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發現離年底前剩下兩個禮拜。今年應該可以好好寫個 2024回顧了。
不過這2024回顧要留給下個禮拜 / 最後一週的週記,所以這個禮拜我們先來談談耶誕節這件事。包括耶誕氛圍和小幸福的生日。
遊民週記
記錄那段離開大會社的傳統,勇敢跳進遊牧世界的日子。
遊民週記 35: 創建之道
培養起一個習慣可以是刻意的,也可以是偶然的。
之前在夏天時,就有想過去圖書館吹冷氣過一天的想法,也實際每週花了半天在市立圖書館。
最近因為常常回母校,索性又留了一天給母校的圖書館。順便在午餐的時候,探索學校現在的餐廳,口味如何。
目前為止的嘗試,跟我一直以來對學餐的印象大不相同。學餐應該是便宜但沒有很好吃,但我目前的探索結果(還沒每一家都吃透)是「不便宜也不好吃」。
超商的人山人海說不定是有原因的。
繼續探索。
遊民週記 34: 水晶球
上週寫了5000字,本週看了 Smart Brevity 後,真的覺得除了自己之外,應該沒什麼人想要去點那5000字。所以決定換個手法寫寫看。
「我想跟你借個水晶球,看看未來。為什麼你離開的時間點那麼好?是知道後面會發生這麼多鳥事嗎?」
為什麼重要
在時間複利的過程中,好的評價久了,會變成傳說。累加評價和傳說的 gap,常常是運氣或資訊的落差。這是不容易複製的,但也因此導致傳說的珍貴。
— 或是俗稱的水晶球。
遊民週記 33: 應邀演說
本週終於完成了手上目前一個受人之託的專案:應邀去學校演講。趁著記憶還鮮明,記下一些自己以為 (目前還沒收到回饋單,而且可能也不會有回饋單) 的反省和記錄。希望給未來的自己一些參考。
遊民週記 32: 2024 新竹馬拉松 半馬
有時候,會搞不楚自己到底是退化了還是沒有。幫忙解女兒的數學題時,解出來會覺得自己腦子還堪使;但看偵探電影時,關鍵情節卻要用回放的方式,看兩次才知道原來如此。
參加過的路跑也是。這次在賽前整理行李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沒有參加過新竹馬的半馬。之前兩次都是報全馬,高架快速道路(現在絕響了)、城區巡禮、公園竹田、水源河濱、十八公里海岸線、再加上大風、大雨、烈日,跑在新竹的回憶參雜著平日在地練習的記憶,久而久之,我都快分不清楚哪些是比賽,哪些是練習了。後來想想,只要腦袋回放裡眼中看出去看得到其他成群的跑者,應該就是賽事;反之則是練跑。
遊民週記 31: 2024 田中馬 半馬
去年(2023)的田中馬跟渣打馬強碰,結果被強者我朋友拉去跑了渣打馬。他破了PB我跑爆了。當下兩個人的共識是:今年一定要再回田中馬吃飽喝飽。
田中馬真的不適合競速,不管是賽道的人群、路旁的豐富補給、以及鄉親熱情的歌舞歡唱。以前有句話說: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做什麼事。我這幾年對田中馬的感想是,想要感受賽事熱情、想要體驗澎派補給、想要有鄉親的加油打氣讓你完跑、想要讓自己的初馬或是初半馬有美好的回憶… 那就選田中馬吧。
而想要PB,不管是破4、破2、或是破PB的人啊,還是選擇其他的賽事吧。為了你好,也為了賽道上其他悠閒的跑者們好。
遊民週記 30: 財務盤點筆記 (6個月之後)
美國總統大選,應該是這禮拜很多人關注的話題吧。川普選上後,對台灣的態度,對台灣的影響,疑美論,美國放棄台灣論等等,又要冒出來了。有趣的是,「保護費」一說,好像得到了適當的破解。「如果繳一些錢就可以得到美國的保護,那何樂而不為?」畢竟現在的台灣,還沒那麼缺錢。
如果有一定的安全感,經濟、生活、和社會滿意度應該會再提高。
本週看了頭號外交官S2,這部劇會讓人想到在職場上忙碌又運籌帷幄的日子,但還沒來得及讓人立下「啊是不是要回到那種日子」,很快又被劇裡的夫妻吵架給打斷了。第二季不能說不好看,只是最後要接到第三季的轉折有些讓人錯愕。就放著,等之後的第三季吧。
兩三週前,孩子開始抱怨家裡的網路卡頓,害他在緊湊的電玩戰鬥裡被KO。本來以為是個人技術的牽拖,因為同時間其他裝置並沒有網路卡頓的問題。後來交叉分析後,發現是因為舊的 iPad 6代 升級iOS之後,變得超lag的緣故。(但遊戲是顯示網路紅燈)。因為iOS 無法降級,在清後台等作法都無效之後,決定再買一台新的iPad。本來想說10月底的發表會會有新iPad,但看起來因為供應鏈的delay,可能要等到明年Q1 才發表。看了每次哀嚎而來借手機的孩子,決定在這個時間點買了兩年之前的 iPad 10代,以換得耳根的清淨。
經過一週的測試之後,除了耳根子清淨一點之外,也肯定了一件事:扣掉電玩卡頓之外,其實舊的 iPad 6 已經夠我用了 XD
好了,進入本週的主題:盤點6個月後的財務狀況。
對照參考/前情提要在這邊:《遊民週記 19: 財務盤點筆記 (3個月之後)》
遊民週記 29: 一些對 FIRE 的理解
本週的生活愈來愈「忙碌」,即使有一天的颱風假也是一樣。
不知不覺,遊戲又沒有在玩了。作菜和下廚的時間變得更多,但主要是作為一種興趣和研究。反覆地研究一道菜的作法,觀察在不同因子和變數下,出來的成果如何。即使有網路上許多教學文章和影片的幫助,我還是需要自己把手感找出來 — 用某種我認為科學的方式。於是,這種類似料理研究的時段,開始占據我一週的行事曆。往往在回顧一週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花了這麼多時間在這類興趣上。
剩下的時間,有不少都投入手邊正在進行的專案了。有更多的時間,我可以更仔細地打磨我的作品。還有三週,繼續加油。
11月有兩場半馬,不過已經抱持著輕鬆的心情,以完賽加上享受風光和氣氛的目標,去迎接賽事的到來。反正「沒有奇蹟,只有累積。」自己累積不夠,就不要祈求奇蹟。這樣也可以讓足底筋膜炎持續地緩解…希望啦。
喔,對了。本來用 Omnivore 這個read-it-later 工具愈來愈上手,甚至還排了計畫要寫一些工具運用其 API 來作一些自動化知識管理。結果 — 本週收到一則讓人遺憾的消息: Omnivore 要賣給 ElevenLabs 並結束服務了。這意味著我原本打造的 (跟未來規劃要進化的) GTD 流程又要再次修改。短期之內應該是先回到 Pocket 懷抱,之後再看社群上討論有沒有適合跳的船… 當然,把現有的 Omnivore code 自架也是可以,但之後就要自己維護了。
FIRE 是指「買東西不用看價格」嗎?
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篇文章,說「財務自由就是買東西不用看價格」,批評 FIRE 的信徒因為需要控制自己每年的預算,調整自己的生活型態 (例如搬到消費較低的地區)等,所以稱不上財務自由。我覺得,他說得乍聽之下好像沒錯,但也有明顯的錯置。
沒錯的地方是,除了 Fat FIRE 之外,一般的 FIRE 或是 Lean FIRE 還需要控制自己的生活預算。就「消費」上來說,的確不是「完全自由」的狀態。
但錯置的地方是,FIRE 的 FI,是 Financial Independent。財務獨立。財務獨立會帶來自由,但不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自由。
FIRE 的本質是更多的選擇權,不是更多的消費權。
遊民週記 28: 心流
回顧這週,最讓我吃驚地是生活作息多樣性的減少。
跑步變少了,下廚變少了,看劇少了,連社群app都變少了。
為什麼呢?
應該是沈迷於手上的專案吧。所以趁著現在抽離有喘息的空間 (難保等一下不會又不知不覺陷進專案中),還是回顧/檢討 (我不想用「復盤」這個詞…) 一下這種現象吧!
遊民週記 27: 碎記
回到新竹,繼續遊民的生活。不過要重拾之前的工作內容 (如果遊民也算工作內容),還是有點生疏。
每件事情感覺都差一些些,作的菜口味差一些些,案子的進度和品質差一些些,連這篇週記的完整性也差一些些。
參加孩子的活動,家長們在自介時,自己總是苦惱要怎麼介紹自己,不想造成孩子們的困擾。
「無業在家的爸爸」,應該是最糟的說法吧。
「前科技工程師」,有個「前」字總是會讓人追問。
「轉換工作的科技人」,是最近一次的版本,但還是覺得怪怪的。
也許,問題出在我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