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民週記 12: 認真一打二的一週

遊民週記 12: 認真一打二的一週

哇哇叫大作戰第一週,當然要讓孩子好好地「做到」。所以雖然沒有把行程塞得很滿,但我要求說到要做到,尤其是自己寫上去的。如果是三個人一起的活動,就要帶著另外兩個做。

我是把拔,當然要以身作則。所以搞得比前幾個禮拜還忙。

 

本週我主導的大行程是一日出遊。目的地已經在我的清單好久了,就是坐火車去猴硐嚕貓。

作為示範,我先找了小幸福暑假作業裡類似的部份,把猴硐出遊作為一個專案,先依常見的格式切分成「地點選擇原因」、「交通方式」、「隨行成員」、「旅遊路線」等等,再把一些查到的資料添加上去,包括「參考遊記」、「用餐選擇」、「嚕貓注意事項」。最後依據預計出發和返回的時間查好火車班次,就完成了一份初步的一日遊規劃書。

然後找個時間present 給孩子,依據他們的回饋適度調整行程 (ex: 礦業園區就不要去了,我們都待在貓村好了!)

(結果最熱的時候還不是溜到礦業願景館吹冷氣 XD)

閱讀全文

遊民週記 11: 暑假開始了

遊民週記 11: 暑假開始了

上週提到的暑假「哇哇叫大作戰」,目前已經跟孩子一起完成進行方式規劃跟第一週的安排。接下來就是第一週看實行的狀況,再進行修正。想一想,人生有多少次可以兩個月不用上班,跟不用上學的孩子們好好泡在一起,而且又避開孩子很小 (著眼在「養」孩子)跟孩子很大 (孩子已經不想跟你泡在一起了) 的這兩個階段。想一想,就拋棄所謂的「暑假鬼門開」,放下原來在bucket list 上想要做的事情 (當然有的還是可以排,只是要跟孩子討論好再去做),把這兩個月專心拿來跟他們泡在一起。希望未來回顧這段旅程時,不管是對他們,還是對我自己而言,都是很難忘、很美好、也很珍貴稀有的兩個月。

閱讀全文

遊民週記 10: 最後一次失業

遊民週記 10: 最後一次失業

本週很穩定地在做兩件事:玩遊戲跟聽前同事吐苦水。

遊戲的部份因為陷入了巫師3 龐大的世界中,雖然還不到「痛苦太多 收獲太少」,但超多的支線跟能探索的地圖讓我的主線推進緩慢。舉例來說,人物打支線都升到11級了,才依依不捨地去刷6級的主線任務,然後看著15級的支線任務流口水。

離開電腦,躺在床上的時候,會有一種想法。這是什麼樣子的心態? 不願意錯過嗎?

這種「不願意錯過 」的心態,也反映在遊戲的多重選擇和走向。面對主線的重要選擇,我還是會想用 SL 大法,把人生的其他選項再看過一次。想當然爾,這很花時間,而且也需要上網去查遊戲的攻略資料,看看有沒有哪個點的決定漏掉了,或是還有沒有自己沒注意到的選擇。不小心,就會被攻略給爆雷。

一直到我看到這句話 (出現在水墨過場的旁白中),我才決定放下: You make your choice and never look back.

閱讀全文

遊民週記 09: check box

遊民週記 09: check box

最近突然覺得,即使脫離了之前上班的解題和專案推進模式,生活上我仍然會自己習慣地把事物加上一個check box 。也許跟GTD 有關係,也許跟使用simplenote作為記事本有關係,在定義和紀錄事情時,最終的目標就是在該項事項 (不管是一個專案的結束,還是一個NA (next action) 的完成)前面的 check box 打個勾。然後心裡的不安會就會減少,再隔個幾天後就可以心無掛礙地把這個項目移到 archive 區,等到每個月的review完後再丟進資源回收桶,然後忘了這件事的存在。

這套作法支撐起我的生活作息,要去的地方,要吃的餐廳,要完成的跑步課表,要看的文章和連結,要追的劇,要打的電動,以及接下來這一年的bucket list。

但總是會有那個瞬間,也許是望著窗外,發呆起來,什麼事都不想做;又或許是本來只是10K跑步,跑著跑著覺得天氣太熱但有風,想著我為什麼在同事 (喔!是前同事)上班開會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在大草原中間,往前看只有一條路,往後看也只有一條小路,沒有補給,沒有水,沒有陰涼處,只有路旁一些灌木。

我為什麼在這裡?

把10K跑完後回去再完成今日清單上的其他項目嗎?

為什麼不享受風吹在臉上,烈日曬在頸後呢?

後面一晃神,我發現自己變成步兵,開始享受在熱風中的夏日漫步。

然後一個早上,就只剩下一件事。

有風的炎熱,沒有水,沒有補給。腦袋裡想著下次要帶個水壺出門跑這條路線,又想著如果在這種天氣我倒下了,要多久才會有人發現?又想著如果出了什麼狀況,雖然我有帶手機,可是要怎麼回報我的位置?

想著想著,帶著已經乾裂的嘴脣,我還是回到了住處。從冰箱拿出兩顆冰涼的愛文芒果,有一點點過熟,一些些發酵的那一種,削皮後不切,一口咬下,濃甜的汁液炸入口中。

透心涼。

剛剛的什麼都忘了。

閱讀全文

遊民週記 08: 宅

遊民週記 08: 宅

上週回到原來規劃的生活裡,除了繼續在Line 群組裡「輕量」地進行不同理念的人的溝通外,現實生活很宅、很宅。

因為身體有些即將感冒的感覺,有些事情會跟自己說要煞車一下,例如因打電動而熬夜。後來發現這樣還不夠,於是先把早起跑步這件事暫停,換到更長更完整的睡眠時間。跑步則是挪到下午或是晚上,但是好熱啊這種天。

經過一週後,那種即將感冒的感覺消失了。應該默默度過一次危機了吧,我想。

閱讀全文

遊民週記 07: (社會)運動的運動傷害

遊民週記 07: (社會)運動的運動傷害

在 5/21 跟 5/24 參加了兩場的 #青島東路 後。我開始認知到 在聲音被「看見」之後,有爭議的法案還是會過,但後續的防線還是會建起來。

目前看到的說法有兩個版本:

  1. 行政院提出覆議
  2. 憲法訴訟
  3. 公民複決
  4. 罷免濫權立委

  1. 要求行政院覆議、
  2. 要求聲請釋憲、
  3. 要求與立法院長會面討論國會民主秩序,
  4. 呼籲在地公民團體與藍營選區選民進行草根民主對話,
  5. 台灣公民陣線成立新北工作隊,結盟在地公民團體與小黨「前進新北,社會對話」。

而我做的,是找了一個身邊的群組,跟不同立場和顏色的人,討論起這次立法的爭議。

閱讀全文

遊民週記 06: 十幾年後,我回來上課了

遊民週記 06: 十幾年後,我回來上課了

印象中,在會社的十幾年間,我真的「走上街頭」,也只有反核跟太陽花。
就像最近在社群上的「老人」自嘲:「十年前太陽花,十年後又要再上街頭」
嗯,這次我也回來上課了。

不過自己畢竟被社會摧殘了十幾年,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但是不是能馬上造成期待中的改變 (例如讓國會擴權法案不通過?),真的不要期待太高。更悲觀的想,我們這些在外頭喊的口號,他們裡頭聽得到嗎?會有「感覺」嗎?

不過 5/21 回來的路上,我樂觀地想,即使聲音他們聽不見,但是5/21晚上數萬人聚集的影像,應該比所有的口號都大聲吧!
等到 5/24 晚上,看著比5/21 多出更多的人群,加上全台其他地方的串連活動,這個想法更加明確。
這些現場的影像,一定有 something 傳達到那群在立法院內的人,一定有 something 讓黨團,讓幕僚,讓文膽們開始討論該如何應對。

而不樂觀又不悲觀的想法,是「這只是種子」,還沒那麼快開花結果。必須用論述去影響身邊的人 (不是指責!不是嘲笑!),讓想法發芽,未來才有機會開花結果。這件事,就不一定要在青島東路上做了。在家裡,在朋友間,在社群裡,在blog裡,應該都是有機會了。

所以這週,我上的是公民運動課。

 

以下文長 (6000多字),流水帳,想看再看。

閱讀全文

517 事件討論:兩件交通建設法案,政黨協商已有共識「留待新任部長上任後」?

517 事件討論:兩件交通建設法案,政黨協商已有共識「留待新任部長上任後」?

今天這篇文章要討論的,是517事件中另一個爭議的法案,兩件交通建設法案的立法:「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以及「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
有一說法是:「基本上兩件交通建設的討論在政黨協商已經有共識留待新任部長上任後前來報告與討論,不過在檢視個別法案時並不會跟相關的協商記錄做連結,導致直接從院會議程進入仍會誤以為近期的院會有要討論這個交通建設,也確實有人在用這個資訊落差操作院會即將表決這個交通建設法案來拉高衝突。」
如果這說法為真,代表這個法案其實事先已經橋好要留待新任部長上任再討論,並沒有要在院會討論/表決。但因為有心人的操作,而造成了社會的衝突。

遊民週記 05: 過去十幾年,我沒在做什麼?

遊民週記 05: 過去十幾年,我沒在做什麼?

第一個月的 farewell party 告一段落,該告別、該解釋的都告別、都解釋了。聽不懂的也只好let it be了。
本週目標是好好在家打遊戲,那種廢寢忘食的打法。
也順便體會一下現在的身體應對這樣高強度長時間的操練,是不是還像當年從螢幕抬頭發現天亮了,然後趕著早8去上課… (我想現在的身體應該撐不住了)

本週挑的遊戲是 Portal 系列以及相關的MOD。
Portal 一代有重出一個 RTX 版本,不管是畫質、材質、光影都大幅提升。不過跑起來顯卡、CPU、跟風扇都感受得到全力運轉,房間也變熱了。

Portal 2 雖然沒有 RTX 版,但只要沈浸在遊戲裡,其實畫面的差異並不會影響遊戲的體驗。而且 Portal 2 遊戲時間夠長,難度不會難到「哎,這麼難!先放棄去睡覺好了。」,反而會想:「我再試一次,再試一次好了。」於是試了幾次,解掉一關,往前推進,然後再卡一下,再解掉,再往前推進。不知不覺就從晚上打到半夜,下一次看時鐘時已經是日出了。

閱讀全文

遊民週記 04: 中年的gap year做什麼?

遊民週記 04: 中年的gap year做什麼?

結束兩天的 g0v summit後,本週回歸到原來計畫好的軌道上。

在原來的計畫裡,這個月的重點是:Farewell party、耍廢、跟整理家裡。


每次參加「認真」的研討會或是workshop (不是坐在底下滑手機的那種) ,從事前的行程跟場次規劃,會議中的筆記和快思,會議後的筆記整理/補完/follow-up 跟慢想。一整天下來總是會讓我有腦袋被抽乾的感覺。
g0v summit 就是給我這種感覺。雖然這領域離我有一段距離,以旁觀者的角度我也不需要問什麼問題,但是啟用這部份的思考,著實吃掉了我不少電力,也增加了一些我的焦慮。

焦慮的地方是,雖然一開始期許自己找到能貢獻的著力點,但真的站在攤位前,看著技能貼紙上一格又一格的技能,卻發現自己特化過的領域不在裡面,總是會讓人懷疑,自己擅長且有興趣的技能,是不是只有某一兩個大公司/組織,才能夠容納自己? 如果把這特化過的領域放一旁,改用比較通用的技能組呢?這樣子還有能貢獻的地方嗎?(就像小白去寫程式)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