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趟日月潭。
本來是孩子群組相約一起去九族文化村放個電,後來變成要在日月潭住一晚,隔天在日月潭走走逛逛後再回家。
2016年住過伊達邵,這次訂得晚,住在水社碼頭這一側,正好可以去朝霧碼頭看日出。
在九族玩了一天,其實說玩,也不過是走路跟幫孩子們顧東西,他們已經到了可以自己玩/跟朋友玩的年紀。我們幾個大人不過就是走在後面,聊聊大人的話題,幫忙拍拍照 (愈來愈不給拍了),拿東西,記得提醒飲水之類的。比較有印象的,就是纜車了。上次纜車小幸福已經沒有印象了,而小平安只記得家裡的纜車存錢筒,那個被他弄壞的纜車存錢筒。這次來,除了實際再坐一次日月潭纜車外 (他們說,這是「有印象的第一次」),也再帶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纜車存錢筒回家。
在九族要下山時,山區開始下起午後大雨。同行的友人說颱風要來了,我以為只是從東部經過,沒料到後來還放了近幾年來最長的颱風假。
雖然隔天還排了自行車的行程,但在孩子起床前,我還是決定在潭邊跑一跑,而目標,就是去朝霧碼頭看日出。
上次跑在日月潭是2019年日月潭環湖馬拉松,雖然繞了一圈,不過跑的是馬路,時間也非日出。
這次更早一點出床,輕悄悄地溜出民宿,切個馬路找到昨晚探路時找到的行人通道,階梯而下就到日月潭自行車道了。我打算沿著自行車道順時針環潭,先繞進涵碧步道,到水社碼頭之後前行,再到朝霧碼頭拍日出。因為邊跑邊停下來拍景,看著遠方的魚肚白其實是有點焦慮的,不過真的到朝霧碼頭時剛好趕上日出,只是今天並沒有「朝霧」的感覺,但依然留下了好幾張新的回憶。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用手機拍照的關係,一些技術難度比較高的照片,同樣搭配後製,單眼相機拍出來的還是比較美。但真的最感動的不是手機拍的,不是單眼拍的,而是用雙眼,用皮膚豎起的汗毛去感受的那個瞬間。只是記憶會消退,幾年之後,我也只能靠照片去追尋當初的感覺。
今天的日出位置,是從文武廟後方升起。因為跑感還ok,時間也還充裕,決定繼續向前,跑到文武殿再折返。早上沒有什麼人,天氣也很舒服,自行車道非常適合跑步,缺點是景色太美,常常都會停下來拍照,打斷跑步的節奏。其他的跑者和自行車遊客在回程才愈來愈多,等到回到民宿已經有點曬,看來又是炎熱的一天。
其實在日月潭的第二天,也才排兩個主行程:一個是騎自行車行水社到向山遊客中心後折返,一個是坐船遊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前陣子回高雄才去坐渡輪,孩子們對於坐船其實沒有什麼興奮感。我帶著小平安溜到船頭,兩個人靠在甲板上,聽著破浪的聲音,隨便聊著。我看他把我借他的go pro躺在甲板上,紅燈一閃一閃的。「你go pro還在錄,是不是忘了關?」我問。 「沒有,我在拍天上的雲。」小平安說。
回來後影片還一直存在go pro裡,找時間再轉出來看看好了,應該蠻有趣的。
回新竹後,就聽到凱米颱風轉向的消息。看起來颱風要進台灣了。我想,只要是網路不斷,沒停電,在家幾天應該還好,大不了重排功課表上的活動。
沒想到這次新竹連放兩天假,同事群組們關心的都是颱風放不放假,以及有沒有人出去玩受困。而我,雖然網路沒斷,電也沒停,但是孩子的活動一個個取消,除了窗外的風雨提醒我們颱風到了,對我而言,並沒有什麼「颱風天」的感覺。刻意在youtbue上找了新聞台,讓家裡有著颱風新聞的聲音相伴,順便看看現在的記者怎麼報颱風。是會拿個尺說水淹多深呢?還是拿支被吹翻的傘在風中播報站不穩的姿態?
結果都沒有。
在人手一支手機的現代,現在的颱風新聞,大量地引用網路上的、記者報料網的、民眾提供的影片,然後由記者旁白跟上字幕。畫質不用清晰,運鏡不用穩定,記者可能也不需要到現場。只要有影片,就可以說一個故事,作一則報導。這是新的主流,新的資訊來源,新的報導方式。
想想,這樣也好,記者就不用這麼血汗了。
是嗎?
而颱風 (對我們家) 的災情,就止於冰箱的食物和存量被清空、小幸福抱著手機一整天、以及我的巫師3又推進了幾十個小時…
遊民的生活,真的不小心就失去了時間感…
最後一句真是讓我想到「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