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去程是急行軍,36小時136Km。雖然走了14小時後,就因傷上車,沒有完成全程徒步。但學到了很多,體驗到很多,還重新學習了怎麼走路。
5/1 (D Day)
從下午就看到討論區裡,陸續傳出交通工具客滿,白沙屯已是滿滿人潮的訊息。我已經跟小平安約好,會接他放學,並且準備好全家的晚餐後,才出門。所以焦急歸焦急,還是得等待。
坐 19:36 從新竹發車的區間車,因為是出發站,即使月台上已有等待的人潮,我還是幸運地找到一個位子。上車的人愈來愈多,從服裝和交談之間,都很明顯地看得出來是香燈腳們。到了竹南站,整台列車已經塞滿了香燈腳。有人超級輕裝,開心地聊天著;也有人重裝滄桑,默默地閉目養神著。手機傳來白沙屯車站附近平交道,人群擠爆動彈不得的影片,等到我感覺得車速變得很慢很慢,車內的人望著車窗外發出「哇~~ 好多人」的呼聲,我知道,白沙屯到了。

從白沙屯車站到拱天宮,不管是哪條路,已經都是滿滿的人群。廟前應該已經進不去了,我要做的,就是先把過夜行李放到遊覽車上,然後找個地方休息。沿著省道慢慢前行,100台遊覽車,兩台兩台併排,逐一確認車子的編號,找了好久,都走過拱天宮的牌樓了,才找到我的遊覽車。
上車 check in,加了 LINE 群組,被安排了位置。車外人太多,我決定在車內休息一會兒。坐我旁邊的是一位方大哥,從上一份工作退下,回家照顧年邁的母親,並接下家裡的生意。聽他訴說他對於照顧上一代、教育下一代的個人理念,混合了過去時代的抱團相互扶持,以及因應時代變化給下一代的自由和選擇。應該是一個好聊的人吧,我想。之後上車要過夜時,應該可以同行,我想。
沒想到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跟他碰面。後來聽車掌說,他去程中途就離開了。
一期一會,這是進香路程中,最常見的人際樣態。
11點左右,我拿起急行軍的背包,也是未來26小時陪伴我的裝備,跟車掌說「北港見」,然後下車。
這時,我犯了一個錯。
路旁太過熱鬧,我決定像逛夜市一樣,先往南走一小段,到車站出口那條路,再轉進與省道平行的鄉鎮道路。沿途的確像夜市一樣熱鬧,結緣的,賣紀念品的,吃的喝的都有。不知不覺,我靠近平交道處。人潮太多,我也沒有要進去的打算,於是在附近找個地方站著,打算等轎班經過,再跟隨。
有經驗的香燈腳們,此時已經先出發,先到第一個check point 西濱聯絡道處等候。一方面避開大批的人潮,讓走路可以依自己的節奏前行,另一方面爭取休息的時間。
而我,花了體力逛了夜市,等媽祖經過後,又在大批的人群中被推擠著慢慢前進、走走停停。耗費了許多體力,等到我被擠到省道上,已經是半個小時後的事了。
這就是我犯的第一個錯誤。也是新手/遊客向 最容易犯下的錯誤。
白沙屯省道台1線 – 西濱聯絡道 – 61 高架下平面
來到了省道台1線,以為終於可以用比較接近設定的速度前進 (我設定配速是 10~12min/K),
並沒有。

省道的兩側,滿滿地都是點心攤。因為人多且距離媽祖通過已經超過30分鐘,大部份的物資已經見底。但是走在路上,人群的擁擠程度大概像是馬拉松出發的前3K 一樣:如果前面的人一減速/靠邊去拿東西,你不跟著減速就會撞上。常見的作法就是左閃右閃,增加體力的負荷。
至少這一段我儘量用自己設定的速度前進 — 即使要耗費較多的體力。
8.5K 處,是西濱聯絡道,大批的香燈腳前行沿中山路走進通霄市區。我也不疑有它跟著大軍走。走一陣子聽到旁邊的人在討論才發現不對勁。拿出 白沙屯 GPS APP 對一下媽祖的路線 — 神轎走上61高架!
那為什麼這麼多大軍是走進通霄市區???

當下決定和幾個香燈腳找小路、走平面去追媽祖,同行人數瞬間從滿滿的人變成兩列縱隊,在黑暗中默默地前行。
這裡,我犯下第二個錯誤:「追媽祖」
因為心急,所以步伐上開始邁大步,甚至在小下坡時用小步小跑的方式。尤其是小跑的時候,因為用力的方式比較像是平常在慢跑,當下不但不覺得不適,還有一種使用了不同肌群,可以讓步行所用到的肌群休息的錯覺。
接到了61高架下面的平面,其實應該要安心才是。但時常用 GPS APP 確認的結果,會為了「落後幾分鐘」而憂慮,落後20分鐘…落後30分鐘…落後40分鐘…
為了「追上媽祖」,在61這段路我的平均配速落在 9-11 min/Km。也沒有安排給自己休息的時段,就是一直走一直走,也不知道自己走到哪裡,並別說是去體驗當地的風土民情了 (三更半夜)。
一直到17K,在苗栗和台中的交界。我才給了自己第一個休息。此時已經接近天亮,正好是一夜未睡的我,最疲累的時刻。
後面幾天,我都跟自己說:不要「追媽祖」,而是「跟隨媽祖」。之間的分別,有機會再細說。
事後想,我的腿,應該是在這一段受傷的。
台61 大安溪 – 大甲溪 – 清水 – 梧棲
和走高架的隊伍會合後,部隊繼續前行。一夜未眠的我開始晃神,走路有點搖搖晃晃地。還好碰到好心的點心攤有著熱騰騰的黑咖啡,來上一杯後精神就回來了。後面幾天我也養成了每天早上出發後一杯咖啡的習慣。算是一種儀式感吧!
這段路平均配速落在12分 左右,算是在自己設定的區間,也感受到跟GPS 裡媽祖的位置在一點一點地拉近著。是的,這個時候還是抱持著「追媽祖」的心態。




走過台61大安溪橋,稍作休息。早上8點後太陽開始發揮炎熱的威力,加上防曬裝備,擦上防曬乳,繼續前行。現在開始會規劃每個小時休息個 10分鐘左右。
走過台61大甲溪橋,這是今天的第二座大橋,看得出前後左右的香燈腳們,臉上盡是疲累,談笑已經變少。畢竟走在橋上只有曬、曬、曬和無止盡的長路。
走進清水,炎熱加上疲累,休息的時間已經拉長到15分鐘了。小腿後側連接膝蓋的地方開始疼痛 (可能是腓腸肌或比目魚肌),無論是伸展或是屈膝都是一番折騰。在路邊休息時,旁邊一位大姐share 給我她的薄荷油,說可以塗上去舒服一些。可是我穿的是9分壓縮褲,沒辦法脫掉擦在疼痛的地方。只能隔著褲子噴噴肌樂之類的,但效果不大。
走進梧棲,已經是中午時分, 我找個地方,花了20分鐘吃午餐,這時看GPS,已經落後1個小時 (是的,這時我還抱著「追媽祖」的心態) 。看著路邊倒頭呼呼大睡的香燈腳們,我心裡一直有個疑問:這樣睡下去,不是落後超久嗎?
吃完午餐繼續出發,此時雙腿後側疼痛的地方已經影響到走路了。只要試著伸直雙腿就會好痛。怎麼換姿勢都好怪,沒有可以「好好走路」的姿勢。開始一小拐一小拐地走,配速掉到14分。吃完午餐後,一大早那種沒睡的疲累再度襲來,啊…我真的不行了,我一定要睡一覺。
13:00,我跟著那些在路邊角落睡覺的香燈腳一樣,找個角落,決定小睡。

13:45,我醒來。身旁的人已經出發。我看著GPS,媽祖已經走進伸港。雙腿疼痛不已,現在進度50K 左右,連135K 一半都不到。我開始評估DNF 的可能性:
- 目前的雙腿,再走下去可能會有嚴重的傷害。
- 後面的速度只會愈來愈慢,補給/點心愈來愈少,許多人都會坐「累了請上車」走掉。
- 後面還有回程,如果現在不DNF ,那麼回程應該都泡湯了。
不過因為天熱,許多「累了請上車」已經都是客滿的狀態,一台一台地經過。我想,不如就交給媽祖決定吧!如果祂覺得我應該休息,那就派一台有空位的「累了請上車」來吧!
想著,我決定起身,慢慢走。才走到路口,一台「累了請上車」靠近,車上還有一個位置。
我上車。
「累了請上車」Combo
第一班「累了請上車」我坐了1K左右,到了台中和彰化伸港交界的大橋前。看著那長長的橋,我心裡嘆了一聲,真的要再繼續走嗎?我已經完全走不動了。
撐著往前走了不到100m,我碰上第二台「累了請上車」,這一次,司機大哥決定把我們載到頭旗的位置,也就是鹿港。塞車加上繞路,這一趟花了1個小時,但我下車的時候人在鹿港。而我的遊覽車 — 已經跑到王功去了。
這是我第一次走在頭旗和媽祖之間的位置,也就是媽祖的前頭。隊伍走得很快,但沒有人擠人的感覺,鹿港民眾很熱情,一直要塞吃的跟喝的給我,不過我最在乎的是我的雙腿,休息了一個小時但還是超痛的雙腿。連絡了車掌後,她給了我另一台遊覽車的資訊 — 現在正停在鹿港,30分鐘後離開,而google 告訴我,到達時間是…40分鐘!
怎麼辦, 只好用跑的。每蹬一次腿就痛一次,跑步能調整的姿勢較多,但在快走的人群中小跑,然後一直「借過!」、「借過!」也是有些詭異。速度從步行的13分鐘,加速到9分速,再加速到6分速。
最後!我趕上了!
搭上這台遊覽車,我終於可以到王功和我所屬的遊覽車會合,開始真正的休息。在這段期間,我要做的,就是不斷伸展、拉筋、壓縮、在座位上昏睡。
16 個小時後,遊覽車停在雲林北港的牛墟,我決定下車,走北辰派出所這一段。
北辰派出所 – 北港朝天宮
雖然雙腿還是疼痛,但是精神已經比較好了。這一段因為人超多,比較像是出發時那30分鐘一樣,人擠人,跟著人潮慢慢地前進,對雙腿而言,反而沒有什麼走路的痛楚。
這一段,因為是城鎮的關係,也因為是終點北港的關係,在地居民的熱情,滿滿溢出。過去資源不足的年代,進了城鎮之後,因為信徒們的善意,讓香燈腳們有吃有喝,有結緣有福食,才有力氣前行。所以許多點心攤會喊著:「來讓媽祖請客喔!」。因為有祂,香燈腳們才可以少背一些東西。才不用煩惱口渴,才不用煩惱過夜的地方。
這一段,就像是慶功嘉年華一樣,整個城鎮,都在歡迎媽祖 (和香燈腳們) 的到來。
而進朝天宮這一段,因為今年人實在太多,所以我就不擠進去了,慢慢地回到遊覽車上,繼續休息。
經過16個小時之後,再下去走(散步)了一段,我評估了自身的狀況:
- 回程第一天 (半夜出發) 應該還是走不了。
- 如果狀況回復好的話,第一天下午可以下去走一下。但不強求,後面還有7天。
- 拉筋很痛,拉的時候有沾黏硬被拉開的痛楚,但為了回程,還是要拉筋 – 壓縮 – 拉筋。
接下來的一天,應該就是在遊覽車上度過了。
降低受傷風險的走法
如果問我,下次如何避免受傷?以下我個人體驗,以及過程中許多前輩分享的看法。沒有標準的答案,但可以試著找到適合自己的走法:
- 屬於自己的走路速度:這是我聽過多種說法後,覺得最關鍵的部份。你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走路方式 (步幅) 和走路節奏 (步頻),進而組合出屬於自己的走路速度 (配速)。這個速度是一個範圍,急行軍可能稍快一點,平時可能慢一點,進城鎮人多時甚至會再慢一點。但不管如何,儘量不要讓自己超出這個範圍:太快會容易受傷;太慢又會耗費太多腿力 (效率差)。至於怎麼找出來,我覺得需要靠事先的練習 (出去走個幾小時),慢慢調整,專心在走路的方式上面。而我,是等受傷後,回程的路上才慢慢重新摸索出走路的方式的。
- 一般來說,媽祖神轎的周圍和正後方,是人群最密集的區域,也是最不容易走出「自己的速度」的區域。而比較適合走路的位置有:
- 頭旗後:頭旗的速度很快,跟的人較少 (目視在100人以下),也比較不會有推擠的狀況。但要小心像這次,頭旗被媽祖海放,得繞路才能會合。
- 媽祖前 10~15分鐘:走起來很舒服,而且能夠擁有充份的補給和熱情加油。適合在媽祖路徑比較確定的路段 (例如省道)。偶爾要確認一下GPS,如果發現媽祖轉向了,可能就要回頭或是轉向去跟媽祖會合。不太適合在城鎮內用 (因為路徑不確定)。可以在進城鎮/大叉路的下一個路口休息,確定媽祖走的方向一致再前行,若不一致轉向也不會落後太多。(落後時寧願多休息久一點,等20分鐘後再走)
- 媽祖後方 20分鐘,人多時拉到30分鐘後:太近的時候,人潮太擠根本無法用自己的速度行走。所以寧願多休息20分鐘,一方面手機 GPS 不會因為網路塞爆而收不到訊號,一方面也可以有自己的進度。
- 如果在後方走著走著,發現人愈來愈多時,通常就是媽祖停駕休息,或是前方路窄,人潮回堵。此時千萬不要往前擠,可以找個地方休息。不累的話,繞點小路走到媽祖的前方,提早走到10~15分鐘處。
- 鞋子:一定要穿適合自己的鞋子。我是靠一雙舊的慢跑鞋就出門了。因為怕會下雨,我會在背包裡多放一雙母子鱷魚的拖鞋,下雨完休息的時候換上。
- 鞋子一般來說要找稍大一點點的,這樣長途行走腳腫脹後,比較不會不舒服。而我的慢跑鞋本來就符合這要求,所以就不用買大一號的。
- 關於鞋帶要綁緊一點,還是鬆一點,兩種說法我都有聽到。我自己是像跑馬一樣把腳踝處綁緊一點,這樣子腳掌比較不會向前滑動,可以避免腳指往前撞到鞋尖而造成疼痛/黑指甲。
- 襪子:有人說要五指襪+厚底襪。有人說五指襪要反穿 (應該是要避免縫線的摩擦)。我自己是穿博克多的五指襪。幾天下來沒有什麼問題。全程沒有起水泡。算是蠻幸運的。
- 褲子/壓縮褲:我這次準備了兩套 (都是跑步用的):一套是九分壓縮褲;一套是五分壓縮褲加小腿套。都是博克多的。壓縮褲外面再加一條跑步短褲。去程急行軍因為有夜行加可能會下雨 (結果沒有),所以穿的是九分壓縮褲,就當長褲一樣。缺點是沒辦法針對小腿擦藥/貼步;而且因為走到受傷,我也有懷疑是不是九分褲造成的。不過回來有兩天也是穿九分褲(含過夜也是穿了兩天) ,就沒有受傷的問題。所以應該跟九分褲沒太大關係。如果只是白天穿,我自己是偏好五分壓縮褲加小腿套這個組合。穿脫都方便。
結語:
以上是去程急行軍 的紀錄、心得、以及 DNF 後一些檢討。希望明年的自己看到這些文章時,不用再重蹈覆轍。
最重要的兩件事:
不要追媽祖,而是跟媽祖。
用自己的速度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