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跑步路線:高雄鐵路園道 (鳳山 – 鼓山)

拜 @hao520 之賜,發現高雄鐵路地下化後的一塊淨土:高雄鐵路園道 (或稱鐵路地下化園道)。不同於該文從三塊厝出發,往西往北到左營,因為我在高雄的老家鳳山較近,所以調整了一下起終點和規劃。將整條路線分為東西段和南北段,東西段由鳳山到鼓山(約10K);南北段由鼓山到左營。這次先從完成東西向的部份,南北向的部份,也是原文中所提及的大部份車站,則留作下次再探訪。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也順便作了一些功課,了解高雄市鐵路地下化的過程、緣由和都市計畫/更新。

我出發的地點是鳳山車站,精確一點來說,是鳳山車站再往東兩個街口的博愛路- 經武路口。停車可以 Google 「666炒飯」,這裡有路邊停車位。如果是一大早,應該還找得到位置。過馬路後,可以在大廣場暖身,小步起跑後,大概才100公尺,就是鳳山車站週邊的工地 (嘆)。 如果你和我一樣,預期跑在行人友善的路線上,請稍微收起你的期待,往右邊和平路方向跑,繞過鳳山車站;記得不要往左邊曹謹路的方向,那邊雖然乍看之下可以延著曹公圳可以跑,但跑了一段之後就發現被工地 block住了。只好再繞回和平路的方向。

施工這東西不是永久的,希望過個一年半載,下次回來的時候就全線打通了…吧。而且如果是一大早去跑,路上沒什麼車,交通對行人/跑者是相對友善的。

繼續回到鐵路廊道。從這裡到高雄車站,大概7K的距離,會阻擋你的,大概只有過馬路的紅綠燈吧。一路上碰到許多早起的人們,有在步道上漫步的,有在定點作伸展、甩手功之類的,也有找個點做起瑜珈的。跑者在裡頭占比算低的,而且就外表來看,應該跟我一樣是輕鬆跑的。我想嚴肅跑者或是要吃質量課表的人,碰到這麼多紅綠燈應該會覺得困擾吧。但如果是跑旅或是觀光就沒差了,本來就會停下來拍照,紅綠燈也不算擾人。

之前經過正義車站的時候,發現路旁的建築物有彩繪。當時還覺得蠻新奇的。這次沿著鐵路廊道跑,發現沿路都是,而且不同段都有自己的特色。原來這是由高雄市府所規劃,由各區公所執行的「微整形」計畫。在有鐵道的年代,從車窗看出去,是兩旁建築的「後巷 / 後門 / 後陽台」。有鐵窗、有雨遮、有冷氣、有曬衣、有洗衣機、有熱水器、有排水管線、甚至還有堆放的雜物… 火車開得快,建物後陽台的「風景」,並不需要太在意。如今綠園道開闢出來,遊客來了,建物在遊客眼中的景象,也藉由這些彩繪跟建築本體的融合,從後巷變門庭的意象翻轉,帶來不一樣的風貌。

楊表示,綠園道前身原是火車行經的後巷,過去黑煙、噪音及髒亂集於一體,沒來要來,但鐵路地下化後,火車降入地下,道路浮現見光,變成有陽光可以喘息的空間,不過原本建築的背面反而變成正面,簡陋難看,因此都發局利用都更的手法企圖翻轉,借助藝術彩繪,將綠園道塑造成藝術廊道,市民將來可從鼓山到鳳山,一路欣賞27戶畫作並拍照打卡。

今天天氣不錯,藍天白雲,去程早上天氣雖然不到「涼爽」,但跑起步來還是蠻適合的。所以拍的照片只要有藍天在裡頭,iPhone的運算攝影都自動調成HDR風景照的色彩,搭配廣角或是超廣角,蠻討喜的。

從鳳山站往西跑約1.5K,就到了正義站。這一區兩側的彩繪壁畫,也是2021年我初次到訪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部份。跑到這段,腳步自然而然就慢了下來,手機拿了出來,一秒從跑者變成觀光客,開始捕捉自己喜愛的鏡頭。

過了正義站,繼續往西,下一站:科工館。

往科工館的路上,會先經過高速公路底下。這裡,看起來是遮陽避暑的好地方。有舊城砲台的意象地景、有鳳山的地標可以合照、也有名為「鐵道記憶」的主題空間 (有保留一小段鐵軌)。這裡還有一個小公園,地圖上寫「正道公園」,和這一區的主題空間是融為一體的。這一段早起運動的人們,也是沿線各段中,我覺得密度最高的。

科工館車站離正義站大約2K,中間有約1K 完整不被紅綠燈打斷的自行車道,再加上對彩繪的新奇感有些飽和,所以這一段可以專注在跑步的體感,跟自己對話 (雖然只有1K)。科工館車站後面有一個小小的裝置藝術,除了各線條之間的交互堆疊呈現美感之外,從網狀的空隙往外望去,高雄長谷世貿聯合國大樓,映著藍天,形成另一種趣味。回來查了一下,這個公共藝術的名字叫作科技的綠動,是由法國藝術家Mrac Fornes所設計的。

從科工館車站再往西,跑個1.2K左右,就到了民族站了。路途中左手邊有一棟新蓋的大樓,外型和設計都讓我想到日本的住宅,出入口的設計也不像附近舊有的住宅,應該是鐵路廊道催生後的產物。回來對照地圖,發現原來是高雄新蓋的社會住宅:凱旋青樹,是去年底才完工的新建築。找資料的時候想到最近的熱門口號「居住正義」,想想到了現在這個年紀,看到舉著「正義」的大旗的訴求,都要考量再三,試著繞到後面去,看看旗子後面寫的是什麼。

民族車站我不熟,第一個印象是:咦?怎麼車站開口不一樣?從鳳山、正義、到科工館車站,車站出入口都是面向東邊,但民族站是朝西的方向。可能是為了配合民族路橋的關係吧。過了民族站,往前1K就是高雄站了。這裡拜地路地下化之賜,把之前車站週邊包括調車場等等的空間都釋放了出來。整體的感覺變得非常空曠。不過每100公尺就一個路口,搭配還在施工中的車站及週邊,很明顯的我並沒有辦法輕鬆地跑到車站另一側。

從我北上求學到現在,對高雄車站的印象就是施工、施工、施工。從一開始舊車站遷移,到建立一個臨時站體(用了好幾年),一直到現在蓋了一個新的高雄站,每次我回到這一區,總是碰到施工中的「高雄站」。這一次不以旅行返鄉遊子的視角,而是以一個跑者的視角,看過去仍然是施工中,必須繞路才行。而且這段路不是到了高雄站才繞,而是過了民族站就要準備繞路了。我看蔡志浩大哥推薦的路線是從站後繞,但我個人對站前比較熟,同時很久沒有回去站前看看了,所以還是決定繞前站。先切進當年的電子街 (中將電子你還在啊?),從站東路繞出來,回到建國路,往雄中的方向跑。在雄中對面的小七買了補給飲料,意外發現因為疫情解封的關係,民眾可以進去雄中。於是拿著一瓶飲料的我,就晃進了母校,看看這幾年到底有什麼改變。

30年了,雄中紅樓依舊是紅樓,新樓好像也沒那麼新了。看到油印室的牌子,真是讓人懷念。過去老師的補充教材都是用油印的 (現在應該是用列印或是影印的。)我的國文老師很喜歡以「補充教材」的名義油印一大堆資料給我們。課文往往只是一段文章、一首古文,但補充教材卻像一部歷史 / 一個人的生平 / 當時的政治環境 / 他面對困局的心境 / 人民對於民主的想像和辯論… 現在想想,我當年上的到底是國文?還是歷史?還是政治?或者是哲學?高中時血氣方剛的青年們,有多少是在當年的思辯和討論中,開啟了台灣囝仔們的價值觀?

繼續往後走,走到印象中的教室。記得之前教室和鐵路只隔著一道牆。老師講課時即使使用了麥克風,火車經過的時候仍然時不時地要喘息個數十秒,讓火車的聲音先過去。現在鐵路地下化了,上課時是不是就少了一味?30年前的印象不是很清晰,現在最後面的教室已經是新建的了,一下子有些錯亂。

晃到最後面的圍牆,圍牆外應該就是鐵路園道,可惜後門沒開,我也已經不是當年願意挑戰教官、翻牆而過的青年。只好默默地繞回前門,準備繼續剩下的旅程。

經過了科任辦公室,一樓是數學和英文老師的辦公室。本來想找找當年的老師還在不在,可是低頭一想,自己也只記得導師的名字,英文和數學老師叫什麼名字壓根兒忘光光了。回來google之後,發現老師們早就退休了。 (對喔,都30年了)

從大門口右轉繼續前行,到了自立路,沿著圍牆接回園道 (陸橋拆了之後,還有自立橋畔嗎?),跑沒幾步,就到了三塊厝站。這裡開始,就是我不熟悉的地域了。

三塊厝車站跟之前經過的站體不同,入口是使用木造的方式所建造。可能是仿照過去舊站的樣式。之前對這個站並沒有印象,回來查wiki,果然在我唸書之前就已廢站,一直到2018年才復站。

三塊厝車站位於臺灣高雄市三民區三塊厝,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及過去屏東線)的鐵路車站,舊站舍目前為高雄市市定古蹟。配合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新建之車站,三塊厝車站為高雄車站代為管理並於2018年10月14日重新啟用;目前旅客以高雄中學學生通勤與中華路附近上班族為主要服務對象。該站也因為人力與設備不足並無開放兩鐵環保運送。

車站位於三德西街90巷內,介於自立路中華路之間。目前為簡易站,區間車皆停靠。

在今日高雄車站設立前的日治時期,此站為高雄中學校(今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師生及三塊厝(今三鳳中街一帶)居民主要門戶。後因高雄車站自港邊遷至今址,距本站過近而客運大幅下滑,最後步入廢站命運。廢站前此站客運業務位於屏東線上。亦即縱貫線列車不停靠此站,亦不設月台。配合高雄鐵路地下化臺鐵捷運化,已於2018年10月14日在縱貫線恢復客運。

繼續往西邊跑,再2K到鼓山,應該就是今天的終點了。一不留意,已經跑上跨越愛河的橋面。跟鳳山那一段不同,這裡沒什麼人,除了我,只有另一個拿著手機在拍照的大姐。當然,也可能是天氣漸漸炎熱,早起運動的人都回去了。這個橋面上一樣留了一段鐵軌,應該是當年鐵路跨越愛河的紀念吧。當年從北部返鄉的遊子,過了愛河,就準備收行李下車,回到家鄉城市了。

天光正好,河水平靜,我拿起手機,上游方向映著紅色的鐵橋 (中都橋),下游方向襯著鐵路和河景,都好拍。回來後查,原來這是斜光橋,晚上打燈之後的夜景更美。

過了斜光橋,路線開始往右傾斜,意味著東西向要轉南北向了,也即將到了今天的終點。最後的小驚喜,是原來鼓山站也是輕軌的站點,所以要到台鐵鼓山車站前,還要跨過輕軌。也許未來補完輕軌路線時,還會與鼓山站相遇呢。在鼓山站外面稍作喘息,用手機查了一下時刻差,發現回鳳山的區間車30分鐘才一班,而最近的一班是…三分鐘後。匆匆地跑下月台,悠遊卡一嗶,再往下一層,正好碰上車子進站。上車隨便找個位子坐下,不到20分鐘,就回到今日的起點。

走出鳳山站體,炙熱的陽光,鐵路廊道空無一人,都提醒著我,嗯,該回家躲太陽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