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回顧

本來以為2021只會有一篇blog文章的 (就是這一篇年度回顧),不過事實上,也沒有自己想像的少。又或者說,自己以為離上次想寫文章的衝動已經很遙遠了,但實際上又沒有那麼遙遠,只是自己覺得很遙遠罷了 (胡言亂語中)。

刻意留給自己一點時間,2021年的最後一天,休假,早起,窩在書房裡,回想這一年來發生的事。前兩天試著在紙上列出幾項印象中比較值得寫的面向,包括閱讀、運動、工作、人生等。但直至現在, 那清單仍是零零落落的,又加上這清單上的寥寥數項,比較像snapshot而不是review,瞬間又猶豫要如何下筆了。

過去,總是會把blog打開,看看過去一年寫了什麼文章,以時間順序回想建構出過去一年的生活/網路活動軌跡。現在少了這項線索,憑藉著不靈光的頭腦,要怎麼寫,也是頭痛。只好先在這篇文的前幾段陳述一下現在的狀況,順便逼走一些沒耐心看我碎碎念的讀者 (像我自己這一種)

最後,決定一邊放著也是殘缺的日記,一邊就著年底的印象,回顧一下今年發生的事情好了。

2021 的時間軸大事

包括我在內的台灣人,今年的大事,應該就是五月份的疫情爆發,導致三級警戒吧。比國外整整遲了一年多,但也讓台灣進入了另一個團結(或是分裂)的時期。就日常生活而言,最大的衝擊就是在家上班、在家上學這件事了。這是一段許多人必須適應,不得不適應的時期。許多家庭因為整天聚在一起,工作、生活、休閒的空間互相重疊,個人的空間和時間遭到擠壓,而衍生出許許多多的問題。但我反而要感謝這一段時間,他讓我的家庭必須坐下來面對家庭上長久碰到的問題,協商出成員們都能接受的生活模式。然後整天一起生活在一個空間內,試誤、修正、再試誤。簡短來說,我要感謝這段時期,讓我跟我的家庭成員們都更成熟/成長了,我們的感情也更好了。

2021 看的書

年底列清單的時候,正好是我又找了一堆書在啃的時分,所以想要統計一下過去這一年來所看的書。大部份看的書都是落在下半年,數量是21本上下 (應該有一些電子書沒有被我紀錄到),其中比較有印象的有:

  • 世紀之疫:這是報導者出的書。當初因為疫情的關係買回來看,沒想到讓我驚訝的是小幸福竟然蠻喜歡,最後還比我早看完這本書。也因為這件事,我後來有些書都會問她要不要看 (不過安利成功率還不夠,她還是有自己喜歡看的讀物類型,但偶爾會有成功的驚喜)
  • 真相製造:花了不少時間看,應該是在媒體識讀這個類別,2021最推薦的一本書。
  • 雙薪家庭進化論 :忘了這本書怎麼出現在書架上的。但是對當時的我,正處於跟家人補關係時期的我,這本書提供了一種嚮往,一種朝向理想關係的嚮往。後來有推薦給指導教授看,但是據我所知她應該沒有好好看/看完。
  • 思考的框架超級思維 :這兩本(還有正在看的另外一本),是自己在2021年,為了提升自己的思維框架所找的書。人到了一個年紀,真的很擔心自己看事情的角度過於單一,解決問題的方式也過於單一,變成年輕人眼中不知變通的老古板。所以找了幾本書來看,希望自己工具箱裡的東西豐富一點。這樣在自問是否太片面時,也比較有不一樣的角度。就如同書名一樣,這是對自己「框架」/「鷹架」的整修。而GTD,則比較像是手頭上的工具和處理事情的流程。 (題外話,我的GTD流程也該稍微翻修了)

2021的運動

慚愧的是,2021的跑步,遠遠不如自己當初的規劃。三級的管制不但影響出門,連運動也是。在外頭的跑步被迫取消、社區的健身房跑步機也關閉了、只好在家裡加減做一些有氧。 等到八月左右,才不情願地開始回到社區的跑步機上 (戴著口罩)。真正跑在外頭的馬路上,已經是10月底的事了。

今年跑了不到300K,跑步次數47次,也就是說平均一週才一次。扣掉疫情的那幾個月跟因為受傷/生病休息的時間,每週跑的次數頂多也是兩次多一些而已。所以基本上沒什麼課表可言。

賽事上,基本上是完全放棄實體賽事。長途的移動、群聚、事前的訓練,都是難題。自己的想法是,與其要時時刻刻留意疫情的發展,去決定某個賽事會不會辦,自己要不要調整訓練,還不如放棄全年度的實體賽事,回歸到「跑自己健康的」的初衷,讓自己可以穩定且安心地規劃自己的訓練 (當然,後來訓練的目標並沒有達成)。在10月跟11月報名了兩場線上馬 (跑步到月球 跟 田中馬),融入了GameFi到自己當時已經是半放棄的訓練裡,試著多多少少拉自己一把。

2022的目標,應該還是把跑步這個興趣找回來吧!

另外一個「運動」,應該是接觸到正念/冥想吧。到目前還是斷斷續續地,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不過在自己失眠時,仍然是蠻有用的。沒有深入且規律的練習,但至少已經在工具箱裡了,有需要的時候, 還是可以拿出來用的。

2021的工作

嗯,我近年來很少在公開場合(像這裡)討論我的工作 (事實上也不適合)。今天仍然不會討論到工作內容,但是可以稍微說一下感受。

2021我的工作/正職,很神奇地 (現在回想) 被兩股力量拉扯著、扭轉著。

第一股力量是「失去了重心和動力」,失去,本身也是一股力量,常常逼著自己、問著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做這些是為了什麼?這影響了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果以學生上課而言,就像是舉手這件事吧。當老師問:有沒有同學要回答這個問題 (或是有沒有同學有疑問時),我加入了沈默的那群,加入了不舉手的那群。加入了「我不知道要問什麼,而不是我沒有問題」的那一群。

第二股力量是「Panic!」,可能是因為任務太難、挫折太多、老闆的老闆的老闆因為政治的原因做了一些組織上的決策 (誰不是呢? 但是棋子總是會不開心的!),又或者是是類似中年危機的不安感和對自己的不信任。總之,對自己的技能樹失去了自信,身體、腦力、思維的退化,都是Panic!的原因之一。往壞處想,這代表我在職場上的競爭力已經退化 (不管是能力還是意願),這種自己給的結論,往往會造成自己把自己的身體和心靈鎖住,是一種要找心理師談談我也不反對的程度。直至今日,我察覺自己還是落在悲傷五階段裡。只是哪個階段,我自己也不太清楚,只能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 (或是反覆來回)。

當然,真的被拖入到工作的漩渦裡,忙起來時,或進入心流,專心在GTD的流程時,這兩股力量都會消失在我的視野裡,但當放鬆時,結束一個loop時,它們又會再出現,占據我的身體和心靈。也因此,我多學會了一個技能:「刻意漂流」。在工作上,刻意叫自己只顧好前面的兩三步,只顧好身邊的人,即使知道目標在遠方的某處,但因為環境的因素,就不要強求了,走一步,退兩步也沒關係,不是種種都能自己掌控的。有的決策,交還給老闆 (我準備了A跟B方案,建議走A),結果的責任也是 (老闆選了B,結果無論成功或失敗),組織的變化也是。體認到自己的影響力是有限的,不因為自己不能控制/不易控制的發展而沮喪。乍看之下,好像是種放棄,是種組織上的隨波逐流,但我自己稱之為「刻意漂流」,或者說是「浮沈、隨緣而不強求」的加強版。

 

 

2021的家庭和人生

前面提到因為疫情的關係,一家人在一個小空間裡,反而加固了一家人的感情。無法逃離,只好面對。相處,討論,爭吵,家庭會議,跌跌撞撞地往好的方向一點點邁進 (我覺得啦)。兩個大人雖然開始進入更年期的疑神疑鬼 (我這樣的情緒是因為更年期嗎?),還好,孩子愈來愈講道理 (或是愈來愈不願意受大人單方面的掌控),讓整個家庭的協作,能邁向成人世界般的溝通模式,我覺得是件好事。

一家四口,除了共乘一條船外,各自也有自己的人生計畫。相較於其他三個人的穩定(和既定),最不穩定的,應該就是我吧。開始思考未來的人生想要什麼樣子,是第二座山?第二曲線? Coast FIRE?還是FIRE? 的確,財務上規劃的超前進度和自我的滿足感要求,讓自己的選擇空間變大了。碰到工作上的困境,也有了worst case的scenario 跟 action plan。下半年起,我開始會開玩笑地說:「反正最差就是提早退休吧。」對我而言,就是安全邊際大或是小的差別。但更關鍵的問題,不是要不要退休/轉職,而是未來的人生要做什麼。退休並不是句點,一天少了10小時的工作,多了10小時的什麼呢?我不想要10小時的網路衝浪,不想要10小時的手機滑滑滑,不想要10小時的家務。但是我要的是什麼?我還不是那麼的清楚。所以接下來的日子,應該是一場 (或短或長),追尋答案的旅程。

2022的展望

以前都會說,新年訂個新希望和新計畫;但也很現實的,有八成的人在兩個月後就放棄/忘記這些目標 (「八成」這個數字隨便聽聽就好)。而我,現在比較傾向的是,不是等到跨年才作「新年新希望」,而是只要時機適合,就應該開始新的希望/新的展望。不一定要等明年;今天,其實就是一個不錯的時機點。

對我而言,2022的 bucket list 還沒擬好,但是有幾樣已經清晰地在上頭了:

  1. 恢復運動/跑步的習慣
  2. 思考10小時的人生內容
  3. 列出 bucket list

希望下次再寫長文的時候,不是2022的年度回顧。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