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猜火車,記得是大學的年代。對於一個在「由你玩四年」,盡情探索生活、人生、自由可能面向的大學生而言,這部電影所帶來的衝擊的確對一個二十出頭的年青人造成了影響。什麼影響呢? 也許是比較表面的反思,也許是更深層,躲在意識下的記憶衝擊,像是狠狠受一記武林高手的悶拳,外表看起來沒什麼傷口,也沒有什麼巨痛,但是偶爾夜深人靜或是深呼吸的時候,隱隱的痛楚就會從五臟六腑的深處用緩慢的速度傳到胸口。
回顧這一個十年,我重新選擇、試著逃離,再重新選擇、再試著逃離。從結果論來看,我現在踏的腳步,就像愛咪囈語隨便記所提到的《猜火車》:
影片中馬克最後戒毒、騙了哥們最後一筆錢逃走並決心不再跟那些痞子混下去之後,「重新選擇」了生活-選擇工作、選擇房子、選擇車子、當然也選了他媽的大電視…。這個結局是影片最後能夠對當下社會生活的疲乏所做的最後一擊,並在重新選擇之後又將之拋向無盡的虛無。是的,一群無賴和他們的那些中產階級父母選擇工作、選擇家庭日復一日二者之間有什麼不同?!而你我又有什麼不同?「選擇」-是這個時代巨大的議題,也是這電影或小說足以成為世代/時代經典的關鍵。
我選擇了中產的工作,嘗試模仿中產的生活,選擇家庭,選擇房子和車子 (還好我還沒選擇他媽的大電視)。 但是感謝那多年來隱隱的痛楚,讓我還沒忘記我現在在哪裡,在做什麼事,我才有可能用自己的節奏小碎步,試著跟週圍的群體用同樣的速度前進 — 即使是隨著笛聲往懸崖移動的老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