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民週記 16: 各做各的

一大兩小,三人份的暑期夏令營,在上週的日月潭之後,獲得一週的喘息。在家裡,打電動的打電動,玩手機的玩手機,補習的補習,跟同學/同事出去吃飯的吃飯。每個人即使在同一個空間(家裡),也彼此安好地做著各自喜歡的事。等到共同的時間 (如吃飯),再聚集一起吱吱喳喳。算是理想且美好的生活型態。

而在暑期計畫表上約好的出遊、一起騎腳踏車、一起在土地公廟等雨停、一起吃冰、吃拉麵、一起買法國麵包、試吃不同家的法國麵包,孩子們也願意放下手機、放下遙控器,把時間花在家人身上。雖然我仍然不確定未來回頭看這兩個月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印象深刻到在他們的生命中留下值得他們懷念的時刻,但你不做,他們的暑假就只是沙發或安親班而已。

就遊戲的部份,巫師3在 139小時後,完成主線任務。本週接著進石之心,號稱最動人的故事。故事是不是最動人我不敢說,但關鍵選擇即使沒有時間限制,我也是沈思久久。一方面要符合遊戲中主角Geralt 的基本價值觀和人物設定/學派作法;另一方面也要帶入玩家自己 (也就是我) 面對難題的選擇。雖然說從事後論來看,許多問題其實不必走到這個地步,但是遊戲在面對的當下,事態就已經演變到這個地步了。你能做的,往往也只有依當下有限的選擇,去試著改變,或是不改變某些人物的命運。

在這裡,要稍微抱怨一下遊戲的中文化。一是可能譯者是用注音輸入法,常常會有同音的錯字。二是翻譯的信雅達,在聽著英文語音時看著中文的對話字幕,有時會有不小的違和感,往往不小心會出神想,這句話怎麼翻會比較好?第三是遊戲體驗中最讓我困擾的地方,就是會話選項的中文。不知道是不是中文翻譯的落差,還是遊戲原來提供的對話選項就是那麼「簡潔」,在我選擇對話的當下,往往明明是想要peace 的選項,選好之後從主角後面的對話,卻變成恐嚇般的言語,然後…雙方一言不合又幹起來了。我不是那麼喜歡用S/L大法去窮盡不同選項/不同後果的人,但這「有限的對話資訊」會讓我想要重新再選一次。

把石之心完成後,再來就是血與酒了。


這幾週陸續有之前的同事來找。兩個月前關心的是我為什麼離開,上個月討論的是前部門最近一波的變動。這變動除了當事人跟核心成員外,現在消息已經外擴到遠方的部門和有往來的集團公司了。不過很明顯地感受到,在外面「流傳」的說法應該是出自某人的版本,只可惜我一直沒有機會聽到其他的版本。也許該找一下非同溫層或是不同立場的人來一起吃個飯?有的離開是好聚好散,有的離開是恩怨不斷,我也想不到這麼快我就從前任變成前前任了 XD

部門人事的異動要問我的看法,我能夠判斷的也只能依據我對各方成員背景、個性的了解,事情和爭點的演變在數個月前我觀察到的版本,以及這幾個月來不斷有人來問我、來諮詢時提供給我的部份(片面)資訊和事件。雖然說人的改變不容易,但我覺得隨著時間愈久,我對於這件事情的判斷會愈來愈模糊,愈來愈不那麼清晰。

另外一組比較有趣,我們三個人,現在都已經離開。年齡上一個大我十歲,一個小我十歲。大我十歲的,退休已經五年,剛從中國找了個城市,住了一個月後回來,可能在台灣住一個月後,又要出去住個一陣子。小我十歲的,剛結束一份工作,等著迎接下一個挑戰,身上資產的總額是不是最高我不知道,但是以開銷而言,他是可以活得最久的人。三個人分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看待職涯這件事情的觀點也截然不同。對我而言,大我十歲的同事,這幾年的心境和經驗是珍貴的。他說,他不確定60歲後的身體狀況能不能像現在到處走走,所以他選擇在這十年多多走走。而小我十歲的同事,最大的問題是如果離開工作,他真的不知道生活的重心是什麼。在他找到 (或是願意開始追尋之前),他選擇的是繼續累積資產,即使這資產對他個人而言,已經非常非常夠用的。我們也聊了許多心境上的轉變,包括對財務的恐懼,對家人現況的分享 (空巢期 vs 教養期 vs 伴侶)。「退休」這個詞,對我們三個而言,都已經是在好好思考的課題。


在某個政治群組裡「為社會做一點事」的計畫慢慢地進行中。久而久之,已經可以辨認出哪些群友是「可教化」,哪些只是來「宣教」不是來「討論」的,哪些是在反串,哪些只是在搞破壞。辨認清楚後,對於整個社群的討論,就多了更多的選擇性,哪些題目要跟,哪些不用;哪些人的發言值得我做完功課後長篇大論跟他分享我查證後的結果和觀點;哪些互鬥酸言酸語要保持距離…慢慢地,我也營造出自己的人設,能夠把跟我討論的話題維持在一個相對良性的狀態。雖然看好戲或是想旁觀roast的人失望了,但是進群組卻沒有離開的人也慢慢穩定地增多。我想,這也算一件 (雖然是很小的一件) 善事吧。 其實幾個月前在清單中,我還規劃了另一件「為社會做更大一點點的事」,不過以現在的心態而言,現在真的忙不過來,只好先放著,等待未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