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許多人參加台北馬拉松年度驗收的時刻。窗外飄著細雨,手機閃著低溫特報,聽說明天只有6度 (還有人說是體感2度)。如果我是要參加台北馬拉松的人,我現在最煩惱的,應該是如何準備禦寒裝備,又如何讓自己在這種寒冷的天氣裡頭破PB吧。
不過我不是(台北馬拉松的選手)。我穿著厚厚的刷毛毛衣,抱著一台筆電,就著一杯熱呼呼的茶,享受賽後恢復階段的餘裕。對我而言,今年的賽季已經結束,現在是養胖自己的時候 (誤)。
花蓮太魯閣馬拉松,是我好幾年前就想參加的賽事。能夠用雙腳重新認識太魯閣到天祥這段小時候在遊覽車上透過車窗所看過的路線,然後再次更新15年前對太魯閣那鬼斧神工的回憶。當年寫那篇blog文的時候,問了自己「是不是該每年回來這裡refresh一下」,結果,一晃就是15年。而想參加太馬,印象中始於3、4年前,不過要嘛是沒抽到,要嘛就是跟其他的賽事撞期。總之,2022,我終於有機會用雙腿站上起跑線。
就我自己的規劃,太馬跟田中馬一樣,都不是以競速/破PB為目標的賽事,而是以享受風土人文為目標的賽事。所以捨棄成績目標,以輕鬆跑的方式,想停就停,想跑就跑的方式,在不被關門的情況之下,好好享受這番體驗,是我的目標。再搭配上2022染疫後我對跑步的看法 — 把跑步的習慣找回來就好,在這個時候抽到太馬,真是太適合也不過了。所以當跑友在揪台北馬時,我幾乎沒有思考就回絕了。
要完整享受太魯閣馬的風景,全馬是一定要的。能夠跑到天祥再折返,對我而言就像合歡馬 (不知何年才有勇氣挑戰) 跑到武嶺一樣,只有全餐才能有完整的體驗。但是全馬的哩程,加上總爬升560公尺而言,對自己而言,跑完之後如何「休養恢復」,可是比如何完成這42.195還重要。所以在行程規劃的時候,索性多請了兩天假。如果身體不行,就躺在民宿床上一整天;如果身體可以,就當作自己花蓮獨旅。
老天爺對我不錯,新竹和台北/宜蘭的慘白陰雨,在火車出南澳隧道後,陽光不客氣地自窗外灑進來,車廂內的乘客,不約而同發出「哇」的讚嘆聲。有的人拿起手機,開始拍窗外的藍天白雲,有的人老神在在,把窗簾拉上,轉個角度繼續休息。
這,是我對花蓮的第一個印象。
太魯閣馬是週六,跟平常習慣週日舉行的賽事不同。週五晚上和一些推友選手之夜後,就回到民宿準備隔天的賽事。也許是比較有經驗,也許是賽前作息有調整,這次並沒有嚴重失眠的現象,但因為三點左右就要起床,所以實實睡眠時間只有3個半小時左右。照原先預訂的規劃,也是一貫賽前的儀式,找了家小七,吃了早餐,就到了火車站前,準備搭接駁車。接駁車的時段是4:00到4:30,我是全馬組的,所以早到一點比較安心。果然,車滿就出發,不到四點,就已經發車了。
我還記得田中馬從火車站到會場的那一段路,一個個的跑者在夜裡沿著田中那條街,走著。大家都朝同一個方向,悉悉蘇蘇地聊天。在夜裡,蓋不過緊張和興奮。而在太馬我坐上的接駁,則是歡樂許多。隔壁跑者的麥當勞早餐,薯條的香味,大口吸可樂的聲音,聊天,伴著遊覽車的引擎聲,喔!還有車上播放的台語懷舊老歌。感覺經過不久的時間,就到了下車的地點,往上走一小小段,就到了會場。跟回程的新城車站免費接駁車相比,強烈推薦從花蓮車站直達的付費接駁車 (NT$100)。
因為比較早到達會場,所以就著賽前之前推友 I大 跟 K大的建議,早早就去固定的廁所排隊 (有遊客中心跟獨立公廁可以選擇),在遊客中心裡找個角落,換裝,把裝備上身,寄物,暖身,往起跑線前進 (距離應該有個 0.5~1.0K吧)。
起跑前,並沒有分區,但馬路夠大,全線都是起跑區,歡樂的合照跑者們,半馬和全馬的跑者們,吉祥物和cos跑者們,都在起點牌樓下晃來晃去。天色開始魚肚白,起跑線舞台開始快速地致詞發言,起跑前一分鐘,按下跑表連接RDP跟衛星 (新的955連接衛星不到30秒,真的讓人安心),鳴槍,隨著人群慢慢前進,過起跑線,按表開始計時,出發!
起跑前,我對這次全馬的策略就是觀光客模式,不設定目標 (呃,真要說,不要被關門應該也算是個目標),不要太操勞 (畢竟隔天還是想要繼續觀光客模式),所以只要無傷完賽,即使中途步兵我也無妨。該停的時候,就停下來。但跟田中馬不同,田中馬停下來,是為了吃吃喝喝;太馬停下來,是為了拍照,是為了抬頭看高聳入天的峭壁,或是為了小心翼翼地探出頭去,俯視底下數百公尺深的激流…
回到跑步的策略,這一次care的不是配速,而是心率。太馬的全馬我粗分成三段:第一段是起跑點繞太魯閣大橋一圈回到中橫牌樓,這一段以平路和大馬路為主,大概7.6K;第二段是從中橫牌樓進入中橫,一路到天祥,一路上基本是上坡,大概從 7.6-25.6K (共18K) ;第三段是從天祥折返回到會場 (太魯閣遊客中心),有上坡就有下坡,這一段當然以下坡為主,路線長度約為17K。(以上里程數因GPS在隧道中失效,會有誤差,再請留意)
在心率的規劃,第一段就以E心率為目標前進;第二段因為上坡,也不知道身體的狀況,所以設定E到M心率區間,但只要發現進了T心率 ,就要放慢速度;第三段回程下坡,就….看到時身體狀況吧。下坡不小心也是會跑爆的。之前有一年田中馬的慘痛教訓提醒著我。
太魯閣大橋,應該是許多跑者會停下來拍照的一個景點,我看到了一個跑者舉著Insta 360的長自拍桿拍著,正好有機會觀察是不是像我想像的那麼美好;右側的車道傳來哨子和喇叭聲,原來是晚10分鐘起跑的半馬組總一到了。過了大橋,左轉往遊客中心,回到牌樓前,7.6K,完成第一段行程,大部份都保持在 E心率區間,過關!
第二段,是從中橫起點到天祥,這一段,從手表 7.6 到 25.6K,就是我參加太馬的主要目的啦。天氣是適合跑者的涼爽,抬頭往上看是藍天白雲,但跑在峽谷山澗,卻沒有陽光曬頭曬背的剌熱感,反而還會有一點點寒意,讓人手臂上的汗毛一根根豎起來。只有在靠近天祥的時候,因為地勢太高,所以陽光有機會直射,才有機會用得到墨鏡;另外在回程最後靠近終點的地方,因為時近中午的關係,陽光的角度才會直射進來。因為太開心了,所以(一開始)即使是上坡,也是開心的上坡。「第一次碰到上坡還這麼開心!」我對自己說。
隨著上坡,路上的步兵愈來愈多,前半段有全馬的,也有半馬的,而在適合拍照的景點,則是定點排隊拍照的跑者們。有伴一起跑的,就可以請同伴幫忙合照,自己一個人如我,只能用有限的iPhone前鏡頭,抓個大頭和後面過曝的殘景。至於鬼斧神工的全景,有部份靠廣角,但更多只能靠雙眼,分區掃瞄後烙印在腦海裡,作為接下來數年(或許是十幾年)對太魯閣的回憶。
因為是用雙腳跑過這一段 (另外一個選項,是路途上碰見從天祥往下走,用健行走回來的遊客),所以點跟點之間的關係和連結,就更為明朗。就像這一次我才知道,原來太魯閣立霧溪是有水壩的,叫作溪畔,也是半馬的折返點;而綠水,有個露營地,過去兩個隧道就是天祥;許多小時候讀書的風景名勝,已經被又長又直的行車隧道取代,但要步行體驗舊路線應該還是可以的……吧! 可惜的是,應該是為了安全的原因,在燕子口和九曲洞,跑步的路線不是步道,而是隧道,所以我之前本來還有個企畫,就是跑完隔天租車回來,補完步道這缺憾。
回到跑馬本身。這一段上坡路段,因為天氣涼爽的關係,跑起來沒有我想像中的辛苦。中間停下來,都不是因為上坡的關係,而是拍照,吃膠,喝水裝水 (沒有紙杯,但我帶了大會送的環保杯和一個小水壺)。一步步地向前推進,覺得有點悶的時候,就大口但深深的呯吸,這裡是山裡,應該是芬多精吧。因為隧道的關係,手表的GPS里程很快就跟大會立在路旁的告示牌有差異,但哩程好像也沒那麼重要了,享受這段旅程,才是這次太馬的初衷。
在燕子口附近,碰到了全馬總一的回程,好快。尤其是他們迎面而來都是下坡,那個速度是非常驚人的。而我自己,只要一步步地往前,從一個個的步兵旁邊超過,我就心滿意足了。其他的時間,偶爾抬頭看看藍天,偶爾找找遠方山上的吊橋,想著要怎麼上去,從上面看下來,會是什麼一番景色?有機會跑在靠溪畔斷崖一側時,望望底下波濤洶湧的溪水,和那些巨大的岩石,想像著這些岩石在沒有人類可以下去的情況之下,是有多少動物或是植物以其為中心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活圈?而牠們,又知道數百公尺高的岩壁上,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公路,今天被身穿黃衫的跑者們占據,其中一個還往下看,思考著這些奇怪的問題?
過了綠水,再兩個隧道,就是天祥的牌子,也是折返點了。完成第二個part,上坡的路段,體力感覺還很充裕。笑得出來,無傷無痛,甚至雙腿和雙肩也沒有什麼狀況。感覺就像是跑了個輕鬆的半馬似的。接下來往下,只要注意跑姿,不要讓膝蓋承受太多的壓力,應該可以無傷完賽吧。瞄一下時間,才過3 個小時左右,剩下17K的下坡,以大會的7小時關門,沒受傷定點應該是安全完賽吧。所以第三階段的返程下坡,就決定….放開跑吧。不管心率的限制,純靠體感和慾望去跑這17K。想加速的時候,就加速,即使會爆心率,但只要時間不長,自己儲備的T心率燃料 (自己估計還有15分鐘到半個小時),應該可以揮霍一下。當然事後來看,自己還是揮霍地……太過頭了一些,讓賽事結束後的12小時,處於非常痛苦的狀態。回到當下,決定策略後,就放開去跑了。下坡路段,看著迎面而來,上坡者的痛苦神情,自己練習著下坡的步伐和落地方式。調整著身體的重心,鞋子往外的角度,試著找出一兩種自己喜歡的跑姿。大下坡,外八一些,呼吸和步頻上升,但步距小,試著直上直下;小下坡,放慢步頻,用完整的鞋底去增加觸地的時間 (鞋跟 – 鞋中 – 鞋尖),像是一個大圓形的循環一樣,步距反而變大,像是慢動作版的踏地一樣… 我也不知道對或不對,好或不好,但是回程往下的路上,就玩著這樣的遊戲,1K 1K 吃掉里程,一個又一個超過前方的跑者,離終點愈來愈近。
之前幾次全馬,都會有「和自己對話」的時間,或是說…撞牆期,到了這個時間,即使是耳機裡的跑步音樂,也覺得煩人。這個時間,除了雙腿的酸痛和身體的不適之外,剩下的就是大腦的運作了。雙眼昏花看不清楚,方向感喪失,有時連那段碰到什麼人,發生什麼事,事後回想,也想不起來了。而當時自己跟自己的對話,就像沒有開會紀錄的會議一樣,有時只剩下殘篇片羽,供事後的自己參考。很可惜,這次的太馬,並沒有這樣的時分。環境的舒適,和面對美景的興奮,並沒有所謂的撞牆期 (後半程下坡也是原因之一),更沒有機會真正靜下來,跟自己好好對話。頂多就是自己開心地跟自己說:「哇好美 好壯觀 我終於用雙腳跑在這裡了」諸如此類觀光客版的自我對話…
最後1K,知道隧道的出口,就是這段全馬的終點。沒有遺憾,沒有後悔,沒有什麼不適,那…就衝線吧。雖然在隧道裡,GPS無用武之地,但跑步時的暢快感,彷彿在田徑場跑5分速一般。衝線,過終點,停表,回頭,鞠躬。美好的一次太魯閣全馬體驗,從天氣,賽道,風景,身體狀態。我想,這可以讓我自己享受/回憶好幾年了…
剛起跑經過太魯閣大橋時,遠方的明月還清楚可見,回程進終點已經藍天白雲。坐在一樣的位子,拍下不同時分的照片,當時的我,不知道10分鐘後的我,會開始非常痛苦的12小時,但,痛苦是痛苦。美好的太魯閣馬,就以那個時間點,作個句點吧!
2022 太魯閣馬拉松 445完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