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生活裡,很多人卡在一個同樣的兩難:為了早起跑步、讓自己看起來更自律、更健康,得拿什麼去換?往往換掉的是睡眠,是那每天本來就已經不太夠用的五到七小時。一天就只有這麼多時間,工作、家庭、通勤、社交各自佔據一塊,最後留給自己身體和大腦恢復的,只剩下被擠壓過的邊角餘料。但還是要運動啊!有課表要吃啊!於是,一部分人決定把鬧鐘往前調三十分鐘、一小時,穿上跑鞋,出門晨跑;另一部分人則說,這樣做,是犧牲了睡眠對修復身體的效用。當然,最好的是睡到飽,又有運動。但現實真的很難。往往只能二選一,更甚者,造成偷懶賴床的理由。 前陣子,有些空檔讓自己睡到飽,幾天之後,起床後腦袋裡好像少了一些「迷霧」。這讓我好奇,自己是不是更適合「睡飽」的那一派? 這兩種聲音,一前一後在腦中拉扯,於是我決定研究一下,到底是運動的多巴胺/腦內啡好,還是睡飽的修復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