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上架的時間點,應該是 4/30,也就是在白沙屯媽祖出發的前一天 (今年是 5/1 23:45 出發)。
標題說準備,除了行李的準備,也有心態和家人生活的安排。
如果讀者著眼的是個人行程和裝備,可以參考以下的資訊:
- 2025 乙巳年 – 白沙屯媽祖徒步往北港進香,進香日程、急行軍、歷史路線資料、行前準備與注意事項。
- 白沙屯媽祖徒步往北港進香,進香準備與路上篇 EP3,進香前準備:交通方式與住宿概況、進香報名、行李準備、體能訓練。
- 跟隨媽祖徒步遶境進香準備事項的建議與經驗心得分享
2025/4/27 (D-4)
20:10,敲下第一個字的現在 。陸續添購跟收集的裝備,還散落在書房的角落。
說散落有點不太精確,至少我有把它們堆成一小堆山丘。
這些「行李」還沒整理、還沒清點、甚至還沒在腦袋裡模擬使用的情境 — 這是我長途旅行一向會做的事。
可能是心底想著,還有四天,要把東西整理好頂多只需要一天吧…(我想)。到時缺少了什麼,再花一天去採買調整就好。
也可能是看著幾個比較大的粉絲頁和社團,包括 白沙屯媽祖粉絲團 公開社團 、 白沙屯媽祖ㄟ香燈腳、跟 白沙屯媽祖全球徒步聯誼會 等,裡頭的前輩們大多說隨心喜樂,輕便即可,帶著一副輕鬆自在的心情上路即可。有了那份誠心與虔敬,剩下的就交給媽祖,和所有支援香燈腳的善意們。
也可能是,有人說進香路上即是修行,造福消業。如果準備充足,何來業消?何來體驗慈悲喜捨?
但隨著出發的日子越來越近,那份期待與興奮漸漸交織成一股複雜的情緒,一方面渴望踏上這條朝聖之路,另一方面又忍不住開始盤算起旅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狀況。
心裡持續流動著有一些小小的焦慮:今年去程是急行軍,我的體力真的可以負荷嗎?遊覽車組怎麼還沒連絡我?到時停遊覽車的位置很遠怎麼辦?洗衣服怎麼辦?防曬的裝備跟雨天的裝備都要帶嗎? 行動電源要多帶一顆,還是拿之前買來放在防災包裡的行動太陽能板邊走邊充?前兩天竟然有些輕微感冒的現象,喉嚨癢癢的,會不會正好在進香時爆開?
這些問題像傍晚跑步時迎面而來的草蚊一樣,雖然不處理不會造成傷害,但放著不理又會對你造成困擾。
我知道,這種沒有完美答案、不確定性,正是白沙屯的一部份 (包括進香路線的不確定都是)。也因為如此,每個人的答案不同,才充滿了真實與感動。就算你有了自以為的答案,媽祖也有她給你的版本和考驗。你可以找萬全的準備,然後拒絕那種不確定性和隨機,也可以給自己基本的保障就好,剩下的,就交給上天和社會的善意去接住。
如果用一句話說,就是「船到橋頭自然直」。
這樣說來,或許整理行李和準備裝備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執著所謂的最佳化,畢竟這不緊湊的出差行程。
學著在旅途中保持彈性和寬容,每一步踏出,不只是腳印,也是一次次小小的隨機。畢竟,我是在台灣,在這個語言和風土民情都熟悉的土地上。應該不會餓死、應該不會找不到地方睡、不會是一個人。
有一整個信仰體系的人在支撐著這個活動。
這樣想,好像就好多了。
2025/4/28 (D-3)
週一,早上窗外就下著雨,不是一個適合在外頭遊蕩的日子。粉專裡開始出現打包的文章和天氣的預報。氣溫 20~32 度,會有午後陣雨。看起來,不是豔陽天,也是不是狂亂的雨天。但也意味著,防曬和雨備都還是要顧。
先把行李分成兩大包,一包是隨身背包、一包是過夜背包。不過去程急行軍,除了過夜洗澡之外的東西,應該都會放在隨身背包;回程時間充裕,才會依狀況決定隨身背包的東西。
首先,東西依功能分類、命名,然後裝進一個個小的防水袋裡,再試著塞進小小的21L 背包。
外套、大遮陽帽、和拖鞋這三樣塞進去,背包就七分滿了。如果再剩下的夜行包、雨備包、醫療包、3C 充電包、食物和生活包放進去,滿了!

我比自己想像的還貪心許多、還擔心許多。
把東西取出,重新整理,一個個量測重量,整理如下:
分類 | 項目 | 重量 (g) |
---|---|---|
身穿 | 運動上衣+壓力褲+短褲+五指襪+跑鞋+官方背心 | ~1000 |
— | — | — |
收納 | 背包:紅21L + 進香背章 +前掛小包 | 800 |
衣服 | 備用拖鞋 (母子鱷魚) | 203.3 |
外套 | 502 | |
防曬包 | 大遮陽帽 + 袖套 + 墨鏡 + 防曬乳 | 479 |
雨備包 | 輕便雨衣 x1 + 背包套 | 96 |
夜行包 | 頭燈 + 晚上警示燈 + 頭燈備用電池 + 反光條 | 152.4 |
充電包 | 行動電源 + 充電線組 + 備用行動電源1、2 + 小快充頭 (35W) + Air tag | 692.1 |
食物包 | 一瓶水 + 口罩 + 錢包 + 別針 + D型扣 + 裝食物小密封袋x2 + 小垃圾袋x3 + 能量棒 + 乖乖膠 + 鹽糖 | 596.6 |
醫療包 | 透氣矽膠膠帶 + 止痛藥 + OK繃 + 繃帶一卷 + 瑞士刀 | 192 |
打包之後,隨身行李的重量大概是 3.7Kg。背起來還可以。
2025/4/29 (D-2)
週二,看看鼓鼓的隨身背包,再看看一週的氣象預報。嗯…決定把大遮陽帽改放到過夜包。多雲午後短暫雷陣雨、紫外線 5~7 (中到高量),應該用防曬乳就好。大遮陽帽等回程時看天氣再用。
昨晚跟研究所室友聊天,收到「不要煩惱太多」的建議。果然懂我。早上看到拱天宮官方公告了步行隨團遊覽車的連絡方式,煩惱的事又少了一項。
船到橋頭自然直。
好,那今天來把過夜背包打點好。
下午看到一篇 2017年的《跟隨媽祖徒步遶境進香準備事項的建議與經驗心得分享》,裡頭寫的資訊在 2025年的現在仍然沒有什麼過程。時間的力量真是神奇,有的文章1個月後就已經失去90%的參考價值,有的文章在經過8年後卻還有90%的參考價值。
中午跟一個前同事,同時也是學弟吃飯。他正好經歷離職的空窗期,煩惱著下一份工作要如何選擇。我的建議跟當年在職時我們的 1-on-1 內容類似,加了些我這一年來轉變的新體悟。結束前他跟我分享最近正在進行的 100 件事計畫 (取自《殭屍100~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想要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餘,再多增加一些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我分享了自己的 bucket list,以及即將到來的白沙屯媽祖進香。下一刻,在32萬人之外,又多了一位某天同行一段的香燈腳。
但人海茫茫,到時如何相見,如何共行,能夠走多久,都是未知數。跟人生一樣,彼此不認識,目的也不同的一群人,跟著媽祖轎班的腳步,朝同個方向前進。等到這11天的進香結束,又各奔他方了。有的明年相見,有的一期一會。那些因為進香而熱鬧起來的社團和群組,又會因人們的離開而寂寥,直至下一年度的到來。
在還沒出發的現在就想到這件事,是不是太早了呢?
對家人生活的衝擊和對應的安排
好像是上週吧,突然被問到:「你去瘋媽祖 11 天,孩子怎麼辦?」
其實孩子已經國小,可以自己上下學,簡單的生活也可以自理了。我平常的角色,與其說是管/教/養,不如說是「陪伴」。 所以這十一天的缺席,對他們「生活」的影響,精神上可能大於體感上的。現在網路和通訊這麼發達,要連絡我相較之下容易許多。差別在於我和他們的距離,從30分鐘變成3個小時。
之前我已經和孩子討論過這次進香的意義,雖然我並沒有談太多這次進香對我的意義,一方面這應該不是他們這個年紀最關心的事物,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沒有答案。
或是這麼說好了,這次參加進香,目的之一就是想從過程中尋找目的。
這麼個人/私人的行為,我需要有些自己的空間,讓我重建構築現在這個階段的自己。
我需要家人給予的陪伴,不是在身邊,而是在家好好的。這種想像既能減少彼此的思念,也讓我更安心專注於旅程。
相信等我回家後,一定有許許多多的學校趣事和生活點滴在等待著我。
對了,目前小幸福跟小平安可能會陪我走最後一天的10K,
期待。
最後,給我自己三句話:
- 行李準備要輕裝,調整心態是關鍵:「船到橋頭自然直」。
- 進香不只是旅程,更是修行與對話:我從過程找目的。
- 練習從牽絆中放手,轉為陪伴:照顧孩子不要變成藉口。
我們,路上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