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民週記 03: Time will tell?

想要知道時間對人的影響,
要嘛問智者,
要嘛問老者。

智者用腦袋分析,告訴你答案。
老者用身體體驗,分享你經驗。


Farewell party 進入第三週,本週的重點是跟我同世代的同學們。
20年前在學校共同生活,20年後在有名有姓的公司站穩了腳步。
酒足飯飽之餘,我提醒他們,20年前我們不是說,在科技業拼個十幾年就要退休?

照這樣子推算起來,大我們兩三屆的學長們,應該要從浪頭上跳下來,把位子讓給後輩了…

是吧?

坐我對面的文青室友看了我一眼,翻了白眼,放下筷子,雙手握拳,然後像花朵急速綻開一樣張開手掌。

「叭噗啦!!」

整桌人都笑了起來。

盤點了一輪,真的「退下來」的,反而寥寥無幾。盤點結果出來的當下,我是震驚的。震驚的是會不會是我過分樂觀,風險評估有問題?

40歲以後,薪資應該已經成長到讓新鮮人羨慕的程度。看勞動節放假時,群組眾人開始哀嚎又要繳稅這件事就知道 。年收乘以稅率,換算起來通常是大於戶頭活存的數字。這個不像水電跟學費,如果要一次繳掉是很痛的。所以除了哀嚎之外,要嘛就是問什麼繳法有回饋,想要多少「賺一點」回來;要嘛就是直接問哪張卡有分期,分得愈多期愈好,分個12期正好與明年的繳稅無痛接軌 XD。

如果大家的公式都類似,為什麼我算出來是安全的,而收入更高的他們卻還繼續跑著?
這個議題開啟了聚餐的後半段。


有一種說法是,收入減支出才是資產累積。
收入上升了,但支出也上升了。兩者互相抵銷後,拖緩資產累積的速度。
但我倒覺得,在收入 150% 的情況之下,即使支出150%,資產累積的速度仍然會維持 150%。何況有些生活基本開銷並不會跟著收入有同幅度的增長。所以當收入超過開銷一定程度後,資產累積的速度會增長得非常快。

舉個簡單的例子,每年 60萬收入/40萬支出 跟  120萬收入 / 60萬支出 的家庭,每年資產累積的速度是三倍 (20 vs. 60)。更何況強者我同學們的數字…

如果不是數字本身,那問題可能是解讀數字的人,也就是觀點。我發現,有幾點是可能會讓人卡住的:

1. 被房子/房貸卡住了。

在低利率的時代,很聰明的作法是先不把貸款還完,把資金先拿去作其他的投資運用。而如果是通膨的年代,用投資房子來「抗通膨」也是常聽到的說法。

如果以總資產的角度來看,不動產投資好像是一個聰明的作法。於是時有耳聞,沒房的快點買房,有房的再投資一間,再投資兩間… 我聽過一個說法:「我這幾棟房子賣了就財富自由了。
但當問了「那什麼時候賣?」的問題,往往後面接著是「什麼時候賣?」「用什麼價格賣?」「不如不賣,留給孩子好了」等理由。
這些理由往往讓這些不動產真的不動了。為了還貸款,為了維持現金流,只好繼續工作。

2. 被消費的心態卡住了 (由奢入儉難)

在有薪資收入的情況,只要現金流是充裕的,用金錢換時間,用多一些金錢享受一下,都是人之常情。多花的錢,只是讓資產累積的速度慢了一點,反正公司的股價向上,薪水也向上,錢都還夠用…

想一想,如果每個月「多」花個一萬元,一年「多花」個12萬。雖然開銷的數字變大了,但因為不會入不敷出,每年存下來的數字也只比往年(或對照組) 少個10~20萬,想想時間成本,想想耗費心力去比價,想想孩子臉上的笑容,這多花的10~20萬好像就值得了。

這樣子想是沒錯的。

不過如果切換成要評估退休所需要的資產時,簡單且直覺的方式是利用所謂的 4%法則去估算。
當使用 4%法則估算時,就會發現每年多花的 12萬….乘起來的數字 (資產累積的目標) 好驚人… (簡單說,就是 12 x 25 = 300萬)
為了達到那目標中的資產數字,只好繼續在賽道上前行。

何況,如果每年「多花」的,不是12萬呢? (再次向我同學口中的數字致敬…)

3. 被行事曆卡住了 (不知道之後要幹嘛)

離開公司後,時間空白了,要做什麼? 做了十幾年習慣的工作,不管還有沒有熱情,但就是純熟,享受純熟帶來的紅利 (包括心力和薪水)。如果沒有非常想做的事,那麼順著現在的航道漂流前進,不也是一種選項?

以前對於退休後生活的印象,有的人是種種花,有的人是坐在電視機前發呆,有的人是「遊山玩水」。這些被傳統認定成「沒有生產力」的工作,真的是想要做的事嗎?

如果不想過這樣的生活,那要過怎麼樣子的生活呢?

如果還沒有確定的答案,那是不是就先維持現狀,再慢慢找?

4. 被家人和社會的眼光卡住了。

如果今天已經是業界的領頭羊公司,那麼脖子掛的這塊badge,吸引力就更強烈了。

過年過節「你家孩子在哪上班啊?」「那個誰誰誰家的小孩去年畢業要去 GG 電…」

類似的情境,也會出現在孩子的對話裡。

連填個問卷,碰到職業這欄,不管是「行業別」還是「公司名稱」 ,想想以後要怎麼寫?有對應的欄位可以寫嗎?

就算你知道公司愈大, 自己愈像個螺絲釘,但要你這個螺絲釘把那張 badge 脫下來,是需要勇氣的。

而且脫下之後呢?行業別要填什麼呢?自由業嗎?(好像不對)
還是要勾選「其他」然後填寫「無業遊民」? (相信我,會有困惑的眼光投射而來)

 

一但被卡住了,就像在找最佳解的收斂過程中,發現維持現狀才是local的最佳解。但如果用高維度的角度去觀察,也許翻過這座山頭,而能夠發現其他的最佳解。
只是我們沒有上帝視角,我們真的知道山頭的那邊有最佳解嗎?
我不是智者,我不知道。

但我繼續思考,逼近之後,準備好方案,然後…


老爸說,你們這些少年人,沒有手機就沒有生活了;
同學說,我現在點餐都要把眼鏡摘下來看菜單了;
我說,一切都好是沒錯,但我還想知道時間還能告訴我什麼。

我不是智者,但我有機會,我也有 Plan B。
所以我決定開啟這段旅程。用一兩年的時間去體驗,並且分享我的經驗。

而這段時間,就當作是中年的gap year吧。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