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 結束時,離職時間來到 1.4 年,「壓力測試期」也走過第九個月。這一季的市場回升讓帳面資產恢復到年初水準之上,加上暑假旅行與所得稅分期陸續啟動,現金流的節奏與心態都有新的感受。看數字的時候,也可以把 Ytd (Year to Date) 這個時間尺度放進來看了。
宅男生活
宅亦有道。
退休提領:提領率、風險與護盾 (Part 2)
延續上次對於提領率、風險與護盾的研究和追尋,這一篇 Part 2,我先看了4% 法則作者 William P. Bengen 的新書,試著從裡頭的內容和退休去檢視我目前的提領方式。看看是否有特別要再留意的地方。然後連同 Part 1 裡頭提到的一些體會,一起揉進我未來的觀念和作法裡頭。
這篇文章會分成兩個大段落。第一大段是讀書心得,我會著眼在我比較關心的點 (如提領率、通膨、熊市應對等),第二大段是把我目前的提領方式放進來再檢討,相同的部分自己強化自信,不同的部分研究如何改變。然後連同 Part 1 所學到的點一起,形塑我接下來的提領計畫。基本大架構應該不變,只是在未來的十年內,隨時間這個維度在配置上會隨著大環境的變化,跟著動態的調整。
時間還久,未來還有變數,我也會繼續學習,讓我摸著石頭過河吧。
期權ETF的看法與迷思:補充
在這篇文章刊出後,竟然在文章中所提到的群裡引起了一些迴響 — 只是歪樓的有些嚴重:
有人開始獵巫,猜測誰誰誰寫了這篇文;
有人以為我賠錢所以崩潰了… (呃… 有賠錢嗎? 有崩潰嗎?)
有人說他自己賺了錢,資本利得也成長,不懂我是在哪個平行時空; (呃… 我們倆個應該都是在四月那波買進就可以曬對帳單的時空。但在你自以為的時空中,你以為你會賺是因為期權ETF… 而文章告訴你,是因為原型股票漲了,而且你還少賺了…)
其實如果肯自己算一下 / 回測一下文中提到的作法和對應的數字,那麼對於文中所提到的迷思和要注意的事項,應該會更清楚才是。不過派對就是派對,群組和我,都只渡有緣人。是什麼緣,就看施主自己的造化了。
退休提領:提領率、風險與護盾 (Part 1)
前陣子花了一些時間,研究自己在退休後的資產配置與提領方式,有沒有更進一步優化或是調整的地方。
我現在的設計是以 4% 提領法為核心,加上動態提領以及扯抗報酬順序風險的調整,每季(三個月)一次提領,並依狀況決定是否再平衡。過去的這段時間,接觸到幾種不同的投資/資產配置「流派」。今天並沒有要評論太多各流派的好壞,畢竟我相信每種作法或配置都有人可以賺到錢。我關心的是這幾種流派中關於退休後的資派配置和提領,各流派的看法和建議方式。試著在裡頭找出我目前作法的盲點、風險、以及缺陷,然後在後續進行調整。
這一篇 (一) 我會先說明一下我目前的作法,然後再分別看一下另外三種作法,分別是晨星對4%提領法的實證更新、近年挑戰傳統生命週期投資建議的研究(下稱「百零股債流」)、以成長資產和十年現金桶結合的 CLEC 作法 (下稱CLEC 流)。
如果你要找的是持續讓資產最大化的作法,那這一篇可能幫不了你。
如果你要找的是退休後怎麼提領/操作才能活得最久/風險最低/留下資產最多,那這一篇也不一定有標準答案。
但是你可以看看當一些 constraint 加諸在我身上時,我是怎麼思考的,包括因提早退休導致(等效)長壽風險 (超過40年)、因為在股市(相對)高點退休而產生(可能的)報酬順序風險,以及通膨和匯率對實際操作和未來配置的影響。
在此同時,我也還在讀 4% 創始者 William P. Bengen 的新書 「A Richer Retirement: Supercharging the 4% Rule to Spend More and Enjoy More」,在 (二) 我會分享我對該書的心得和想法。
好,讓我們開始吧:
在 iOS 上同步 Obsidian
在我習慣把中長程的文字記憶資料轉至 Obsidian 後,就開始出現一個需求:在手機上查詢 / (微量編輯) obsidian 內容。
短期/短篇的文字和隨想我放在 Simplenote,這個跨平台的服務簡單可靠 (雖然近年來沒什麼維護),可以讓我很方便地在各個平台 (手機 / 平台/ 筆電 / 桌機 / 網頁) 等進行快速的輸入和查詢。無論手機、電腦、還是直接打開網頁版,基本沒什麼意外,隨手就能記,靈光一閃或者只是臨時備忘,都可以很快地丟進這個 Inbox,完成簡單的Processing,甚至有時我還把他當作跨平台的剪貼簿來用。
而中長期 / 中長篇、需要結構化分類、Tag、的資料,就放進 obsidian 裡。MD 格式在桌面上整理起來很順手,有時候要發表到 Blog 也很方便,貼過去也不用擔心排版全亂。搜尋功能在 obsidian 裡也很不錯,基本的關鍵字搜尋或是搭配套件 直接 ref 出關聯內容,都蠻有效率,適合資料的整理。唯一的小缺憾是我沒有完全地把卡片盒筆記的實作完全融入其中,目前看起來我的作法,比較像是 GTD 的 project 跟 archive 混在一起。符合我自己的用法,也沒什麼好嫌的。
跟 Simplenote 不一樣,obsidian 先天就不是一個為跨平台設計的軟體,而是以本機為主。要作到跨平台資料同步,我的第一個作法是把 obsidian 資料庫目錄放在 dropbox 上,這樣至少所有的桌機/筆電都可以存取。真的在外面只要能用網路,也可以進dropbox 去把對應的文件翻出來 (雖然就資安的角度而言,並不推薦這麼做)。
日本跑步路線 – 橫濱港未來21
這一篇是2025/7 去日本旅遊時旅跑的路線分享,
這次跑了三條路線:
- 富士山下 東富士,在靜岡縣的小山町,沿著富士美華resort 附近繞一圈,大概5K 左右。除了我以外,沒有碰到任何其他的人。
- 橫濱港未來21 (Minatomirai) ,沿著港區繞一圈,距離大概 6K。早上很多跑步的人,但以休閒跑步為主。
- 千葉港 (Chiba minato) :在千葉港站附近沿著港區跑,距離大約6K。會遇見不少認真的跑者和釣客。
本篇分享的是在橫濱港 未來21 區域的跑步體驗。