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高雄輕軌C24~C32核准營運,也使得高雄輕軌「成圓」,變成名符其實的環狀輕軌。西側的半圓之前我已經跑過 ,本來想趁著過年跑一下東側的半圓 (尤其是高雄美術館的那一段),後來在作功課時發現環狀線全長22K,就算我繞點路也只會多個1~2K。只是如果再加上從家裡出發跑過去,就會變成全馬了。最後決定先開車到環狀線附近,把體力用在輕軌環狀線,萬一體力不支(機率很小)或是有什麼狀況,就坐輕軌回到停車的附近。
早上6:00,我開車到達前鎮之星站附近,在凱旋四路上找個路邊的停車位停,然後開始暖身。自行車道就在停車位旁,再旁邊就是輕軌的軌道。因為想先把沒跑過的東半圓跑完,所以我跑步的方向會是逆時針,也就是逆行。天亮的時間大約6:30,但沿路有路燈照明,非常安全。第一班輕軌是6:30開車,不過我看到離我最近的車站 C2凱旋瑞田,跑馬燈顯示6:13就會有一班車進站。不知道是不是過年的關係。
從凱旋瑞田到籬仔內再到凱旋公園站,這一段因為有自行車道的關係,跑起來是非常舒服的。就跟之前跑西半圓從C3前鎮之星到C7軟體園區這段一樣,沿著輕軌的旁邊就一條獨立的自行車道,跑起來即安全又踏實。跑到C37捷運機廠,突然發覺輕軌軌道跑進機廠後,離自行車道愈來愈遠。好奇站體長什麼樣子的我,決定跑上跨越機廠的天橋,到達另一邊C37機廠站體。有點失望,站體只是在機場另一側瑞西街,沒什麼特別之處。不想再跑天橋回去的我,決定沿著瑞西街-瑞興街-瑞祥街-二聖路,繞一下圈,然後再接回凱旋三路和輕軌軌道旁。
繼續往前跑,通過C36凱旋二聖,跨過三多路,一路跑到C34五權國小。五權國小這一代更「豪華」了,寬大的輕捷軌道、高大的樹木,一邊是剛鋪好的人行道,筆直又平坦,另一邊是自行車道和草皮,是理想的跑步路段。 再繼續往前,跨過四維路,來到C32凱旋公園站,與中正路交叉。這裡,軌道脫離了凱旋二路,改沿著大順三路前行。我也跟著跑在大順路上。
與凱旋路不同,大順路這一段,輕軌軌道和站體是座落在大順路的中央,所以配置上是輕軌在中間,大順路在兩旁,而行人或是跑者,分配到的就是…人行道。是的,這一段沒有自行車道可以跑了,只能跑在人行道和騎樓上。而人行道的缺點,除了磁磚可能不平整或破損,需要額外注意不要受傷之外,騎樓可能的雜物和變電箱等也是跑步要注意的地方。因為還早車少,所以在沒車的時候,我還比較傾向跑在馬路上,看到車子再回到人行道上。但這額外的費心,讓整個跑步的節奏和體驗變差了些。另外一個讓節奏變差的,是紅綠燈,不過跑在市區,這是難免的事。這一段的站體因為空間的關係,順行和逆行的站體是錯開的,不是在正對面。有時順行在馬路的這一側,而逆行得要再走一小段路,到馬路的另一側才行。幾乎每個路口都有配置的交管人員,他們的任務就是在輕軌接近路口時,協助確保路口的淨空和行人的安全。有的路口較小,配置的是一名義交;有的路口較大,就會有一名交警和一名義交搭配。在整個城市的居民習慣輕軌的路權和如何應對之前,我想這種額外的人力是必要的。
繼續前行,我跑過了和建國路的交叉路口,來到了科工館站。這裡上次跑高雄鐵路園道時有經過,這次算是跟上次跑步路線的交會吧。再往前跑過九如一路,我就進入了北高雄了。在這裡碰上了輕軌黃色小鴨號 (我跑得太慢, 後來又讓我碰上了兩次),也才發現,原來整體的活動全名是冬日遊樂園。黃色小鴨不僅出現高雄港光榮碼頭、不僅出現在輕軌車體上,同時也出現在變電箱上。也唯有用雙腳路過,才有機會發現這小小的奧妙。通過愛河(這一段的愛河還未經整治,保持著我小時候對愛河的印象) ,進入大順一路,也跑進了左營區。這裡有好市多,但之前我總覺得太遠,從沒來過。沒想到這次靠雙腿來了。再往前與博愛路交會,就完成了東半圓的路程。
找家7-11補給,然後準備西側半圓。至此,東部半圓給我的感覺是給城市居民通勤用的,經過的大多不是風景名勝或是觀光景點,反而像是家門口走出來五分鐘就可上輕軌。對於愛騎車的老高雄人而言,這樣的新交通方式吸引力如何呢?也許一年後再分析各站的搭乘統計數據,就有機會觀察到這座城市移動工具的變化。
沿著大順一路繼續往前 (還是人行道),總算在C23龍華國小站轉進美術館路。我迫不及待想體驗所謂的龍貓隧道了。這裡開始,終於不用跑在人行道上,而是有步道/自行車道了。在這裡,晨起運動的人變更多了,也有一些遊客出現,等著在列車進站的時候,捕捉龍貓隧道的美景。不過我沒碰上蜜柑號,我碰上的是 SPYxFAMILY 號 XD。值得一提的是,在剛轉進美術館路時,輕軌好像有一小段路是雙向共用一條軌道的 (單軌雙向)。回來查了一下,原來是為了讓馬道有足夠的車道,而採取的調整措施。
捷運局說明,這段單軌雙向道位在中華一路與裕誠路段間的美術館路上,全長約143一公尺,主要考量該路段原有4車道(雙向各一快一慢)寬度有限,遂將原有雙軌調整為單軌,再透過號誌控管雙向運行。
說到美術館這一段,其實龍貓隧道的樹木間距沒有報導的照片那麼密集。主要還是靠取景角度(正對著軌道)以及長鏡頭壓縮感來達成的。高雄捷運還提供了攝影小撇步供想要拍攝的朋友參考。
美術館路跑下去,過了美術館後,就要隨著輕軌的軌道左轉到馬卡道路,準備往南了。這裡輕軌的東側是馬路(馬卡道路),西側和翠華路之間是一整片長長的帶狀綠地(和自行車道),應該也是鐵路廊道的一部份(鐵路地下化)。跟之前跑鐵路廊道的體驗一樣,非常舒服。不過我跑得太慢,高雄的太陽已經出來了,開始要把墨鏡給戴起來,路上的機車和一般的行人也變多了。這一段的另一個特色,就是過馬路的斑馬線不是在靠輕軌這一側,而是在靠翠華路那一側。我覺得應該是故意的,跑步時要小繞一下就是。因為跑在鐵路廊道的關係,這裡開始會碰到台鐵的車站,雖然不是台鐵/輕軌共構,但要轉乘是很方便的。如果要上洗手間的話,這一段是非常適合的。
往南跑到鼓山,再往南到興隆路,就又脫離鐵路廊道了。在C17鼓山區公所站這邊,輕軌的軌道突然被牆隔了起來,然後牆旁邊就是民宅。一時之間突然不知道該怎麼跑,拿出google map看了一下,鼓起勇氣朝民宅的小路鑽了進去,然後再藉著站體到對面,再接著綠川街29巷和穿越社區的小公園,然後沿著北瑞街7巷旁的步道… 一路沿著輕軌跑…過了C16文武聖殿站,就進入哈瑪星了。
來到哈瑪星,後面的路段基本上就是給觀光客的,路人友善,景點眾多,有哈瑪星 / 駁二 / 大港橋 / 高流(高雄流行音樂中心) / 光榮碼頭 / 新光碼頭 … 這一段可以參考我之前跑西臨港線的跑步路線 (事實上,在查資料的時候發現,一開始高雄環狀輕軌是命名為高雄捷運臨港輕軌的)。不同於之前,這一次因為黃色小鴨和冬日遊樂園的關係,遊客變得好多(此時已經九點了)。一個跑者在一群遊客中,跑也跑不起來,索性用走的,跟著遊客的人潮一起被小鴨征服。也是在這時,我發現我的iPhone竟然快沒電了?! 三個小時,我並沒有全時使用,只有在碰到景物時拿出來拍照 (總共拍了230張,含10則的短短錄影),這樣的使用,竟然快沒電了? 回來查看電量資訊,的確消耗電力主要是「相機」,但為什麼會這樣,我還是不知道…
最後的路段就沒什麼好提的,沿著夢時代 – 前鎮之星 – 再跑回原停車附近。天氣已經算熱,但路上竟然還有跑者在跑,這耐熱的能力我只能佩服。路徑圖我一樣放在 google map,有興趣的跑友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