追蹤;高級一點,叫「行銷」,成立了「城市行銷處」,作為城市的化妝師,統籌相關事宜,利用主題活動,以及鄰里的連結,把這個城市的正面印象,傳達給想要的受眾。以新竹市而言,「親子」是這幾年來很明顯的受眾。許多相關的主題活動和建設,都是針對親子所設計與著眼。活動辦得好,有吃有玩有拿的「顧客」開心,自然而然形成了口耳相傳的廣告效應。
行銷要不要錢?當然要。以前的錢付給了電視公司、付給了報章雜誌、付給了廣告製作公司。現在的錢付給了活動企畫、付給了外包執行、付給了來參加活動的「顧客」們。付錢有沒有需要,能不能說不要付錢,把錢都拿來當作小學生的營養午餐,或是拿來鋪家門口那段柏油路?不是每個人都像柯P自帶網紅點數,不用錢(或是花小錢)就自動有行銷技能,還有免費的曝光。行銷要錢,怎麼才算多,怎樣才算少,每個人的觀點都不一樣。在政敵的眼中,一毛錢都嫌多;在「被照顧到」的顧客眼中,當然不會多。
那其他市民呢?
你怎麼知道,自己是潛在的目標顧客,還是根本不是目標顧客呢?
在去新竹300博覽會之前,我一直覺得這只是一個文創市集,樓下吃吃喝喝,樓上擺一些靜態海報,讓民眾吹吹冷氣。加上是選舉年,不免讓人有了想像。
實際去到那邊,發現超乎我的想像。
有的展場延續著「親子友善」的主軸,孩子不無聊,大人就不無聊。不管是積木,組好後掃瞄然後投影上牆面,還是擺台 zenbot,讓孩子們聽故事,大人們看展場。都是輕鬆且大人小孩都可以吸收到東西的。
有的展場比較「硬」一點,介紹新竹的歷史、族群,人少了些,但自然吸引了不同的「顧客」。
有的展場說明了市政的規劃,包括所謂「新竹大車站計畫」的平台,和動物園再生計畫等。讓我驚奇的是有的負責主管/同仁親自在現場解說。我在新竹大車站計畫的說明現場看到的是新竹交通處的處長,有趣的是現場也有民眾質疑設計動線和使用情境,他也必須在現場一一回答。這種政策傳達的方式比較少見,比文宣、比公聽會都新鮮多了。看著他用雷射筆一塊一塊地說明為什麼要這樣規劃,至少我對這個案子的親切感會更加提升。
讓我評價最高的,是另一個場景。新竹動物園改建已經一段時間,我聽著志工講解未來動物園的規劃,愈聽愈覺得不能只有我聽到,於是把在附近看影片介紹的小幸福抓過來,換她直接面對志工哥哥。果然動物園真正的顧客(小孩)和我們大人的觀點和在意的東西不太一致,能讓孩子看著模型,聽著解說,在腦袋裡開始成形未來的動物園長什麼樣子,甚至有了期待,我就覺得這一次的新竹300博覽會是成功的。
只是這樣要花5400萬來辦,會不會太貴,值得嗎?
以新竹市民的立場,我當然覺得如果可以花更少的錢來達成同樣的效果,我會舉雙手贊成。甚至我會想像如果是台北市政府,會用更少的錢,更有創意的方式,來達到同樣的成效。成效有沒有,我覺得是有的;cost 高不高,光聽數字,我覺得太高了。如果可以再低,應該會更好。
這是我對於新竹300博覽會的印象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