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對我而言。
先從我自己開始說起好了。我自己的父母對家裡的小孩很注重「公平」兩字。玩具兩份,外套兩份、書桌 兩張、椅子兩張,腳踏車兩輛,買人生第一輛摩托車的補助也是一樣。出社會之後的人生大事,要是家裡有掏出錢來幫忙的,也會準備兩份,用不用得上不一定,但 是嘴裡總是會說已經「揣便便」了。所以我跟我弟從小到大從來不抱怨「偏心」 (好吧,至少我不在意,我弟嘴巴上也不在意)。從另一方面來看,我父母在這個議題上花了很多心思,甚至現在回想起來有點潔癖。(好吧,我爸是處女座的)
等到自己要迎接兩個小孩的時候,卻發現事情不是這麼簡單。
首先,小幸福和小平安年紀相差太多 (快四歲),性別不同,興趣和喜歡的東西應該也不同 (我猜的)。要讓他們倆覺得「公平」,應該是件不容易的事。再來,因為兩人年紀有差,能做的事也不一樣。小幸福可以自己刷卡開門按電梯開冷氣,小平安還小如果這樣做可能是一場災難。另一方面來說,小平安要抱要餵可以放聲哭,小幸福如果一視同仁的話同樣也是一場災難。所以我跟指導教授決定不做「行為」上的公平。
那怎麼辦呢?
指導教授走的是好姐姐路線。利用解說和角色扮演的方式 (小平安在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藉由指導教授的口跟小幸福常常對話了),讓小幸福知道未來小平安出生的時候,她會面臨生活作息上什麼樣子的差異。媽媽坐月子的時候,媽媽會有一個月的時間不在家裡;小幸福要在自己的房間睡,但是小平安可以跟媽媽一起睡;爸爸媽媽會花很多時間照顧小平安,沒辦法一直陪小幸福玩,也不能像現在一樣一放假就全家出去玩。如果小幸福當個好姐姐,能夠體諒爸爸媽媽,並且一起照顧小平安,未來小平安還可以跟她一起玩,全家都開心…..換句話說,藉由事先的說明,讓小幸福有心理準備,知道媽媽不是不愛她了,同時可以先準備好未來生活作息的衝擊,並且朝一個會得到稱讚的「好姐姐」形象邁進。
而我,則是利用故事和情境的方式,讓她知道兩個孩子,因為年齡上的差異,所以爸爸媽媽會有不一樣的對待方式。不管是小幸福還是小平安,當還是嬰兒時,會得到爸爸媽媽很多的照顧時間和心力,但是相對來說也比較不自由,不能吃自己喜歡的食物、零食、飲料,不能自己決定想要看什麼書,玩什麼遊戲;相反的,不管是小幸福還是小平安,當長大的時候,有比較多的自由時間和選擇,可以自己跑跑跳跳,可以去 IKEA 的兒童遊戲區玩 (要95公分才能進去玩),可以在大浴缸洗澡,並且跟大人約定協調活動和行程,甚至可以用言語和文字表達自己的喜好、想法和心情。今天小幸福和小平安的待遇不同,只是因為年紀不同,但是滿滿的愛是一致的。而在同樣年紀的時候,所得到爸爸媽媽的對待也會是公平的。
然而,我相信她現在雖然可以理解,但是當那一天到來時,她是不是真的可能冷靜接受,我還是保持懷疑。拜託,她只是一個三歲多的小孩,大人都不見得能冷靜接受了。
所以,就會出現下面的這張照片。當我們在整理未來給小平安睡的嬰兒床,把床墊、床單、枕頭、棉被、床欄都拿去清洗時,小幸福做了這一件事:她把她的枕頭從她自己的房間拖呀拖,拖回我們的房間,爬上我們的床,然後再翻進嬰兒床裡,說今晚要睡這邊。
「當然好啊!」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