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日,大人們有大人們的算盤,小孩們有小孩們的玩伴。」
要說是「增進家族情感」也好,要說是「累積人情帳戶」也好。總之,在某個週末,幾台從各縣市前來的轎車/休旅車,載著一車車滿心期待的小朋友,來到竹東的綠世界。
這不是我第一次來綠世界,從第一次開始,我就對這種刻意的「動植物教學」園地抱持著一絲絲莫名的敵意。
在這個時代, blogging 就像是深呼吸一樣。
「有時候,與其站出來當矛或是盾,我寧願扮演盾後面那座土牆~~」
對 Portnoy 近來的《簡單來說,就是友達跟卓伯源》、《友達,你媽叫你回家吃飯!》、《友達他媽的縣長卓伯源、行政院長、與友達的三角關係》(Portnoy 還說接下來這陣子會每日一篇,天啊!) 等文章,我個人並不欣賞這麼激烈的手法,也擔心他這麼做所會帶來的副作用或是後果。然而,對於他所不滿的中科四期被強行通過,只為了彰化縣長卓伯源要拿來當作「政績」的科學園區,以及傳說中要投入4000億的友達十代廠,我認同他的看法。
「原來,歲月是這麼地不饒人。有一天,當我上了年紀,經驗所帶來的傲慢是否會讓人哀憐?」
繼「部落格不算是發表形式」之後,李家同校長/教授再度提出他對於「雲端運算」的看法:《原來,我早就在「雲端」》。
摘錄幾段我覺得經典的:
最近看到媒體大肆討論「雲端計算」,我這個土包子不知道何謂雲端科技,所以就查了一下雜誌,發現所謂雲端科技,無非就是將所有的資料都送到網路去處理。我 鬆了一口氣,知道我不但不是土包子,而且是一個先知先覺者,因為在民國九十一年就已經將資料一概都儲存到位在遠處的電腦裡。
有遠端儲存的概念,曾經用過 SVN/CVS,就是「雲端科技」的先知先覺者。嗯,那從很久很久以前,在那個終端機/伺服器架構的年代 (其實到現在還是),所有使用者都是先知先覺了。從以前到現在,我們有 client / server ,有 remote shell/execute,有 NFS/SVN/CVS,有 ftp/telnet….. 這些都是雲端運算的面向之一,都是巨人的肩膀。
當「雲端運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時,躺在巨人的懷抱裡的我們,就可以驕傲地說:「原來,我早就在雲端,我是一個先知先覺者,在 N 年前我就用過網路芳鄰抓過隔壁寢室的D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