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民週記 50: 白沙屯媽祖進香 – 報名

白沙屯媽祖進香,是台灣這幾年來「熱門」的宗教盛事之一。我在排隊報名的時候,十年前就參與的大哥跟我說,也不曉得為什麼這幾年愈來愈熱門,他觀察到的是早期以信徒為主,疫情後則是「年輕人」愈來愈多。和大甲媽祖繞境有所不同,白沙屯媽祖 (又稱「粉紅超跑」) 每年的進香路線由媽祖神轎決定,充滿神秘與靈性,而報名則是參與這場朝聖之旅的第一步。

本來我打算去年就參加白沙屯媽祖的進香活動,卻因為當時才剛提出 Gap year 的要求,一方面要排行程和老闆們和HR一一說明我的規劃和想法,另一方面也要安定軍心,讓當時的團隊成員有足夠的資訊和心理準備,可以應對我離去的影響。所以就無法抽出9天的假期,參加2024 的白沙屯媽祖進香。等了一年,對這條 bucket list 只有更加渴望。因此早早就安排了報名的計畫,心中對這次朝聖之旅充滿期待與緊張。

今年的報名從 3/27開始,為期一個月。跟往年一樣,不接受網路報名,只接受現場報名,可以找人代報。這麼長的報名期間,應該抽個平常日去報名即可。但很多人不這麼想。這也是為什麼我決定書寫這一篇文章的原因之一。

報名前的準備:哪一天要去報名?

3月27日,白沙屯媽祖進香報名正式開跑。早在幾天前,我就從臉書社團聽聞,有人已經開始在拱天宮外排隊,準備搶下第一名的名額。報名首日的人潮可想而知,必定是洶湧如潮。 3/27 當天,我看到有人形容「隊伍從廟口綿延到看不見盡頭」,有人用空拍機拍到排到公路上的人龍,也看到臉書上的直播,有人早上10點左右到,走了好幾公里才到隊伍的末端,又花了8個小時才報完名。心頭不禁一緊——這熱情未免太驚人了吧?

當然,前幾天考慮到首日可能人滿為患,我早就決定避開高峰,改在第二天 (3月28日) 一早前往報名。因為再接下來的 3/29 跟 3/30 正好是六日,人潮只會多不會少。然而,看了第一天的人潮,我仍有些擔憂:第二天的人潮會不會還是多到讓我望而卻步?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不要一個星期後,甚至十來天後,再去報名呢?畢竟整個報名有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關於這個問題,我看了一下討論區中大家的問題和回答,信徒(香燈腳)們主要考慮和擔憂的原因如下:

  1. 怕背心不夠或是缺少size: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報名完成後,會有以下的紀念品:背心 (有尺寸區別)、帽子、臂章、毛巾。其中背心可能會因為報名的人數過多缺貨或是缺少某些尺寸。至於帽子和背章則相對不會有太大問題,數量通常是充足的。看得出來很多人擔心背心缺貨,所以想要早點報名。但事實上,即使沒有背心,還是有帽子和臂章,甚至即使沒有臂章,也可以參加進香。
  2. 搶有限的「行李託運」名額:這幾年有行李託運的服務,但是名額有限。有的人就是為了搶到這些有限的名額而提前報名。每天早上媽祖起駕(出發)前一小時可以把行李check in,晚上媽祖駐駕後,公告車隊定位後的1~1.5小時可以把行李check out。這樣在進香過程中能夠輕鬆許多。像跟我一起排隊的某位大姐,今年就是為了這個服務,所以第二天就來報名了。
  3. 擔心有限的「步行遊覽車」名額:進香除了全程徒步外,還有所謂的(官方)步行遊覽車。這當然不是指全程坐在遊覽車上,而是在車上有個位子可以放行李,每天晚上還可以幫你訂好住宿 (通常是一定距離廟宇的香客大樓),載你去投宿休息,隔天早上再載你回來繼續徒步。對我而言,這樣子省去了餐風露宿的準備以及行李的負重。對於第一次參加的我,這是一個相對輕鬆的選擇,尤其在面對未知的進香旅程時,能夠有這份保障着實讓我安心不少。當然,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美好,後面有機會再聊。根據我查到的資料,遊覽車有上百台,一台42個人的話,應該可以容納4200人。聽起來很多,但對於這二十幾萬人來說,好像有點少,所以當我第一天看到臉書說已經有五萬人報名時,心裡不禁擔心,如果我一週或是十天後再去報名,還會有名額嗎? 後來當天在排隊現場,我觀察到 99% 以上的人都是拿粉粉紅色的單子 (全程徒步),而報遊覽車的人(藍字單子) 只有我一人。但最後拿到臂章 (遊覽車有特別的黃綠色臂章) 時,遊覽車臂章的編號也已經將近3000號,所以 — 難說。說不定如果我一週後再來,遊覽車的名額就沒了。

回到3/27當天,幾經考量,加上3/28 我的時間已經空出來,我還是決定 3/28 前往排隊 — 即使已經有心理準備會排好幾個小時。

為了確保一切順利,我規劃了行程與所需物品。

白沙屯車站,「勇」字是香燈腳的重要元素。

交通方面,我查好火車時刻表。7點多孩子上學後,就從家裡往車站出發,預計 9:13 到達白沙屯站。

裝備方面,我準備了以下物品:

  • 小椅子:長時間等待時能坐下休息,避免雙腿痠軟。
  • 陽傘:白沙屯靠海,陽光可能炙熱,保護自己免受曝曬。
  • :保持水分,避免脫水,尤其是在戶外排隊。
  • 麵包:預防排隊超過中午,可以直接補充能量。
  • 現金:報名費700元,外加2700元遊覽車的費用,總計3400元。
  • 行動電源 : 對現代人而言,這是不可或缺的裝備,讓我在排隊時無需擔心手機電量不足,可以隨時記錄這段旅程的點滴瞬間。

前一天晚上把這些東西都準備好之後,就早早上床,準備第二天的「排隊之旅」。

旅程和漫長的排隊

3月28日早上,我背著前一晚就準備好的背包,滿心期待地踏上旅途。早上的車廂內,大多是通勤族,學生很少,因為已經過了上學的時間。到了新竹站,我轉搭 08:23 的2513次列車,繼續前往白沙屯。車廂內,和我年紀相近,穿著健行裝扮,甚至拿著椅子的,看起來就跟我是一樣的目的地。列車緩緩沿著海邊行駛,每站都停下來,廣播開始出現一些很少見的站名。窗外的景色也從都市轉為田野。

09:13,我抵達白沙屯車站。一下車,海風迎面撲來,比我想像中還要大。陰天,氣溫約20度,但體感只有15度左右。我只穿了件夏季防曬的薄外套,頓時覺得有些寒意。這時我才意識到,自己對天氣的預判有些失誤——靠海的風勢不容小覷,下次得帶件厚一點的外套。從車站步行至報名地點拱天宮不過十幾分鐘,跟著人群走就是了,不用擔心路線。一路上,我感受到的只有寧靜,可能是因為海風,可能是擔心排隊的人潮。大多數人都是低頭地走著,腳步愈來愈快。

過了平交道,很快地轉進拱天宮前的道路,從地上的紅磚就就可以輕鬆地辨認。空氣中開始出現聲音,人群的聲音,應該是因為廟前的關係。排隊的隊伍從拱天宮後的餐廳開始,一樣不需要找路,跟著人群走就是。從香客大樓門口的隊伍前頭,開始順著排隊的人龍找尋隊伍的盡頭。開始感受到人群的騷動。

人好多啊!排隊的路線跟昨天臉書上說的不同,今天是往海邊和堤防邊延伸出去,經過白沙屯漁港,繼續延伸出去。走到某個點,人龍又拐了個彎,沿著某條小路走。我終於找到隊尾,開始這場耐力與期待的考驗。打開google 地圖拉了一下距離,大概 700~800 公尺。因為海風很涼,甚至有點冷的關係,帶的傘並沒有派上用場,穿著薄外套的我,靠著帽子和背包擋下部份的海風。但還不到發抖的程度。身邊附近的人大多是防風機能外套或是羽絨外套,明顯是為了應對這海邊多風的天氣有備而來。

隊伍移動緩慢,算了一下,每個小時大概前進100公尺左右。但周圍的氣氛並不沉悶,反而充滿活力—— 仔細聽,可以聽到人們討論著過往進香發生的事蹟,今年進香的預期 (尤其是今年去程的急行軍) 等。偶爾還會有志工開車提供水、飯糰的補給;當然也有小販推著車賣著小凳子,或是炒麵、魯肉飯等小吃;沒有在廟口先拿報名表的,也不用擔心,有志工會詢問是否需要空白的表格,並提醒填寫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中午時分,報名處會休息一小時,讓大家用餐與歇息。隊伍也會停止前進,跟前後的人打聲招呼,就可以去用餐或是上洗手間。我拿出自備的午餐,和前後一起排隊的人聊了起來。前方是位帶著高中左右的孩子一起來報名的大哥,他說反正最近生意不好,老闆放無薪假,就來排隊了。他參加進香已經有十年的經歷了,過去人比較少,大多是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前來,不像這幾年,他說。他還提到關於山邊媽祖 (白沙屯媽祖進香是由拱天宮媽祖和山邊媽祖同行) 的一些事,包括過去是安奉在不同爐主家,後來才有了現在所謂「臨時」的廟,現在則是在募款等待新的廟等等。過去和現在的比較,大多是由他和我分享的。

我的後方則是一對母女,女兒下班一大早就先過來排隊,媽媽再坐火車從中壢下來。因為時間和交通工具的關係,她過去四年並非是走全程,而是走白沙屯出發、中間一天、到北港、回程再一天、最後回白沙屯這一段。她說,每次看到北港那麼多信徒一起歡迎媽祖,總是非常感動。而如果像她一樣要到定點,一定要提早到,不然一定擠不進去的。

另外一位大姐,來自新竹。去年是報名遊覽車,今年則決定徒步。我趁機會向她請教了遊覽車方案的優缺點。她說遊覽車比較辛苦的,是在一天的步行後,還要再多走一段路去遊覽車停車的地方。通常因為空間的關係,遊覽車會停在外環道附近,這代表要多走30~60分鐘的路程。「已經走了十幾個小時,還要再多走一個小時,真的很累」。另外一個缺點,就是住宿的點車程約1小時,所以休息更晚,出發更早,壓縮到時間。但是好處是不用擔心睡覺和洗澡的地方。

「那今年呢?你打算怎麼做?」她今年打算全程用徒步的方式,自己帶睡袋和帳篷,這樣在晚上就能在適合的地方就地休息。因為負重的關係,她要利用大會提供的行李託運服務,將比較重的行李寄放,等到晚上要休息時再領出。

「那我如果太累,可以在遊覽車上休息睡覺嗎?」我問。『你不會想到這樣子做的,遊覽車停車等待時,是不會發動的。去年三月進香,車內就已經很悶熱了;今年是五月,應該會超熱的。』 「你覺得累的時候,不用去找遊覽車。直接坐『累了請上車』就好」前頭的大哥插話說。

於是,這群來自四個地方,彼此互不相識的香燈腳們,就這樣聊了起來。

報名:領取信物與祈福

前面提到,隊伍前進100公尺大概需要1個小時。但這是不一定的。主要原因是一個人排隊,可以幫多人報名,所以當有人幫數百人、或是數千人報名 (聽說第一天就有這樣的「大單」)時,隊伍前進的速度就會突然停頓。不過我有感覺,前進的速度好像愈來愈快的樣子。經過5個多小時的等待,終於在下午兩點多進入拱天宮的香客大樓/餐廳,這裡,才是「正式」報名的手續開始。審查完報名表填寫正確後,領取號碼牌。終於可以在裡頭的座位,稍作休息,等待叫號。三點多,在6個小時之後,我完成付款,拿到了進香的臂章、背心、帽子、毛巾、和口罩。終於,我想。

走出大樓,排隊的人龍還是看不到盡頭。我往來時的方向走,前往拱天宮拜拜。廟內香煙繚繞,信徒們虔誠地低頭祈福。我跟著把臂章和帽子過了香爐,雙手合十,向媽祖祈求平安,也為即將到來的進香之旅許下心願。站在廟裡的那一刻,人聲雖然嘈雜,但我卻感受到一股寧靜與力量,不知道媽祖看著這一切 (排隊的人,祈求的人) 是什麼想法? 是要經歷過這些苦痛,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還是其實神明的護祐,已經讓信徒們免去了更多的苦難?

回程的路上,在平交道的附近買了個蚵嗲,邊往車站的路上,一口一口地吃著。剛炸好的蚵嗲,熱熱地,燙著口,但也協助我抵禦著海風。沒那麼冷了。

回程的車上,開始出現放學的學生,幸運的我,找到了位子坐下。回想這一天的經歷,從清晨的出發到報名的完成,每個細節都歷歷在目。雖然過程中有些小失誤(如天氣預判不足),排隊也考驗了耐心,但這些瑣碎的不便,反而成為這段旅程的點綴,讓它更顯得真實與難忘。雖然只是報名,還不是進香,但參與者的熱情、信仰的力量,以及活動背後那份延續百年的溫度,那種來自民間的草根力量,為了某些信念的付出,都是值得敬意的。

回到家,看著臉書上其他人排隊的分享,早上4點去排,也是大概要排隊6個小時。快中午去,也是大概6個小時壓線。我想,這大概就是第二天排隊的平均值吧。

至於報名的人數,今年廟方準備了23萬件的背心 (各尺寸數量未知)。這幾天排隊的狀況我觀察如下:

  • 第一天聽說報名有7.5萬人 ,有那種一筆數千人的大單;
  • 第二天聽說到10萬人了。
  • 第三天因為假日的緣故,人好像更多了。5L的尺寸,聽說第三天就沒有了。第三天下午排到14萬號,排隊時間大約6個小時。
  • 第四天:下雨、溼冷、風大,排隊的人數比前幾天少。累積報名人數 17 萬人左右。衣服尺寸 S 跟 3L 都沒了。可能因為大單在前幾天消化完畢,有排隊3個小時就排到的例子。甚至在5點後因為人太少,還有10分鐘就排到的例子。
  • 第五天:M 尺寸也沒有了。 只剩下 L、XL、2L。也就是說,以我的尺寸而言,前五天不去排,應該就沒有了吧。(但還是能夠穿大一號的,背心嘛~~)
  • 廟方會看廟方處理報名人數的狀況在適當的時機,派出掛著「排隊截止點」的志工,提示排隊的人,當日所能處理的人龍長度。
  • 也有人會在下午5:00左右去碰碰運氣。如果排隊的人因為排隊截止而散去,志工又提早把預定的人潮給消化,就有機會補上在當天關門前排到。

看了這麼多的報名人數。如果明年我還要繼續參加,且不報名遊覽車行程 (例如只走個兩三天,或是自己餐風露宿)的話,我應該會真的等個一週或十來天,等人少一點,再去報名。

北港朝天宮,直線距離118.7K,今年急行軍36小時(含休息)要走完。

結語

回顧這次白沙屯媽祖進香報名的經歷,才只是報名而已,便讓我體驗到排隊和人們對於這活動的熱情。豐厚的人情味,讓我感受到這份信仰的力量,似乎讓我也成為了這個大家庭的一員。但這活動的「熱門」程度,看起來可能超過23萬的報名人數,卻也讓我對於進香活動到時候的壅塞和品質有所擔憂。不管如何,相信信仰的力量,也就是媽祖,會透過這群以善出發的人心,做出對整個活動的參與者,包括我在內,最好的安排。

報名排隊時隨手拍的照片,放在 flicr 上了。5月1日,我們路上有緣再見。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