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跑步路線 – 橫濱港未來21

這一篇是2025/7 去日本旅遊時旅跑的路線分享,

這次跑了三條路線:

  1. 富士山下 東富士,在靜岡縣的小山町,沿著富士美華resort 附近繞一圈,大概5K 左右。除了我以外,沒有碰到任何其他的人。
  2. 橫濱港未來21 (Minatomirai) ,沿著港區繞一圈,距離大概 6K。早上很多跑步的人,但以休閒跑步為主。
  3. 千葉港 (Chiba minato) :在千葉港站附近沿著港區跑,距離大約6K。會遇見不少認真的跑者和釣客。

本篇分享的是在橫濱港 未來21 區域的跑步體驗。


我還記得第一次來橫濱的時候,腦子裡還滿滿的是出差、Yokohama show、還有拉麵。當時穿著西裝,混在滿滿一群忙碌的日本上班族中,從一棟樓走到另一棟樓,中午時分,從攤位買個冷掉的日式便當,找張板凳,說聲「不好意思」,然後就著不認識的日本人,各自低頭解決掉便當之後,再分頭繼續各自的行程。

這一次,我穿著短褲,在清晨4點半,跑在沒有太多人的街道,經過遛著狗的日本大叔,在港區和穿著運動服、一樣是享受著日出和港區風光的市民跑者擦身而過。等到櫻木町湧出大量的西裝筆挺上班族時,我已經回到飯店,梳洗完畢,準備今天旅遊的行程了。

這次住在橫濱東急REI,是一家現代化的商務型酒店,很適合商務旅客和觀光客,離車站或是主要景點都不遠。

今天規劃要跑路線很簡單,先往北跑到 Tochinoki-dori Ave(栃木通),再往東一直跑到港邊,然後沿著港邊一路往南跑,想跑多遠就跑多遠,最後再往西接到 Nat’l Rte 133 後,沿著 Nat’l Rte 133往西北跑回來。

港未來21這一區就像重劃區一樣,路大又直,街道寬敞,兩旁辦公室和飯店高樓林立 (會影響到一些 GPS 收訊),人行道設計完善。也種植了許多樹木,環境整潔,適合清晨慢跑。往東邊一直跑,到了盡頭後,就是臨港公園了。

臨港公園是橫濱最大的綠地之一,於1980年代末隨著港未來地區的開發而建成。公園裡有個 Anchor objet d’art,回來查了一下,好像資訊並不多。本以為是開港第一艘船的錨…再往前會經過一小座拱橋,小到應該是造景用的。這座拱橋叫 Rinko Park Arch Bridge。

這座拱橋於2001年作為橫濱三年展(Yokohama Triennale)的一部分正式亮相,由日本雕塑家豐田豊(Yutaka Toyota)設計,象徵日本與巴西之間長達百年的友誼,巴西聖保羅也有一座類似的橋,朝向橫濱的方向,象徵兩地的連結。

在Rinko Park Arch Bridge 上有個標誌: BAYWALK Yokohama START 0KM (RINKO Park)。這一條步道全長大約5K,從臨港公園開始,途經普卡里碼頭、紅磚倉庫、山下公園(Yamashita Park)等地。讓遊客可以沿著橫濱灣的海岸線,探索港未來地區的各大景點。這次時間不夠,下次有機會再全部走一次。

這裡會有一些跑者出沒,有的看起來跟我一樣是觀光客,有的像是固定在這邊運動的。但因為這裡是港灣步道,適合的還是以輕鬆跑為主。跟擦身而過的日本跑者打聲招呼,各自用自己熟悉的步伐前進,

沿著港邊跑一小段,太陽已經冒出海面,位置正好落在 JERA Yokohama 火力發電廠的兩根煙囪中間。有位大叔架了腳架,用長焦在補捉日出,不過靠過去看太失禮了,只好遠遠地仿照他的角度,猜想可能的取景。

上一次旅跑在水邊看日出…好像是日月潭?兩者都讓人覺得感動。

再往前,經過 普卡利碼頭(Pukari Sanbashi Pier)後,右手邊看得到地標 Cosmo Clock 21 摩天輪還有雲霄飛車。
我喜歡 Pukari Pier 的造型,剛剛升起的日光灑在洋樓和旁邊的觀光船上,真的很美。

再往前,是 新港碼頭客運中心( Shinko Pier Cruise terminal) 。這裡之前是新港碼頭,建設始於1899年,於1917年完工,是橫濱港第一座現代化碼頭,當時用於貨物裝卸,無需依賴駁船。後來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中受損,保留了歷史性的紅磚倉庫和鎚頭起重機(Hammerhead Crane)等結構。

新港碼頭客運中心 (Shinko Pier Cruise terminal) 則是由橫濱市政府與當地企業合作,採取公私合營(PPP)模式,於2018年6月動工,2019年11月完工。碼頭總面積約30,290平方米,延伸至340米長,水深9.5米,可停靠最大11萬噸的郵輪。建築採用現代化設計,結合商業、酒店和海事功能,五層建築包括底層的海關、移民和檢疫(CIQ)設施,以及上層的「InterContinental Yokohama Pier 8」豪華酒店。碼頭周邊還開發了鎚頭公園(Hammerhead Park)和步道,與海濱環境融為一體。也成為日本首個集客運碼頭、酒店和商業設施於一體的綜合設施,標誌著新港地區的現代化轉型。

再往前,繞過 橫濱海上防災基地(海上保安廳,Yokohama Maritime Disaster Prevention Base),就會看得到著名的觀光客景點 紅磚倉庫了。

紅磚倉庫現在的角色很像高雄的駁二,一開始是作為的保稅倉庫,用於儲存進出口貨物。後來因港口功能轉移而閒置。2002年,倉庫改建成集購物、餐飲和文化活動於一體的綜合設施。就倉庫的數量和空間而言,我覺得駁二更有味道。

跑過紅磚倉庫,左手邊有個小碼頭,名字叫 Pier Aka-Renga,也是坐觀光船的。從航路圖看起來除了A點來回外,好像也有A-B點的選擇。不過就班次表來看,一天開沒有幾班…

看了一下地圖,往前跑到象之鼻公園,就要轉彎準備往回程了。象之鼻公園有著很有趣的車擋,名稱來自其獨特的防波堤形狀,彎曲的堤岸從空中俯瞰形似大象的鼻子。這裡有人行空橋可以通往下一區,不過因為我要回程,就要走平面往橫濱稅關的方向前進。

橫濱稅關(Yokohama Customs House),別稱「女王塔」(Queen’s Tower),建於1917年,是日本明治時代的重要海關建築。(Queen’s Squere 命名可能跟這也有關係)。橫濱港於1859年開港後,成為日本對外貿易的門戶,稅關負責處理進出口貨物的報關和稅務。現今的建築於1934年重建,經歷了關東大地震的考驗,至今仍是橫濱港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橫濱稅關由日本建築師大熊喜邦設計,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外牆以綠色瓷磚裝飾,塔頂的圓形穹頂靈感來自歐洲古典建築,展現明治時代的西式風格。建築內部保留了歷史性的木質地板和裝飾,資料館則以互動展品為主,包括舊報關文件、船模和海關制服。夜間的燈光設計讓女王塔在海濱背景下更顯優雅。

路上我看到有空橋連結舊和新的大樓建築,上面還掛了布條,提倡太陽能發電,蠻有趣的。

到 Nat’l Rte 133 後右轉 沿著 Nat’l Rte 133 一直跑,快到櫻木町時左手邊還可以看得到當年住宿的櫻木町華盛頓飯店。這麼多年了,飯店外觀保持得還蠻好的,不知道內裝如何? (回來查了資料,飯店在2020年還有翻新過一次)

這條路白天是很熱鬧的,但一大早的時候車流量還很少,經過Landmark tower後,不知不覺就回到起點飯店了。

人生真是有趣,十幾年前來橫濱時,占據心頭的是工作上的衝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夜晚,包括購物、拉麵、打光夜景和城市夜晚的天際線;這一次再訪橫濱,喜歡的卻是燈光退卻後的早晨,朝起的陽光輕撫著這個還沒完全起床的城市,和一些跑者、釣客、鴿子、還有烏鴉,一起感受讓人一直想跑下去的涼風。

夏天這麼做,最舒服了。


跑步路線圖:

當天路線在這裡,有需要可以參考:

其他路線變化

  • 因為只規劃6K 左右,我是跑到象之鼻公園左右就往西,不然時間夠應該可以再繼續跑,然後往西接到元町 / 中華街,然後往西北跑到伊勢佐木町,再跑到櫻木町…
  • 也可以考慮沿著 baywalk yokohama 走 (全程5K ),再沿著Minatomirai 地鐵路線回來。 baywalk 的路線可以參照如下 (PDF 下載)

One more thing:

  • 原來 Nat’l Rte 133 (National Route 133) 是條全長只有 1.4公里的國道。但它不是日本最短的國道。日本最短的國道是國道174號(National Route 174),位於神戶市(Kobe),全長僅0.7公里(0.43英里)。這條國道從神戶港(Kobe Port)到神戶市中央區的一個交匯處,是目前日本國道系統中最短的路線。
  • 而Nat’l Rte 133 也不是排名第二短的國道。日本第二短的國道是國道130號(National Route 130):位於東京,連接東京港與國道15號,全長約0.9公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