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報紙應該忘記新聞」和「媒體偏頗的問題其實不在於偏頗本身」這兩篇裡,提到媒體偏頗可能是利益之下算計而來的,為的是讓閱聽人重新依賴媒體「專業的新聞管道」,這樣一來,媒體就可以繼續保有這些閱聽人。
那麼,公民記者們,部落客們,”we, the media”們,在這個情況下能不能扮演一些制衡、或是平衡的角色?
能。
下面就是一個例子:
中國時報 2006/11/17 A2 頭條,記者何博文報導,立院教委會破天荒決議 文建會涉弊送查黑中心偵辦, 2006/11/18 中國時報 A8 版下方,黃馨儀寫了篇「平衡報導」: 三案遭立院移送查黑中心 文建會澄清 依規辦理無弊端。
這樣就夠了嗎? 不夠。魚夫因為認識事件的當事人文建會副主委吳錦發,所以專訪並且錄影了吳錦發的完整聲明,然後放置於 部落格上:
這段影音聲明裡對於中時報導裡不實的說法,提出強而有力的澄清,像是「七項工程金額又全部剛好是九十九萬元」,和「美濃獅子頭水圳為何要拆成三標」等。仔細看何博文的報導裡頭,關於這些部份都是直接引用立委林滄敏的指控,但是何博文先生並沒有在刊出這篇報導之前,訪問當事人這些指控是否屬實,或是做一些求證的動作(像是去查工程金額是否剛好是九十九萬)。記者只是把林滄敏立委提案裡的指控內容直接放在報導裡,然後完成一篇報導。單方面呈現指控者的說法,而且沒有善盡查證的工作,媒體替我們把關、客觀呈現新聞事件的專業,顯然沒有發揮。既然如此,閱聽人只好再退守一步,更直接地接觸新聞事件材料,然後自己作出判斷。
當然,這樣子做的代價是面對一個新聞事件得要花上更多的心力去整理來龍去脈及雙方說法等,而且以這次的影音聲明而言,閱聽人自己依舊得花時間和心力去把聲明裡關於政黨/顏色的部份給濾掉,然後保留與事件相關的部份。這本來應該是一個負責又客觀的媒體所應該作的事,現在因為直接接觸到第一手的消息,只好請閱聽人自己判斷了。
同樣的方式,今天你我也許不認識陳水扁、馬英九、或是吳錦發,但是如果報導裡的其他主角(也許是你巷口的麵攤老闆)上了新聞,而他們又「有話要說」,身為 blogger 的你我,用一些些小小的舉手之勞,就可以讓他們有機會呈現所謂的平衡報導,然後讓閱聽人去判斷如何看待這個事件。
當然,在做平衡報導的同時,別忘了呈現或留下可供第三人查證的資訊事實,據氏一族的人數已經夠多了,我們不必急著去加入他們。
版主您好:
我是世新大學的學生,
目前正在從事部落格的研究,
想請您幫個忙、填份問卷。
可以的話還望您多多轉寄、宣傳,
在此先謝過您了!
詳細資訊請至:
http://blog.roodo.com/orangefish/archives/2516494.html
魚夫訪問的結果是好的。但是我不同意他裡面的這句話:「吳錦發是我老友,我認識他二十幾年了,這人會貪污,那我魚夫就是貪腐的大王了,老友受到委屈,魚夫豈能袖手旁觀,於是義不容辭…」
媒體的中立是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要力求中立。魚夫的問題是在於認識副主委,想要幫他挺身而出,這樣的角度是有問題的。就像是之前鄭龜提到的:
http://www.bigsound.org/portnoy/weblog/002195.html
所謂的Smart Mobs到底是聰明行動族,還是Smart Mob:行動暴民、鄉民呢?媒體既已偏頗,公民媒體是要站在偏頗上去平衡,還是為了平衡而平衡?我對魚夫之所以反對的就是他始終不能放下政治的角度來作這工作,結果是好的,用意和態度卻是值得思考的。
有句話說:有怎麼樣的社會,就有怎麼樣的媒體。或許換個角度來說:有怎麼樣的社會,就有怎麼樣的公民媒體。我覺得這是一個公民媒體還未起步就可能扼殺自身的一個問題。
董福興:
我也很遺憾如你所言,魚夫似乎沒有完全跳出政治的角度(事實上,我的感覺是吳錦發先生也沒有)。所以我才在文中多加了一段文字,提到閱聽人仍然得嘗試去把被 bias 掉的資訊還原。
這是有點可惜的事。但我認為首先就部落客的身份而言,與其要求他們一開始就去嘗試可能與他們利益並無相關,甚至是相反立場的人/事而言,可能太難了。我個人傾向部落客可以在偏頗去平衡,但不能像傳統的媒體那麼偏頗(所以要留下查證過程/避免據氏一族等)。尤其當偏頗的原因,是因為事件的人/事與報導者利益相關,例如可能因為今天我常去麵店光顧,跟老闆很熟,所以我覺得他「蒙冤」時就跳出來讓他講話。在魚夫這個「平衡報導」裡,動機是因為當事人是他老友,事件又符合他政治上的利益,所以他才跳出來講話。我所要訴求的正是這一點,「動機」不一定要純正,但是只要「手法」夠透明,保持客觀,「結果」卻是開闢了另外一個新聞管道,讓平衡報導有機會呈現。
至於會不會造成公民媒體的偏頗對上傳統媒體的偏頗,我倒是沒有那麼悲觀。我認為光在公民媒體這個部份,本身的特性就比較容易讓各家的說法(或者說是偏頗?)並陳。另一方面就是藉由報導透明的要求來沖淡閱聽者被偏頗誤導的可能性。在資訊和立場充份揭露的狀況(魚夫這一篇其實做得還不錯,至少我們都知道是因為副主委是他老友 :-p ),我認為這樣已經夠好了(當然,就理想而言可能還不夠好)
我認為「專業」的公民記者有必要從動機、角度、手法等都符合理想中記者/報導的要求。但是我不覺得人人都必須要是專業的公民記者,那樣太夢幻,也讓公民媒體顯得太遙不可及。目前,部落格是一個公民媒體很有可能實現的候選人之一,推薦正確的公民新聞寫作「手法」,讓大部份的部落客們出於自己的立場,參與公民新聞,我覺得這是可行、至少是比較吸引人的辦法之一。至於理想的公民媒體,會不會因此而在起步就被扼殺,我覺得還有討論的空間 🙂
謝謝幾位的評語,我都看到了,會深自反省
董福興:
為什麼多一個s,行動暴民就可以升級為聰明行動族啊?是因為人多勢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