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民週記 22: 筆記數位化和生活節奏

終於完全恢復到暑假前的生活作息,開始重新練習生活的節奏。

筆記數位化

工作那麼多年,也累積了不少筆記。從一開始的工作日記,到後來的工作週記,再到以專案為主的專案筆記。這些年來累積了上千頁的筆記。這還不包括從2019年後,我的「筆記」和工作領域的 GTD 系統大量地移至數位裝置 (手機 & 電腦 & 雲端) 上,紙本很多時候已經變成帶進會議室的裝飾。
那些多年前所做的筆記,照理說在我的領域,再被重新檢閱/學習的價值是不高的。但是如果要描述我的職業生涯,描述專案的演變,描述在職場上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關係,我想,還是有一些考古的價值的。而這些「歷史文物」,一本一本地,依日期或主題分類,被我堆在地窖裡。雖然說要占空間也沒有占多少空間 (一床厚棉被可能還比較占空間),但既然在我的todo list上,那就來把他數位化吧。

因為是一次性,且是筆記,所以不考慮買炊書用機器或是服務。用單眼相機翻拍後傳到電腦再數位化有考慮過,但我想再懶人一些。所以決定用手機app 翻拍後數位化,skip OCR (因為是筆記),最後以PDF 的方式儲存。既然有上千頁的筆記要處理,就把塵封一陣子的相機腳架拿出來,搭配magsafe的轉接支架,讓手機可以輕鬆地裝在腳架上,也不會有手抖或手酸的問題。光線本來打算用 LED的持續光減少陰影,但後來發現白天照進客廳的陽光很足,而且 app 的後處理效果很不錯,就少費了一些功夫。因為鏡頭和紙本距離的關係,腳架的中柱要倒過來裝,並且保留足夠的空間讓雙手可以輕易地把筆記放入、抽出。挑三個黃道吉日,先試run一下找出適合的 app 和參數,確定流程,就一邊聽著 podcast 一邊作手工藝了。

手機我使用的是iPhone,超廣角鏡頭解析度不高,廣角(主鏡頭) 又有對焦距離的限制。但實測測試用我最終選擇的app,放大之後還是看得清楚的。
App 我使用 DocScan,日常生活用的 Lens 這次沒派上用場。同場也評估過 vFlat Scan、Doc OCR、跟內建備忘錄,但最後還是選擇 Doc Scan。免費版本其實已經有大部份這次任務所需要的功能,但也可以考慮訂閱一個月 (~NT$120) 贊助一下作者。 Doc Scan 有個小缺點,就是數位化的時候,如果我是用白底藍筆作筆記,在處理過,去除雜訊和陰影後很容易會變成白底黑字。這應該是演算法的限制。就我而言,目標是把資訊保存下來,所以…就let it be了。

所有的筆記含分類、整理、掃瞄、命名、上傳歸檔、包括手動翻頁,大概花了6~8小時。每天早上花3個小時左右,三天就完成了。轉成PDF後空間只占了 700MB,丟進硬碟的 archive區後已經難以估計所占的體積。原始的筆記紙要怎麼處理呢?先區別出較敏感的資訊,也許是較特別的專案,也許是有個資,也許是較近期的公司策略規劃等。這樣挑大概剩 100~200頁。我用水銷的方式處理這一區:找個水桶,套個垃圾袋,把紙倒進去,加水,泡個30分鐘。這些筆跡就糊得差不多了。然後戴上手套,把紙大概撕成2~3段。再攪一攪泡個10分鐘,把垃圾袋開個小孔,把水倒出來。最後拿另一個垃圾袋把溼紙團含袋子一起包起來,打個結就丟一般垃圾了。至於其他不敏感的筆記,就疊成一疊交給紙類回收了。

也因為這樣,我複習了進會社工作的第一天到第1個月。真的是…. 青春。

生活節奏

因為開始認真處理一些需要較長時間的「專案」,所以又覺得生活的節奏變快一些些了。早上起床跑步,回來洗個澡送小孩上學,回來把早餐吃完,然後開始花2~3小時進行專案。中午搞定自己的午餐,有時孩子上半天課,就又要去把孩子接回來。改完作業後,在沙發上補個眠,又要送孩子去補習。回來看個書或節目,又要把孩子接回來。然後到晚餐前的 90分鐘,是餵養自己垃圾資訊的時間。晚餐搞定後,是孩子的family time,直到孩子跟我被罵為止。

當然,變化和調整也是有的。可以找孩子上一整天課的時間,到外頭找個咖啡館喝杯咖啡。平時人不多,把書、手機、和電腦帶著,可以過著想像中的一天。但bucket list 上某些項目現在仍然遙不可及,尤其是肉身要離家數日的行程。不過也許是我自己的心魔,說不定放下一陣子回來後,孩子們還是整叢好好的。

本週主要看的書是「在咖啡冷掉之前」這一系列,厚厚的,但字還好,不難讀。有點像網路小說般,一頁一頁啃過去,一個下午大概一本。另外參雜了一本講減肥的書和一本講青少年心理的書,都是比較類工具類型的書。把myfitnesspal 又給裝了回來,又重新開始記錄熱量。一週過去,變化還很有限。到底漏掉了什麼呢?我想。

買好了要去今年第一場馬拉松的車票,原來賽季快到了。回顧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態,跟之前PB 比起來沒有什麼進步。不過有種說法:像我這種初老者,不要退步就是一種進步了。

電腦遊戲因為巫師3已經告一段落的關係,雖然有裝了幾個小遊戲,但一直沒有動力點進去玩。不過週末鼓起勇氣點進去了 GRIS,現在又快樂地沈浸在裡頭了。

7 UP 系列已經看完了 49 UP。終於跨過了我的生命歷程,現在在看 56 UP。雖然現代人的老年生活跟紀錄片的年代相差甚遠,實務上可以參考的部份也很不同。但是因為已經陪伴幾個主角數十個年頭了,對他們的人生不僅有了共鳴,還想要了解他們的未來。 所以繼續興趣盎然地看下去。對我而言,一開始所謂對階級固化的討論,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一方面是即使人生不同,人生的選擇不同,各自的人生也已經走出自己的路來,一開始的好又怎樣?一開始的不好又怎樣?另一方面是邁入老年時,身體的病痛和衰老就沒有那麼不公平了。當然飲食、體態、和醫療資源可能還是有差異,但到了那個年紀,在病床上多活幾年又怎樣?

繼續看下去,等 63 UP 看完之後,我已經等著看「新人生七年」了。在時代比較接近的情況之下,應該更能夠 benchmark 我自己的狀態。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