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潢] 事前的功課

[裝潢] 事前的功課

我的裝潢第一步,是跟指導教授「串通」好。

或者說,是把我們倆腦中對「家裡該長什麼樣子」,清楚地描述出來,然後調和出屬於倆人的版本。

因為我看不進她的腦袋裡,她也看不進我的腦袋裡,所以只能靠言語的陳述 (我這裡想要有一張椅子),共同的回憶 (上次誰誰誰家裡的那張椅子),和眼見為憑的圖片 (就是照片中的那張椅子),來達到初步的調和。

也因此,我們倆約定好,花一個星期的時間,分頭去收集資料,思考對新家的規劃、想法。一個星期後,兩人再聚在一塊兒,提出自己的版本,開始調和屬於我倆的版本。

充實自己 (by PipperL)
前陣子在看的書,包括《尋味.光與影》、《設計師在家嗎》、《創意居家》、《攝影師之眼》、《小豪宅裝修事件書》等等。這算不算走偏了?

在這一週裡, 我開始大量的閱讀,翻了近半年來的漂亮家居雜誌, 從圖書館抱回了一堆相關的書籍,也叫黑貓扛來了《2010 潮流美宅:特搜100設計師》和《監工完全上手事件書》,當然,還有網路上大量的資訊,包括:

閱讀全文

[裝潢] 裝潢心得序言

[裝潢] 裝潢心得序言

唸研究所的時候,想要畢業是一種衝動;漫漫長路的,是挑燈夜戰寫論文的那些日子。

準備婚禮的時候,決定結婚是一種衝動;漫漫長路的,是籌備婚禮大大小小的細節與討論。

準備購家的時候,買下房屋是一種衝動;漫漫長路的,是裝潢佈置和日後的維護。

買房,決定了之後要住在什麼樣的地段裡,住在什麼樣的社區裡,住在什麼樣的鄰居旁,住在什麼樣的格局裡。
裝潢,決定了之後早上醒來看到的是什麼顏色的天花板,半夜要喝水時腳底會踩到的東西,回到家裡第一眼的景象,吃飯時頭上的那盞燈,以及寫部落格時身體窩在哪兒。

Tunnel (by PipperL)
不知道,在出口等待我的,是什麼樣的一個家?

閱讀全文

房屋簽約

房屋簽約

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拿這麼多錢在手上,即使只是一張薄薄的銀行本行支票。

銀行本行支票 (by PipperL)

從銀行行員手上接過這張支票時,我的手微微的抖著,一邊應付著行員殷勤的詢問是否需要房貸,一邊盤算要是一出去這一張紙就被搶走我的人生將會有多大的轉折。

「先生我們家的房貸利率很不錯,要不要考慮看看?」
『我已經找好了,不需要,謝謝。』

「先生您在哪個公司高就? 是 XX科技嗎?」
(是的話我就不用跟銀行借錢了)

「先生您今天休假嗎? 真是悠閒啊!」
(我只是中午不吃飯跑出來提款的工程師啊。)

「先生我們家的保險方案真的很不錯,要不要一起參考看看?」
(再不快點我就要遲到了 @@)

就這樣,剛剛邁入夏天的一個中午,我穿著早晚上下班抵抗涼意的外套,站在透中午的陽光之下,流著汗,懷裡揣著一張寫著好幾個零的紙,開始走向這不歸路。

那是我剛簽約後的沒幾天。

閱讀全文

從看屋到驗屋

從看屋到驗屋

在指導教授的強力推動之下,看中的屋子,很快到進展到議價的階段。這段時間,我都放任教授她去談,跟誰談,怎麼談,談多少,她會定期把「戰況」回報給我。而我,只是給了她一個數字,告訴她,不夠的,就由她自己想辦法了。

議價,就我所知,好像還是傳統的「good cop, bad cop」,她扮演的是好警察,很有誠意的想要買房子,我扮演的是壞警察,挑三撿四的,還只肯開出較低的價位。不過我這個壞警察,只出現在教授的口中,從頭到尾,我都沒有出現過。我這個被塑造出來的壞警察,只是拿來議價的籌碼和手段而已。

但賣方也不是省油的燈,一樣玩起了好警察壞警察策略,對口的男主人當好警察,躲在幕後的女主人當壞警察。跟我們一樣的,是壞警察一直在幕後,她的所作所為所想要所要求的,都是男主人轉述的。從頭到尾,這傳說中的女主人,也沒有出現過。

每次我一想到這情景,就不禁失笑。大家明明都知道對方在玩這技倆,卻還是裝作不知情地繼續玩下去…….

Home (by PipperL)
在這房價不透明的年代,黑暗中的明燈,也許就是網路了。

閱讀全文

房屋仲介的角色

房屋仲介的角色

其實,在我做出不理性的決定之前,指導教授她,就已經開始看屋了。

除了去預售屋的招待中心享受「描繪未來」的滿足、和在坪數灌水的樣品屋中享受裝潢精美、家具齊全的偽豪宅生活 (可能只有十來分鐘),大部份的時間,教授其實面對的是房屋仲介,腳踩的是一間間的中古屋,看到的是搬空後的屋子,壁癌、漏水、陰暗、剝落、垃圾、污漬等。

Egg day 2 (by PipperL)
我的新家,到底會長什麼樣子,座落在哪裡呢?

閱讀全文

不理性的決定(下)

不理性的決定(下)

跟我不一樣的是,指導教授,早早就開始看房子了。

在她的眼中,房子除了是傳統的安定感、安全感之外,也是一種投資。

她不能忍受房租像是投入水裡的石頭一樣,撲通一聲,再也沒有浮上水面。

買了自己的房子,就算房價折舊或是下跌到幾乎沒有價值,至少,還有一棟記載著自己名字的水泥建築物。

她常常說,「我們沒有自己的家」。我說,「我們不過是沒有自己的房子,我們仍然有自己的家」。

Direction (by PipperL)
指點一下方向吧。

閱讀全文

不理性的決定(上)

不理性的決定(上)

在我的觀念裡,身處這個高房價的時代、高房價的城市、高房價的地段,購買房子來自住個十幾二十年,是一件不怎麼理性的事。

就像股票一樣,房子也有個淨值。而就像大部份的股票一樣,現在這個地區的房價,在經過買賣之後,已經因為市場的供需心理,而使得買賣的價格,遠高於這棟房子其建材、土地、施工等應有的淨值。我總是好奇,有這麼多的投資客 (不管是職業還是業餘),這麼多的建商,投入了這個房地產市場,大家都說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大家都說房市向上,過去幾年如果買了房子現在早就賺了十幾二十趴、賺了上百萬。

偏偏在這個城市裡,傳說中的新貴已成舊貴,新進入就業市場的人們,同時受到分紅費用化和經濟成長趨緩的夾殺,當年「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已經不再,留下的是血汗和爆肝,負擔得起這房價的人應該不多。

如果就供需來看,這麼多供,需應該沒有那麼多,應該是供過於求,價格會下降才是?

我的理性,是這樣子想的。

Light (by PipperL)
黑暗中的房屋廣告看板

閱讀全文

起身.前行

起身.前行

人生,也是有所謂的神馳狀態 (Flow status) 的。

當一心一意埋首工作時,人會進入一種理想狀態,心理學家稱之為神馳(flow)。神馳是一種有如冥想、深深沉醉其中的狀態,人在這種狀態下會產生一股陶醉 感,而且時間是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我埋首工作,一抬頭,已過了三個小時。」不會有累的感覺,工作似乎是順其自然地往前進展。

寫下第二本論文之後,我的生活,就靜靜地進入了這種神馳狀態。扣掉上班的時間,我可以舒舒服服地在自己的小房間裡上上網,讀讀文章,看看電影和影集,寫寫 blog,翻翻書,玩玩鏡頭。假日的時候,跟指導教授出去晃晃,也許是多年前去過的景點,也許是同事相招一同出遊的新去處,又也許只是想走就走的夜市、賣場、百貨公司、滷味、鹹酥雞等…..

生命,進入了神馳狀態。紀念日、約會、規劃出遊、看文章、寫文章、拍照,一件又一件的事從我的記憶和生命中漂過,我享受在其中。

生命的鐘上,分針和時間的移動,不再那麼重要了。這個狀態很好,我很享受,有著兩人世界的甜蜜,又能保有自己的專屬空間和時間。

真好,真想永遠停留在這個狀態。

閱讀全文

充電.拉麵.流口水

充電.拉麵.流口水

前陣子劈哩啪啦地發生了一堆事,導致我的生活呈現了極端的失衡狀態。工作上,忙到三更半夜;回到家,開門七件事時時提醒著我;說什麼保持生活的平衡,上班跟下班切割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生,真的是唱的比說的好聽。

事實是,如果你在工作上放開腳步全力奔跑之後,下班走出辦公大樓,回到家,你會體驗到上天是公平的,每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

而你,已經把一天的時間用完了。

這個時候,總統又烙了什麼英文;社會又發生了什麼「駭人聽聞」的案件;民眾或立委又「痛批」了什麼現象;世界又發出了什麼聲音;媒體又在追什麼流行三分鐘熱度的話題,我一概不關心。

Recharge (by PipperL)

終於,好不容易,到了假日。我只想好好、好好、好好地休息、充電。

閱讀全文

[過年] 年菜還是思鄉菜?

[過年] 年菜還是思鄉菜?

過年,總是合法有正當理由大吃大喝的時節。離鄉背井的我,雖然泡泡麵、煎煎蛋還過得去,不過說到記憶中的「家常菜」,還是得回到家鄉才嚐得到。

但有趣的是,某些「常客」往往會出現在家鄉的餐桌上。這些「常客」,並不是餐桌上的常客,而是當孩子回來時,才會出現在桌上。而這些常客,又通常分成幾個類型:

第一類,是認為孩子在外面吃不到的。孩子在外面工作打拚,三餐有便當而不是麵包就偷笑了。便當大多是油膩,兩三樣小菜搭配一樣主菜,也許是炸雞腿、也許是滷排骨。新鮮的海鮮、營養的魚類單價偏高,處理又麻煩,孩子在外頭一定沒什麼機會嚐到。

IMG_4149 (by PipperL)

所以,孩子回來時,每天必須要有魚或海鮮。新鮮的、好吃的、營養的魚或海鮮。也許是撒上些埔子清蒸、也許是散發誘人香味的糖醋、也許是單純卻美味的乾煎。一定要在孩子回來的這幾天,把他在外頭幾個月沒吃到的東西補回去。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