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烏來馬拉松 全馬

跑完回到飯店泡著溫泉的我,回想著今天跑這場馬拉松的「策略」(是的,我竟然是在事後才在回想這場比賽自己的策略),以自己幾乎沒有做什麼功課的情況之下,再要我回想這場賽事,我想會是 「太魯閣馬的風景壯麗」加上「田中馬的補給和成績追求」。

田中馬的成續追求? 我想不了解田中馬的人應該會滿頭霧水。讓我們看看田中馬的簡章說明

本賽事不鼓勵競速,歡迎您放慢腳步,悠遊水圳農村田園,感受田中的人文熱情與臺灣農業生命力!

所以田中馬的成續追求…就是不追求完賽成續。完跑策略參照去年田中馬:「吃好吃飽吃到開心難忘」。

所以合起來,就是在像太魯閣般的壯麗山林裡,吃好吃飽吃到開心難忘。

呃…呃?

但這就是事實。


如果要認真地去跑烏來馬,恐怕會付出比太魯閣馬更高的代價。這點看男總一成續 3hr 8min 應該就有感覺。
如果輕鬆跑,賽事主辦方的「官方」設定是限時 8.5小時,實際上九個半小時回來的還是有成續。過26K 後,我的garmin FR955 體力值已經顯示 <1%,當時計算了一下,如果後面全部用15分的配速步行回來,應該是剛剛好關門時間回來。不過雖然手表顯示體力耗盡,但自己體感上還是可以小跑一直跑下去的。而且後半是以下坡為主,配速可以維持在 6’45”-7’15” 之間,心率則是維持在 M2 上緣,但要快也快不起來了。

後半段下坡只能7分速的原因

一般來說,下坡不出力大概是在 5分速左右,但後半段自己有很明顯的掉速,主要原因有:

  • 大腿和髖關節疼痛:腿抬不起來,影響跨距 / 步幅。從數據上來說,後半段步幅 0.8m 左右,其實沒掉很多,但體感腿就是抬不起來,步伐跨不出去。
  • 右腳大姆指指甲撞到鞋子會痛:這個完全是我自己的鍋。比賽前兩天剪指甲沒修好,然後比賽前又沒有重綁鞋帶,導致腳在鞋子裡滑動,一直去撞鞋尖。跑步一半時心想,這應該又要甲床瘀青了。也因為下坡會痛,所以自己在落地時就有所節制,不太敢放開跑。
  • 肩關節疼痛:這個是老症頭。長時間固定擺手姿勢會造成肩膀疼痛。在跑步時更換擺手姿勢可以減緩,每跑一段手臂劃大圈也可以,但是全馬後半段傷痛大概累積得差不多了,痛就是會痛,換姿勢伸展不小心還會抽筋;跑完回來還會有沾黏的感覺。

原來開始的上坡是最硬的

一開始的 2.5 K 就是最硬的上坡。許多人的策略就是上坡步行,下坡再跑起來。我一開始遵循自己的節奏,能跑就小小跑,八九分速也沒關係。

在7.5K 左右的信賢部落,我經過了路旁的天后宮。天后宮拜的是媽祖,回想起白沙屯媽祖進香的點點滴滴,在這樣的大雨和山路中,自己突然有種感應,應該又是媽祖給我的功課吧。要走的路,為什麼一定要用跑的呢?成續不是我這次追求的,碰到上坡時,看著山景、望著瀑布、聽著溪水沖擊聲、體驗山嵐撲面而來,用進香的步調走下去,未嘗不可?

於是,7.5K – 10K 的這段上坡,就用個人的進香步伐走完了。只是好奇,平平是步行,我的配速每公里大概在14.5~15.5分之間,明顯地比路上的其他「步行跑者」慢。所以平平是步行,我卻總是被超車,算是有趣的觀察之一。

大黑哥說的補給沒有食言

因為一開始就上坡的關係,第一個水站體感有點遠 (4K 左右),但從第一個水站開始,補給的品質就沒有讓人失望。除了基本的飲料 (水、運動飲料、加冰沙士、烏梅汁、麥茶、紅茶…等) 和水果 (香蕉、火龍果、柿子、芭樂、小玉西瓜) 之外,每站也有主題菜色。當我賽後在烏來老街逛街時,才發現這些主題菜色多是當地老街主打的品項。跑個馬拉松,每個水站都進去,老街大概就吃了大半了:

  • 第一站 (去程):溪蝦
  • 第二站 (去回):溫泉蛋和愛玉
  • 第三站 (去回):水果/小玉西瓜、Subway
  • 第四站 (去回):烤香腸
  • 第五站 (去回):滷味拼盤 (海帶、米血、甜不辣…)
  • 第六站 (回程):烤豬肉
  • 第七站 (回程):蓮藕糕和熱魚丸湯
  • 第八站 (回程):鹹豬肉和溪蝦

要感謝大會在起跑點附近發放的環保杯,在裝飲料和湯品方面幫了許多忙 (我也看到有跑者拿來裝食物的)。我自己帶的水壺裝著以防萬一的水,其他各式各樣的飲品就靠環保杯了。

關於水站,要說美中不足之處,就是人數太多,搶食的狀況容易發生。除了因為產能的限制外 (尤其是現烤的豬肉和香腸),在山裡的水站沒辦法像平地可以把水站拉得很長,分散人群,也是限制之一。但我想這不是競賽,排個隊,擠一下,甚至在旁邊花點時間把一碗熱湯好好喝完,也是值得。

說到值得,這次全程腸胃都乖乖的,完全沒有作怪。包括賽後也是。真的感謝再感謝。想一想,可能的原因有:

  • 這次10K 後就不喝舒跑,也不喝氣泡飲料 (如沙士),以喝水為主。
  • 電解質靠鹽糖和水果沾梅粉食用。
  • 天候不熱,下雨涼涼的。
  • 沒有全力輸出/氣力放盡。

能控制的部份 (飲料的選擇和電解質),應該就是未來的個人儀式/迷信之一。

而不能控制的部份 (天候),就交給最好的安排吧。是作業也罷,是考驗也罷,要不要熱淚盈眶,要不要成為更好的自己,選擇,專注,然後感謝。謝謝老天爺,也謝謝自己。


終點

回到終點,在橋上的拱門儀式感好重,輕輕鬆鬆地跑過終點線,沒有衝線,只有回頭鞠躬感謝。

最後一屆的烏來馬拉松,沒有沿途的加油團,沒有賽前冗長的長官致詞,只有壯闊的峽谷、裊裊的雲霧、輕涼的風雨、越野般的步道、秀麗的瀑布、激湍的溪流、和空濛的山色。以遊客視角首次造訪的我,就這樣開啟了和烏來的連結。未來聽到信賢、內洞、福山、德拉楠、蝴蝶公園、溪瀧步道這些地名時時,心裡就會跟太魯閣馬那個時候一樣:

啊!這些地點我曾經用雙腿跑過、走過。

現在閉上眼睛,那些景象和聲音,仍然浮現眼前,迴盪耳邊。

對了,這次的路線大部份是沿著南勢溪跑,在沿著河濱跑步上,我又解鎖一條河川了。

最後最後,感謝烏來馬拉松兩大推手,主辦人邵老師和贊助商博克多的大黑哥。給了我這麼美好的烏來馬體驗。跑旅那個「旅」的部份,我再另開一篇來寫。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