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盛會又到了,
今年承接去年的完跑(完補)策略,然後再優化完賽時間。
所謂優化完賽時間,指的是在官方設定的關門時間 (半馬限時 3.5Hr) 前,在賽道上把吃吃喝喝的時間用好用滿。
有點像「關門馬」的概念。
這不是大會官方的版本,但如果想用另一種方式去享受田中馬拉松特有的風情,可以考慮看看喔!
以下是今年優化後的策略:
半馬吃好吃滿策略
四大補給站請一定要進站補給:
- 6.1K 東彰路:主食為烤豬肉。這個是半馬專屬,只要不要跑得比其他半馬選手慢,一定可以吃好吃滿。
- 10.7K 站區路八堡圳: 主食為維力炸醬麵。這個有在八堡圳的兩側分流,一邊是半馬+全馬,一邊是健跑組10K。因為路線和起跑時間的關係,半馬跟全馬也會錯開時間,所以不會擠在一起。現在的備貨非常非常充足,可以停下來好好吃個兩三碗,坐在樹蔭下乘著涼,看著八堡圳的水流和對岸健跑組的人群。然後步行一小段,再出發。

- 14K / 17.6K 復興路清潔隊:這裡主食是…夜市沒有主食! 甕窯雞 / 冰棒 / 燒烤 / 地瓜球 / 啤酒…哪分得出來誰是主食?請花一些時間好好停下來享受,兩側都有補給,過馬路時請小心對向跑者 XD。記得不要太貪心,七分飽即可,因為接下來會有上坡!最佳的策略是:14K 第一次進站,先來碗甘蔗甕窯雞,配杯清涼的飲料,然後拿根冰棒邊跑邊上山;等到下山回到這裡 (17.6K) 時,再來個幾串燒烤配上啤酒,排個小隊再來一份烤雞,最後外帶個地瓜球邊走邊吃。

- 19K 王品集團:19K 後回到城鎮,路邊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私補以及熱情的加油鎮民嗎,這時也不用想要走了。就像逛夜市一樣,邊走邊拿邊吃吧!王品集團通常需要排隊,才拿得到牛排和烤鴨。其他只要用步行的速度,都可以獲得豐盛的補給。記住,經過前面幾站,PB 對你而言已經是遙遠不可能達成的目標了,所以索性摸著肚皮,用散步的心情,享用著各式各樣的特色補給。畢竟老師都有教,用餐時/飯後不要激烈運動,不是嗎?

半馬配速
跟平均配速、體感配速、negative split 等配速策略不同,田中馬的配速如果搭配上述的吃好吃滿策略,配速會比較像間歇:
- 0 ~ 6.1K:跟一般賽事不同,鳴槍後雖然人多,身體也還沒暖好,但趁著天氣還涼,蝗蟲還沒掃過補給站。請加速至可以鑽來鑽去,一直超車的狀態。心率請維持在M心率的上緣。這段有大會的補給,也有一些小私補,建議略過或是抓杯水就繼續前進,一直到6.1K 烤豬為止。這裡可以稍微停一下,吃一下烤豬跟補給水份,不要停太久。
- 6.1K~10.7K:這一段一樣要維持加速的策略,前一站的烤肉在胃裡,但應該還不會影響。這一段可以跑出區段PB ,放心讓心率拉到 T 區間吧!反正後面你也跑不起來了。跑完這段,就好好享用維力炸醬麵吧!
- 10.7K ~ 14K:這一段烤豬跟維力炸醬麵讓你的胃開始有點飽足的感覺,所以要開始降速,回到M 心率區間。跑完這場 3K 的路程,後面的心率就不是你可以控制的了。
- 14K ~17.6K:這一段上山下山,手上還拿著冰棒,肚裡塞著前幾站的進帳。請不要勉強自己跑山路上坡,量力而為即可。當作飯後散步也無妨。因為有上坡的關係,如果用跑的上山,心率會爆掉,但這也不是你可以控制的,畢竟部份血液已經去腸胃支援了。下山回到夜市時,請好好再給自己補給一次。半馬的跑步,到這裡大概就告一段落了。
- 17.6K ~ 19K:回到城鎮的路上,請量力而為。把這段當作賽後的舒緩 (田中馬半馬在 17.6K 就結束了)。記住飯後不要激烈運動,想走就走,想小跑就小跑。重點是讓腸胃好好消化,進城鎮之後還有一連串的補給 series attack 在等著你。
- 19K ~ 22K:基本上這段就是步行。沒什麼好說的。累了路邊有專業幫忙舒緩按摩的,或是進廟裡拜拜鑽轎底。都可以。身體和心靈都充飽電,再出發!
- 22K ~ END:當看到終點拱門時,雖然可以手上還拿著吃到一半的食物,但如果想要,而且還跑得起來的話,就裝模作樣一下,用帥氣的姿態,衝線進終點吧!
和媽祖的緣份
跑在一半,經過宮廟時,突然想到「不知道田中有沒有天后宮?」這個問題。
當時還想,回去後要用google map 查一下 田中馬路線附近有沒有天后宮。下次來可以拜一下謝謝媽祖的保祐。
然後進了田中鎮後,就看到一個轎子擺在路邊,一些跑者排著隊,準備鑽轎底。一看到轎上的「天上聖母」四個字,又恍然大悟了。

我怎麼沒有想到,五月時跟著白沙屯媽祖進香,路過田中,當時停轎就停在田中媽 (田中乾德宮)?既然媽祖給了這個機會,不用等到下次的田中馬,這次就來排隊鑽轎底吧。
五月進香的時候,因為身為香燈腳,把鑽轎底的機會留給了當地的鄉民。這次角色換了,總算有機會以信徒的身份來鑽腳底了。
在轎前脫下跑帽,雙手合十,感恩媽祖,祈求身體健康,閤家平安。跪下低頭,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之下爬過了轎底。從上次烏來馬巧遇的信賢天后宮,到這次田中馬遇見的田中媽乾德宮,謝謝媽祖出的功課,也圓了我的心願。

回程乘車北上時,因為太晚上車,坐在遊覽車的後排。上了國道三號後,沿著烏溪往西行駛。車上的跑者們大部份都閉目休息了。我因為後排座椅無法後倒,睡也睡不好,所以往外看看風景。
和自己開車不同,坐在高架行駛的遊覽車上,居高臨下,可以看到許多平常看不到的景色。不遠處一條筆直的步道,沿著堤防,映著米黃色的欄杆,再過去就是河床和溪水。
這景象有些熟悉,翻出 google map,確認一下:
嗯,是那天走在烏溪堤防水岸道,從大度橋前走到和美伸港,後來再走上中彰大橋的那一天。
那時走在堤岸,抬頭就看得到高架道路。心裡想,開在高架路上的車,如果乘客坐高一點,應該會看到我們這一群筆直前進的螞蟻吧!半年後,人在車上,看到當初一步一步走過的步道,步道上一個人都沒有,但景色依舊。
要不是坐在遊覽車上,要不是坐在後排,視野角度應該看不到吧。
無論如何,又是緣份,再次感恩。
和田中馬的緣份
又過了一年,累積紀錄一下和田中馬的緣份:
- 第一次參加路跑賽事 (2016田中馬10K),
- 第一次全馬/初馬 (2018田中馬42K),
- 第一次在馬場坐上救護車,被許許多多的人幫助。(2019田中馬42K)
- 第一次不戴耳機,不靠音樂和podcast,完成一個半馬。(2024田中馬 21K)
- 第一次完成關門馬,在關門時間前回到終點。 (2025 田中馬 21K)
這兩年參加田中馬,和過去一樣,流程、動線、輔給、攤位。可能是規劃得太好太順暢,也可能是如回娘家般地熟悉不過,不用耗費心力思考接下來下一步是什麼,一晃神,已經完成所有完賽事項了。

但仔細觀察,還是有些變化:
敲鑼打鼓的阿公阿嬤加油團,手上的道具愈來愈專業,已經不是鍋碗瓢盆了。
過地下道那個就著熱音,拿著麥克風為跑者們加油打氣的熱情奔放小姐姐,也變成害羞可人的小妹妹了。
路邊某位靈活地打著鼓為大家加油的小弟弟,今年好像長得特別快?
如果一個賽事年復一年都一樣,對老跑者們可能有些疲乏。又或許路線、場地、流程都一樣也沒關係,只要一期一會,回來看看,這裡多了間路易莎,那條路重鋪了柏油還畫了新線。這種小小的改變,一年一年,襯著依舊濃濃的人情味,沒有機車騎士破口大罵為什麼要辦路跑活動,去年可能剛好稻穗纍纍今年卻剛剛割完,整個鄉鎮都在歡迎來自各地的跑者,來吃一碗 (好吧,今年我吃了好幾碗) 麵,來喝一碗用料驚人的羹湯,來啃一支邊上坡邊沁心涼的枝仔冰,來吃一塊在路邊能吃到最好吃的牛排和烤鴨…
啊~~ 太美好了。
對我而言,完全用不到的,應該就是獎牌雷刻了吧。都把心思和技能點在除了速度外的事物上了,完賽時間,已經不重要了。
飽家餵國,比較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